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的确,少年时阅读武侠小说,多是欣喜并渴望里面的绝世武功,而略知世故的成年人读武侠则看到的是人生。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武侠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多数人心中的武侠世界都是由金庸等武侠小说作家勾勒的,是他们的作品让飘渺的武侠世界有了切实的具象。
喜爱武侠小说的人对各路武侠作者是如数家珍,但绝大多数人还只是比较熟悉金庸,其实除其之外,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武侠小说创作者,譬如梁羽生,他一生共有33部作品问世,以朝代为界可分为四个系列,生生不灭,代代相传,四个朝代便道尽了天下江湖。
开启武侠新风气
中国武侠小说硕果累累,梁羽生的存在更是为其增光添彩,喜爱武侠的人一定不愿错过那些属于梁羽生的精彩。1924年梁羽生出生在广西蒙山的一个村庄,他的本名为陈文统。
14岁那年因为生病只能休学在家休养,借此机会他阅读了大量的名家作品,1941年,梁羽生求学于桂林中学,在那里他接触到大量新文学,这些都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全文
青年时期的梁羽生因为战乱不能继续求学,只能回到蒙山老家,但也正因此结识了来蒙山避难的简又文大师和饶宗颐大师,前者是中国当代知名史学家,后者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梁羽生之后还拜了简又文为师。
抗战结束后梁羽生跟随简又文前往广东,随后考取广东岭南大学。虽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是简又文与饶宗颐等文学大师的熏陶让梁羽生的文学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也难怪世人曾评价梁羽生的作品"古典名士气味甚浓"。
1948年,24岁的梁羽生被委任为《岭南周报》的总编辑,并于此时开始以笔名"冯显华""幻萍"发表文章,此后经常有文章、社评发表。1951年梁羽生就任为《新晚报》副刊编辑,与金庸成了同事。
1954年,在好友罗孚的劝说下,正式以笔名"梁羽生"开始进行武侠小说创作。中国的"武侠"文化源远流长,不过在梁羽生之前,也就是"旧武侠"时期,中国的武侠多偏向"武打",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更突出"侠"。
他的小说以现实历史为大背景,在虚构中与历史相结合,总之梁羽生带来了武侠小说创作的新风气,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他也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唐宋明清代代传
金庸一生一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而梁羽则生是他的两倍还多,一般大家都认为梁羽生一共有35部武侠作品,其实只有三十三部,因为当时在报纸上被当作一部连载的《弹指惊雷》和《绝塞传锋录》在出版时被拆分成了两部,《幻剑灵旗》与《剑网尘丝》也是同样的遭遇。
具体而言,绝大多数人最多只看过梁羽生的三十二部作品,因为《武林三绝》这部小说最终没有正式出版。看金庸武侠小说,跳着看绝对没有问题,而梁羽生则最好就不要这样。
因为他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人物代代相传,例如梁羽生笔下最著名的一个人物张丹枫,这个人贯穿他的五部作品,从生到死,甚至还写到他的孙子、重孙子,并且这样的人物在其作品中绝非独例。
人物的生生不灭使得梁羽生作品的时间线特别清晰,以此可将他的作品大致划分为四个系列,每个系列对应一个朝代。他最开始写清代,这也是他着墨最多的朝代,光清朝的作品就占据梁羽生作品的半壁江山。
像影视化的《七剑下天山》、《冰河洗剑录》、《侠骨丹心》,这些都主要以"天山"为轴,引发出后续一系列事件,同时根据清末的"义和团起义"创作了《草莽龙蛇传》和《龙虎斗京华》。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因为时间节点相对较近,大多数武侠小说作者都喜欢从清代入手,像金庸、古龙一代名家也大抵都是如此。
梁羽生关于明代的作品一共有八部,比较出名的就是《白发魔女传》,这部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后还被再次改版,深受观众的喜爱。明代是一个武侠创作的绝佳背景,因为中国历朝历代中绝大多数的皇帝都带有皇室或者贵族血统。而朱元璋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身世让江湖与庙堂有交叉之处。
