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幻小说来啦~
今天为大家推送的是
《末日英雄:琴弦》(一)
作者:东方晓灿
科幻小说
引子
黑色的大海深邃无边,一条白色的小鱼游了过来,绕过一根根摆动的水草。自出生以来,它无时无刻不是战战兢兢。体表生长着几条黑色斑点,那是醒目的警示色,是所有弱者都有的进化本能,标定了小鱼在生态体系中的位置。
但一切都是利弊相随。真正的强者也许不需要如此明显的特征吧?反而大鱼会一眼就发现警示色,并通过警示条纹携带的信息看透它。是否吃掉它,只取决于大鱼当时饿不饿,或者那一瞬间心情如何。
条纹唯一的用处是警告那些处在同生态位的家伙,不要来找麻烦。
小鱼慌张地游动着,一刻都不敢放松。别说停下游动,哪怕只是游慢了一点点,就有被吃掉的危险。小鱼也在不停思考着,同样不敢放松。它心想:自己能活到现在,至少证明截至目前思考的结果是对的,永不停歇的游动也是对的。
一、 文字
舷窗外,是绚丽的红蓝光线。冯思锐飘在自己的寝室里,抬头看了一眼表,时间刚刚跨过星舰36年的元旦,龙城号已经脱离主舰李广号六年半了,通信器的咔哒声后来再没响起过。
手里的《沉思录》快被翻烂了,他看累了,合上书,解开束带,飘向寝室一角,一个玻璃球罩固定在那里。他额头抵近球罩端详着,鼻间的呼吸时不时在冰凉的玻璃上凝出一小片白雾。寂静的空气中飘荡着隐隐的呼噜声,隔壁吴云晗的寝室传来的,他暗笑着。每天划分了四班轮值,这丫头又偷懒了。说是轮值,其实也没什么可操作的,一个切割每天寂寞时光的象征而已。
不知什么时候,驾驶舱里传来吉他声。看来小丫头醒了,又回去值班了。除了画画,云晗还学会了弹吉他,吉他也是一个叶子的临终礼物。每每在琴弦撩动的片刻,抚慰孤寂心灵的只有淌遍狭小舱室的音符。
球罩里是那颗银色的树,秦风送给潘海的,潘海又在最后时刻送给了冯思锐。没有果蝇,只有几颗亮晶晶、圆滚滚的水珠,时而挂在银色树枝上,时而飘开,撞在球罩上又弹回去。
看着柔软的水珠在坚硬的金属树杈间碰撞游走,冯思锐心中升起一种感觉:像不像宇宙间一个个流浪的文明,被命运之手阻挡、玩弄着?人类过去遭遇的匪夷所思的一切,异星文明那难望其项背的技术代差……到底是什么在支配宇宙运转、文明更替?
“老冯,快来呀!”琴声忽然停止,云晗的声音从驾驶舱传来,那喊声听起来有些慌张,打断了冯思锐的思绪。
展开全文
刚一打开舱门,冯思锐就发现了异常:过去六年里,飞船中部的舷窗外是红蓝过渡的五彩色,而现在,五彩光线不见了!只有一片漆黑。扫视前后,船头的蓝移光线和船尾的红移光线也在变化——光条的长度在收缩!
难道……在减速?
