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子是什么意思(农村人说:“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是什么意思)_椽子_扁担_案板

本文目录

  • 农村人说:“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是什么意思
  •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有什么深刻道理呢

农村人说:“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是什么意思

“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这条俗语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也就是说,流传这条俗语的地方,通常来说木材比较少,柿木、槐木和桑木,在使用时,尽量避免民俗禁忌,各尽其材。

1、柿木案板

柿木,也就是柿子树,是果木的一种,也是民间俗称的杂木中的一种。柿木从木材的质量来说,很一般,算不上什么好木材,有一些地方的人根本看不上眼。虽然柿子树也算是高大树种,但是树干不太直,分枝又太多,大多比较弯曲,材质较脆,易断裂,民间称其为无筋骨的木材。柿木做成板材,水分干掉后易开裂,一般不能做为建房材料,更不能做柱子、梁、檩条等主骨架材料。一般情况下,只能做家具的用材。

相对木材丰富的地区来说,柿子树硬度也只有一般,用处不多,大多用作柴火烧,也就是说,这些地方把柿木看成是废材。相对木材较缺乏的地方来说,柿子树是一种比较硬的树,可做家具和案板,尤其是做案板非常耐用。

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柿子树和柿子是民间的吉祥之物,各种吉祥图案中,都有柿子树和柿子的身影,寓意万事如意、事事如意等。柿子树做案板也有这种民俗寓意。

虽然树柿子树干掉后容易干裂,但是,柿子树做的案板,通常不会开裂,主要是因为案板要经常切菜,带有水分,经常吸收柿木案板就不会开裂了。柿子树做案板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用久了后,切菜时不会掉木渣。因此,一些木材丰富的地方也有一些人喜欢用柿木做案板。

2、槐木椽

槐树,木质坚硬,承重能力强,民间通常把结实的人比喻为槐木身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因为民俗的差异,其用处也有所不同。有的地方认为槐树是“圣木”或“神木”,可以给家里带来富贵荣华。因此,有的地方人家喜欢在住宅院内种槐树,认为可以“镇宅”。这些地方人们认为,槐树有神圣性,不可用来做门槛,每天被人踩来踩去,也不能放在一楼以下的地方做材料,只能用在房顶,因此,有的地方用来做檩条和椽子等。

有的地方则对槐树有禁忌,认为槐树是“五大鬼木”之一,不管种在院子院门外,还是用来作房屋的材料,都容易“招鬼”,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树木。因此,有这种禁忌的习俗的地方,通常槐木不会用来做房屋的建筑材料,自然也就不能做椽子。

在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槐树又算不上什么好树了,人们用做椽子的树木比较多,选择的余地大。比如长江流域生产马尾松的地方,大多用马尾松做椽子,也有少数人家用杉树做椽子。松、杉两种树木做房屋的建筑材料,既可减轻房屋的承重力,又可以经久耐用,木材的吸水性和水分的挥发性也非常好,不容易腐朽。

3、桑木扁担

桑木扁担柔韧性好,挑起担子一上一下地摇动,可以缓解对肩膀的压力,套上前进的步伐,节奏感强,比起那些僵硬的扁担要舒服得多。桑木扁担好用,在我国各地方都是公认的,使用也比较广泛。比如,湖南民间有一首民歌,歌词为:

“桑木扁担轻又轻呃,

我挑担茶叶出山村

船家问我是哪来的客

我湘江边上种茶人。”

后来,经过艺术加工,后改成了曾经的著名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而在湘西南、广西、贵州、云南等一带,“桑木扁担”则改成了“杉木扁担”。因为湘西南一带山区,木材资源丰富,有桑木做扁担,其柔韧性,耐久性更长,这种木材称为“杉木”。但是,这种“杉木”并非用于做主要建房材料的杉木,而是红豆杉的中的一种,民间俗称为“杉百公”,材质很好,如今这种野生树木,已纳入国家保护树种之列。但是,这也只是一种当地的特产,再说这种木材过去就比较稀少,因此,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桑木做扁担无疑在使用上是最普遍,也是最好的材料。