与此同时明代后期整个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让追求"侠"的武侠作者们有很多可以创作的空间。梁羽生一生最满意的作品《萍踪侠影录》就是以明代为背景,这部作品也被许多人认为是梁羽生作品的上乘佳作。
关于宋代的作品有六部,《狂侠天骄魔女》是本系列的开端之作,也是篇幅最大的一部作品,不过这个系列梁羽生太过纪实,更多讲述了国家相争与民族大义,比较像写史,反而稍稍有损武侠的气质。
因此梁羽生这个系列的作品受追捧不多,不过对于喜爱历史的人来说不失为了解南宋历史的另一个视角,但是对于普通的武侠小说爱好者来说,光看《飞凤潜龙》这一部足以,其余五部可看可不看。
梁羽生以唐代为背景的作品仅有四部,其实关于这个时代可歌可颂之处有很多,但也许是因为历史素养的原因,作者们普遍写的比较少,在旧派武侠小说中,基本上没有书写唐代的名作。
而梁羽生率先开启书写唐代的风气,《女帝奇英传》讲述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人生,她的确也值得用一部作品来描绘,剩余三部作品承前启后,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大背景下渲染了武侠大义,这个朝代作品虽少,但皆属精品。
每一部都是天下江湖
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个武侠梦,很多人都羡慕那种"仗剑走天涯"的恣意人生,可在新派武侠小说中,以"侠义"为主旋律的作家们更倾向于突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侠骨"。
梁羽生的四个系列作品对应四个朝代,故事线上一脉相承,时间线上承前启后,阅读梁羽生的作品就恍如经历了天下江湖。
明清两代是武侠创作的温床,以梁羽生作品为例,发生在万历十三年间的《白发魔女传》以"劫富济贫"为引子,诱发女大盗与武当派的恩怨,整本书交织着反叛与自由,这也的确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气。
1956年首推的《七剑下天山》以清朝初年为大背景,打造了凌未风等"天山七剑",描绘了他们为推翻清朝统治奔走呼号的英雄气概。其次梁羽生所有小说中篇幅最短的《飞凤潜龙》也主要讲述了南宋初年一群英雄的传奇故事。
《大唐游侠传》则是以唐朝安史之乱为背景,真实历史人物的频频亮相让这本武侠小说更多了真实感,整部小说更是充满着豪迈英勇的侠气。其实这些都只是梁羽生三十多部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道尽梁羽生心中的天下江湖。
诚然,每个人对江湖都有自己的认知,而这些武侠作者也正是用自己的文字勾画出一个自己心中的天下江湖。如果说金庸笔下的江湖是属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那么梁羽生的江湖则属于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
纵观梁羽生的三十三部作品,里面也有很多爱恨情仇,不过很少有少年人的青涩,也没有为爱不顾一切的单纯,他们大多心怀天下,不拘泥于儿女情长,都有挥斥方遒的豪迈。
女性在梁羽生笔下不再是只会依靠男性、只会追求爱情的弱女子,而是独立勇敢,心怀大义的女英雄。三十余部作品不足以道尽梁羽生的一生,但足够窥见他心中认可的江湖。
在他的作品中多见出生高贵的"名士型"侠客,文武双全,武艺高超,文采斐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果说侠客也分三六九等的话,那么可能在大多数人心中梁羽生笔下的侠客等级颇高。
梁羽生一生虽然作品结晶很多,但相对而言没有金庸出名,有人说梁羽生的才华被低估了,但武侠创作一向是"王不见王",不论作者的出名度,梁羽生的作品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他的作品里不仅有江湖的快意恩仇还有一股淡淡的历史厚重感,他的遣词造句也足显作者文学造诣很高,梁羽生棋技不错,世人都说会下棋的人一般都胸有沟壑,投射到其作品中也有一股没有明说的深意,这样看来梁羽生创作出的这些巨篇宏幅就更有阅读价值了。
埃柯曾说过"不读书的人只过了一生,读书的人过着5000种生活",读书可以了解过去、修正现在、预见未来,武侠小说虽然不一定能抵得上经典名著,但是也能给世人带来许多显而易见的启示。
不同的侠客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性格操守,最终也会有一段不同的命运,现代的法律社会肯定不会如武侠世界用武力征服一切那么简单,但是仍不乏话本里那些各样的侠客,武侠世界将一直会是大家心中最美好的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