本文目录
-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 作为外省人,你眼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省是怎么样的
- 四川属于欠发达省份,为什么还能称为天府之国
- 成都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
- 关中“天府之国”的称号是什么时候被大家用来形容成都的
- 产粮前十八都是北方省份,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产粮为啥不如内蒙
- 四川成都为什么被称之为天府之国
- “天府之国”最早指的是成都吗有哪些历史文献参考
- 成都为什么叫天府之国,天府又是什么意思
- 成都为什么叫天府之国,天府又是什么意思呢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是盆地.古时几乎与外界隔绝.但因其独特地貌.在农耕社会能自给自足.人杰地灵.俨然就是天然国度
作为外省人,你眼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省是怎么样的
四川是无论是人文地理位置,还是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均处于较佳的位置。北有秦岭挡寒风,南有印度洋暖流来湿润,西有青藏高源流清水,东有神努架原始森林送清气。位置好吧!
四川属于欠发达省份,为什么还能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的落后,是近代100年以来慢慢形成的。海权时代大环境下,沿海崛起,内陆开始萧条。再加上沿海优先开放,资源优先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陆四川相比较之下已经非常闭塞。因而开始属于欠发达甚至是落后地方。
但是,相比较全国,四川在国内的落后,只是这一百年间的事情。在以前,四川基本上都是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天府之国的称号,在秦汉就已经形成了。
四川是人类文明发源最早的地方之一,三星堆以及金沙遗址,都是很好的证明。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否则不会有闪耀世界的史前文明。
战国时都江堰水利实施,成都平原一跃成为流膏之地,整个蜀地相比较而言是富足的。成都、郫邑、邛崃等城市位列全国最早的城市之列。秦灭六国,蜀地的丰富补给是成功的基础。
由汉至唐,四川也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彼时四川与关中、中原、江淮并列为社稷心脏,重要性不言而喻。
到了元明清,四川的地位就更加凸出了。彼时的四川,与江汉平原、江淮平原构成最发达的经济大三角。尤其在宋朝时,受益于盐、铁的发达,四川经济傲视群雄。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就在此时诞生于四川。
宋元之际、明清之际,四川遭受重大灾难,但很快复苏,并迅速跻身经济上游。及至清末,四川仍然是不可忽略的经济强省。股票的前身,彼时在成都已经非常活跃。如果当时有稳定的大环境,成都问鼎那时的金融中心也不是没有可能。
只不过,这一切,都在现代工业的大浪潮下,完全变化了,以至于现在落后于沿海太多。但是,四川灵气,四川人勤劳,四川的落后必然
只是暂时的,“天府之国”终将还是天府之国。
成都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
1、 天府之国,此名来源于先秦时期。
2、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天府,释义天子的府库,比喻某地物产丰饶。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国西周王室档案库,古者尊祖为“天”,“府”、“库”相通,是谓天府。周礼中记载的官职,《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引自百度百科)
‘‘天府’’二字具体出自苍山牧云的《大天府颂》中的‘‘呜呼!天府之美,枝叶含润、草木有芳。成都之丰,万品鳞栉、稻熟麦香。’’
3、 成都地区成为天府之国,位于成都西北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建于秦代、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岷江之水灌溉着成都平原的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四川种植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成都平原的农田水利十分发达,耕地集中连片,属典型的水田农业区,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油菜,是全国著名的粮油产地和生猪基地。
4、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也说“蜀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尤其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词。
关中“天府之国”的称号是什么时候被大家用来形容成都的
这里是熊二读史,一起来读四川历史。(本文约800字,阅读需时4分)
说起“天府之国”,我们都会想起四川盆地这个“安逸”、“巴适”的美地方。
不是吃个火锅,就是泡着茶馆,不是“摆起龙门阵”,就是看着街头的美女养眼。真的是不能再安逸啦。
但是早在秦汉时期,天府之国最早是作为关中盆地的代称,汉初刘敬和张良在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时,就直称关中是“天府”。
那么这一时期的四川盆地发展如何呢?
《史记·河渠书》对成都和关中的水利设施皆有记载和评价。
蜀之都江堰: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关中之郑国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由司马迁的记载可知,在汉代,位于政治中心的关中盆地,凭借着政治中心,成为理所应当的经济中心,郑国渠、六辅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关中盆地生产稳定增长,民有所藏,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府。秦国因此为基础,吞并六国。
- 而同时期的四川盆地,因为开发晚,虽有都江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其最原始目的乃是除沫水水害,在此基础上,修渠灌溉,百姓始得利。而这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故这一时期的蜀地,与关中平原发展程度还是没法比的。
那么四川盆地什么时候成了“天府”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三顾之时诸葛亮对全国形势的分析:“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里的益州就指四川盆地。
东晋的《华阳国志》记载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说明晋代之时,四川盆地的富裕已经是广为人知了。
在汉末之时,一方面做为政治中心的关中屡遭战火,水利失修,民生凋敝。而此时期的蜀地,政治稳定,都江堰的灌溉功能逐步完善,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因此,在三国两晋时期,“天府”这个称号就逐渐成为四川盆地的专属了。
更多四川历史地理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产粮前十八都是北方省份,四川号称天府之国,产粮为啥不如内蒙
“十三五”内蒙古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8位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由2015年的9870万亩增加到2020年的10250万亩,增幅3.8%;粮食产量由658.5亿斤增加到732.8亿斤,增幅11.3%,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增加5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跨上700亿斤新台阶,并且连续3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全国排名再进2位,稳居全国第8位,始终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8个规模外调省区之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辽市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2.96亿斤,占自治区粮食总产量近四分之一,实现连续增产。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0年粮食产量44.4亿斤,同比增长1.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98.6万亩,同比增长1.5%,粮食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稳居全市第一,总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七。
连续18年位列自治区产粮第一旗。
四川成都为什么被称之为天府之国
更正一下,不是成都称天府之国,而是整个四川省!
本人四川人,简单解答一下,不足之处,望谅解!
四川早在三十千年就有建城史,山川秀丽,江河缠绵,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不冷,夏天热短,降水量丰富,适宜瓜果生长,粮食丰产,盛产川贝,虫草等名贵药材。四川人民勤劳聪慧,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二千多年前就建成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润育着世代川人!北纬三十度线在四川划过,是世界神奇纬线,造就世间最奇妙人与景!令人心旷神怡,流涟忘返!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现代文豪郭沫若,巴金都在此留下千古绝唱!峨眉山,青城山,乐山大佛,九寨沟,亚丁稻城,观音故里,中国丝城,阆中古城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才疏学浅,词不达意!海涵!
“天府之国”最早指的是成都吗有哪些历史文献参考
后代许多人读史书,读活了,黄道婆,与《天府之国》同时代的,东丝绸之路,联通了天府市与上海市的,人类第一条丝绸之路!
成都为什么叫天府之国,天府又是什么意思
天府之国,此名来源于先秦时期。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后来,秦朝时蜀国“省长”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
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蒋介石更是应了一句谶语“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虽然国共合作的武装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军,但得胜的国民党政府却在最后败逃于台湾,人算不如天算。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历史上名篇《隆中对》中的名句,作者诸葛亮之所以协助河北人刘备得以称帝,恐怕也与谶语“胜不离川”相关吧。三国时候,刘备率一支打打逃逃的乌合之众,却能够保全实力,在蜀地三分天下,莫不与四川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成都为什么叫天府之国,天府又是什么意思呢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择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可见,“天府”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战国策・秦策》中记述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