桑木在一些地方也有很多的民俗禁忌,比如说,民间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之说。我国一些民间,把出殡抬棺材称为“抬桑”,这也就是说,我国古代使用的棺材,最初很有可能就是用桑木做的,因此,在很多地方,桑木是最忌讳用来做盖房屋的材料,也忌讳在屋前屋后栽种。

4、“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的真实寓意

对于有“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习惯的地方,柿木做案板,槐木做椽子,桑木做扁担,是一种合理的选择,都可经久耐用,是一件司空见惯事。这样罗列出来作俗语,看起来有些多余了。其实,我国大多数民间俗语的背后,都有其寓意。如果从民间俗语的寓意来看,这句话就不是多余的了。

柿木、槐木和桑木,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比如说,如果用柿木做扁担,因木质比较脆,易折断,是扁担中最差的材料。如果用槐木做扁担,木质太硬,挑起担子时,扁担两头摇不起来,挑着担子走路,既难迈开步子,也无法让肩膀得到缓冲,很压肩,让人非常不舒服。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用桑木、槐木做案板,肯定没有柿木好,而用柿木和桑木做房屋的建筑材料,抛开民俗禁忌不说,这两种木材还真不是建房用的那块料。也就是因为如此,人们才认为“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是一种正确的使用方式。

由此,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物还是人,都有各自长处和短处,我国只有扬长避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够发挥最大作用,而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事实上,这句话主要还是侧重在用人方面,意思是说,我们在人才的使用上,只有因才施用,合理使用人才,避其之短,扬其之长,才能发挥人才上的最大优势,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寓意上来看,“柿木案板,槐木椽,桑木扁担用万年”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从现在来看,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有什么深刻道理呢

  • 为什么出头的椽子先烂?
  • 当一根什么椽子好?

这是一个打比方的俗语,流传范围很广。小时候我也常听老人们爱说这句话。


  1. 为什么出头椽子会先烂呢?这跟过去房屋建筑结构有关。以前的房屋建筑材料都是砖木结构。屋顶架构就会用上檩条和椽子。一般来说,好的房屋建筑,材料的尺寸都把握很准,长短大小等掌握一致。是什么情况导致椽子出了头?这多半都是因为房屋年深日久,有了破损没有及时修葺所导致的。由此看来,椽子出头也是身不由己,也是情非得已。主人的荒疏,风雨的剥蚀,正好都让这根椽子赶上了,它能不一天天烂下去吗?那些还能够躲在屋檐下的好椽子,自然会心安理得,虽然它们也还支撑着房屋,但它们不是那根出头的椽子,它们的伙伴还多着呢。看着出头的椽子烂掉,它们也许会有些同情,但更多的还应该是庆幸吧。幸好我没当上那根出头的椽子。从那根烂椽子身上又总结了好多经验,明哲保身多好,缄口不言也不错,有时候甚至当缩头乌龟也是无妨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有屋檐可躲,有安逸可享,永远就不出头。
  2. 深刻思考这句话之后,我们到底还当不当这根出头的椽子。其实当不当很多时候也由不得你。不知道哪一天就是你头上的那片瓦被大风给掀翻了,你想不出头也难,但如此与风雨抗争就只能一直烂下去。有时候这出头的椽子,就是那些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的人。他们不出头,众多的人就会遭难,所以他们甘心情愿做出牺牲,这样的椽子先烂了,我们称赞他们是英雄,请不要流露半点对他们的讪笑,正是无数这样出头椽子的牺牲精神,才能换来多数人的幸福平安。商鞅遭车裂之刑而死;太史公遭宫刑,这都是出头椽子先烂的典型例子。但他们的牺牲精神却彪秉青史,如此也烂得值了!

出头的椽子先烂表面看起来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他们为民族大义奔走呼嚎,为正义良知大声呐喊,不惜献出生命的壮举,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也是一个高尚灵魂,这样的烂椽子虽烂而不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