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90后首次在世界面前集体亮相,就在万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现场。昵称“小白菜”的志愿者们,用自己纯粹的付出,成为人们记忆中世博园里超可爱的那批人;
2018年起,连续5年开展进博会志愿服务,2.5万余名“小叶子”志愿者走上进博会的舞台,以专业素质为海内外宾客热诚服务。他们当中,已有不少是00后;
2022年11月5日清晨,第五届进博会上,志愿者“小叶子”列队上岗。资料图片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从轮船服务员杨怀远的“小扁担精神”,到房修工徐虎的“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再到指挥家曹鹏的公益基金会,从世博会“小白菜”,到进博会“小叶子”……雷锋精神就这样在上海代代相传,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成为温暖这座城市的血脉、基因。
据统计,截至2023年1月,上海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60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约四分之一。
代代相传
“在我的一生中,最弥足珍贵并让我一辈子感到无比骄傲和幸福的,就是这张和雷锋叔叔一起看《解放军画报》的合影照……”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受邀走进上海图书馆“雷锋讲堂”,以《雷锋辅导我一生》为题,结合大量的史实照片,从认知雷锋、学习雷锋和践行雷锋精神三个方面,向听众讲述关于雷锋的独家记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幕幕难忘的回忆,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展开全文
2023年3月4日,陈雅娟受邀走进上海图书馆“雷锋讲堂”
“60多年前,雷锋叔叔是雅娟阿姨的辅导员;两年前,雅娟阿姨成了我们学校的辅导员;她曾经为雷锋叔叔戴过红领巾,我也为雅娟阿姨戴过红领巾。我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努力学习,关心他人,做一名新时代的追‘锋’少年。”上海首所新时代雷锋学校——上海莘城学校的学生王济阳激动地说。
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如果说,一名志愿者就像是一滴水,在上海,志愿热潮历久弥新,已汇成大江大河——
数据显示,上海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600万,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112小时,志愿服务项目54万个;全市已建成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6015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因地制宜打造了文明实践“示范带”“益空间”“实践点”等1875个特色阵地。
岁月如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旋律,而雷锋精神,始终如一支熊熊燃烧着的火炬,在人们手中代代相传,传递着彼此的温暖与关怀。
武警官兵在上海南京路上学雷锋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于1982年进驻南京路,接过“好八连”的枪,也赓续了“好八连”的魂。41年来,一茬茬官兵牢记宗旨、不改本色,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等18项全国性荣誉。去年春天,习近平主席给十中队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铁路上海站“心尚”雷锋服务站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服务站的初代领衔人、上海站的老站长路金妹,是与雷锋同时代的老一辈全国劳模。她自己服务了一辈子南来北往的旅客,也用雷锋精神教导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铁路“心尚人”,“时刻把旅客的急难愁盼,把城市社会的急需紧要放在心上”。
上海南站“心尚”雷锋服务工作室在社区提供便民服务
“我所在的上海虹桥站,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铁枢纽车站。来虹桥站坐车的旅客,层次丰富、需求多样,为此,‘心尚人’适应时代需要,孜孜不倦加强学习,诞生了一批拥有急救员、手语翻译员、心理辅导员以及多国语言证书的服务能手。”全国铁路爱岗敬业好青年、铁路上海站“心尚”雷锋服务站领衔人周绚说。
2019年7月,一名青年在虹桥站突然倒地不起,就是周绚与团队成员带着AED除颤仪迅速赶到现场,与驻站医生一起紧急施救,帮助他恢复了心跳,为送医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融入日常
一个甲子以来,雷锋精神在上海早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并在新时代以更多的形态样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从上世纪60年代“学雷锋活动”,到80年代的“青年服务队”,再到90年代初开始至今方兴未艾的“青年志愿者行动”,一代代上海青年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当然,他们也爱给自己起上各式各样的昵称:世博会“小白菜”、进博会“小叶子”、花博会“小白鹭”、一江一河“小水滴”、上马“小马达”……
刚刚发布的《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总结了过去一年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新情况。调查显示,2022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有需要的人”和“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志愿者的选择比例分别为84.6%、77.6%和76.0%。
这意味着,志愿者高度认同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仍然需要雷锋精神的引领与激励。
报告同时指出,在2022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广大市民挺身而出,踊跃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彰显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调查显示,从志愿者和市民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原因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觉得自己有责任参加”“为维护社会/社区秩序尽一份力”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上海市儿童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钮骏(中)教小患者做手工
钮骏便是其中一员。在2022年上半年的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院配药受阻,上海市儿童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钮骏组织发起了“顺路带”志愿服务,招募能正常通勤的医院员工,在下班回家时把药带给沿途的社区居民,共有30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与,累计为近千家庭送药上门。
“作为一名70后,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成长起来的,雷锋的形象和精神深深印刻在我心中。”钮骏说。
上海这座城市,拥有“人人起而行之,处处守望相助,时时共情共鸣”的生动图景——
2011年起,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乔蓓华就在报纸开设“乔法官说法”专栏,为老百姓答疑解惑,至今已坚持12年,撰写普法宣传文章400余篇;2017年又开设“乔法官说法”微信公众号;2019年成立“乔法官工作室”,坚持定期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开展志愿服务。走在里弄、社区,居民们都会亲热地叫她“小巷里的乔法官”。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乔蓓华(中)与群众交流
曹杨新村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诞生在“赤色沪西”革命热土上、成长于“劳模新村”红色基因下,曹杨新村成为60年“雷锋精神”的生动演绎地。街道党工委在辖区内多阵地、网格化布点学雷锋平台载体,如在全市首个艺术高线公园——百禧公园,打造“学雷文化空间”,边学边演边宣传;在电科所等大型科研院所,设立“悠悠午间•白领学雷公益站”,把公益时间“化零为整”。
成立于2009年的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一直积极组织大型减灾防灾宣传,开展消防综合演练、反恐综合演练、民防综合演练、安全体验营等活动。截至2022年12月,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类安全课堂超过4100场,受益人数近12万;各类演练超过3900场,直接和间接受益人数近25万,成为一支以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为使命的有生辅助力量。
街巷里弄、各行各业,在上海这座有25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人们坚信坚守、自律互助,学雷锋、见行动,用点点微光汇聚成整座城市爱与奉献的夺目光芒。
(本文图片由上海市文明办提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