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故”,吃饭还能影响寿命?_定数_饭量_食量

人这一生,要吃掉多少食物呢?很难有个准确的数字。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不相同,有的人喜欢吃肉,有的人喜欢吃素,然后大家的饭量也不一样,有的人一口气可以连吃三碗,而有的人只吃一个小小的鸡蛋就觉得已经吃饱。

吃饭

根据中国人的膳食大数据估算,一个正常人每天吃掉的食物大约在一到两千克以内,这个重量包括一日三餐还有日常的零食,按照这个数据推算,一个寿命70岁的人,一生大约要吃掉25至50吨的食物总量,就算饭量特别小的人,一辈子至少也得吃十几二十吨,这个数据听上去很多,实际上只不过十几头大水牛的重量而已。

虽然每个人的饭量不同,但是老话说:“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故”,意思就是不管吃多吃少,对于单独的个体而言,他一辈子能吃到肚子里去的东西都有“定数”,什么时候吃完,就意味着什么时候离世,也是说人一生的饭量和他的寿命有很大关系。难道,吃饭真的还能影响寿命?

吃饭

“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故”,乍一听这句话有点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一想,似乎又有几分道理。咱们的老祖宗说“病从口入、能吃是福”,说明吃这件事、的确对人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应该说影响还很大,因为“人是铁饭是钢”,吃好吃坏,吃多吃少,带来的结果完全不同。

展开全文

一个人在世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这辈子能吃掉多少食物,就算有人帮他记录,也得等到他去世以后才能统计,假设最终的数字真的是一个定数,那就意味着:如果他每顿都适当控制自己的食量,很可能获得更长的寿命。

吃饭

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曾经有科学家用小白鼠做过实验,将小白鼠分成多组,每天按照不同的食量进行投放,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低食量组的小白鼠普遍比高食量组的活得更久。

国外也有研究者用灵长类动物做过相似的实验,给同样年龄,同样体重的猴子进行不同食量的投喂,不控制食量的猴子最短寿,而控制在合理数值内较低食量的猴子存活时间相对更久,这就说明了食量的多少,的确能对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

吃饭

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适量控制饮食有延年益寿之功效,过去有很多在深山野林粗茶淡饭的隐士,或者名山古刹中那些清心寡欲的修道者,这些人通常都有种仙风道骨的气质,虽然身材清瘦,却往往比较长寿。

反而那些锦衣玉食,每顿大鱼大肉胡吃海喝的土财主,到了一定的年纪不是这有问题就是那有毛病,说不准啥时候就年纪轻轻两腿一蹬,所以“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故”并不是没有道理。

吃饭

人生在世,既要节食,也要节欲。过去有“吃冤枉”的说法,一个人用不法手段侵吞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叫“吃冤枉”,那么吃冤枉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折寿”,为什么折寿?

因为他吃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吃的是定数以外的东西,按照传统的说法,这种要在定数以内双倍扣除、所以最直接的报应就是“折寿”。当然这种说法是警醒世人要遵纪守法莫伸黑手,正所谓“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故”,一定要记住:吃饭,吃的其实是你的“定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