不可能,舱外挂着的爆炸动力块只剩四块了,没人动呀?即便全引爆,也是螳臂当车,绝不足以让35%光速的龙城号有半点减速,一定是眼花了。他摇摇头清醒一下,瞪大了眼睛看着前方,没错,蓝移光线收缩得越来越快。
15个小时后,龙城号完全静止了,只剩缓慢的自转。两人飘在舷窗前,沉默不语。耳边,只剩供氧口嘶嘶的风声。眼前,高速航行引起的多普勒效应停止,陪伴他们几十年的红蓝光线消失不见。26岁的吴云晗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静止的星空,漫天星光悠悠闪烁,如同几万颗钻石洒在黑色绒布上。
“原来是这样的,美,太美了。”
幽蓝色的星光映在云晗笔挺的鼻梁上,她闭上眼睛,沐浴着星光,眼前流转的壮美银河让她沉醉不已。她庆幸自己是叶派一员,没有选择苟活在狭窄的李广号里直到老死,她想对另一个世界里的老秦和叶子们说声谢谢。眼前这一幕,哪怕只看一眼,死也值了。
冯思锐想的却不是这些,巨大的疑问如滔天巨浪,在他的意识中翻滚着,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令人窒息。
老古董龙城号的仪器少得可怜,他临时改装了通信系统,把频段拉到最高。能精确测量的中子星数量很有限,但也够用了,中子星脉冲变化可以倒算自身定位。测量结果输入主控电脑,1秒钟后,计算完成。两人惊得目瞪口呆:
龙城号现在已经置身于天鹅座古战场。
“1.18倍光速?不可能!”7.7光年的距离只用6年多就走完,显然错了。清空数据,重新测量计算,4遍,5遍……测到第11遍时,两人已经算得头昏脑涨。数字还是像被焊死的铁块一样,纹丝不动。要么是测量有误,要么就是……真到了。
两人你看我,我看你,然后又一起紧张地盯着主控屏。古老的液晶显示屏外层有一道长长的裂痕,上次紧急回收时撞的,出发太匆忙,没来得及修。
裂缝下的屏幕里开始陆续显现出成千上万颗光点,散布在一千多个天文单位的广阔太空。随着刚才的脉冲信号探测,一起收进来的还有古战场的天体分布信息。虽然探测回波精度很粗糙,但屏幕里依然密密麻麻。探测显示,那些天体尺寸多在300米以上,看不清形状,只能测到主材是各类高纯度金属。
除了是智慧造物的残骸,冯思锐再也找不出其他解释。他不想信也得信了——真到了古战场。
人类第一次误打误撞闯入古战场,还是艾伦·巴克,已是六千万年前了。那时,绝大多数残骸都围绕着一颗小行星,构成了一个卫星环,多达数百万片。时光沧桑,斗转星移,小行星已不见了踪影,古战场也只剩这几万块残骸。
他从震惊中踉跄着爬出,脑中只剩一个问题:现在该怎么办?吴云晗看着破旧主屏里的光点,敏锐的直觉让她注意到一项奇怪的数据:距离。
“老冯,你看这些……这些东西,排列得太整齐了。”
冯思锐这才注意到:这些金属块确实呈平面分布。虽有参差起伏,纵向最厚处达到了八十多天文单位,但在一千多天文单位、相当于十分之一光年的横向尺度上,已经算得上相当整齐了。
不知怎地,那个被他读成“叉”的生僻字“刈”突然蹦进了他的意识,他飘开,在旁边的电脑上计算起来……
半分钟后,他停下了计算,缓缓吐出一句:
“这是个弧面。”
“弧面?”吴云晗也有点吃惊,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心里隐约有个答案,却不敢说出来。她心存侥幸,希望自己猜错了。但接下来,她的幻想被无情地击碎。
屏幕中,三维构图出现:一张半透明的白色平面上等距分布着几百个光点,那是各处纵向厚度的中点。白色平面的不同位置画下了40个大大小小的圆,又从各圆心处引出一根根垂线。因为厚度中点大体在一个平面上,所以40根垂线看起来相互平行。
比例尺急速缩小,1光年、2光年……根根垂线也随之飞快地延伸着。在比例尺超过5光年后,云晗渐渐看出来了,那些线不平行,而是出现了明显的交汇趋向。
最终,36根延伸线都精确地汇聚在16光年外一个小小的橙色光点上。再随机画下另外一组50个圆,引出的圆心垂线中也有48个指向了它。云晗认出了橙色光点的位置:太阳系。
一个以太阳系为圆心的球。
龙城号现在停在离球面内侧很近的地方。冯思锐给云晗打气:
“无论眼前是什么,总不能这么待着。多少人为我们赌上了命,不就为了今天吗,停了正好!”
有5颗残骸光点排成W型,在龙城号身后大概四万公里,在动辄以光年计数的航程中几乎算得上近在咫尺。他们向后舷窗刚刚掠过的空间望去,漆黑,星光,银河,别无他物。
“W型,位置关系不像自然形成,就它了。”冯思锐心下一横。溺水的人哪怕是根稻草也要抓住,最近的物体只有它们了。
他再次校对着引爆方程,手指在启动键上悬了好久,直到龙城号又自转了五六圈后才按下。只剩4块爆炸物了,如果无谓耗光最后这点动力,他们将如孤魂野鬼般永远悬浮在这片虚空中。电脑自动计算着引爆的精确时机,十几秒后,“嗵”的一声,船头前的一块爆炸物引爆,轻微的震动传来,龙城号开始倒退。
安静的航行持续了一天一夜,两人倦意全无。每半小时扫描信息一更新,光点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第20次时,屏幕里出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两个清晰的直角。
轮廓愈发清晰起来,两个直角,四个,六个……云晗看着轮廓:“像不像没拆散的积木块?”无论像什么,是智慧造物无疑。
又过了33个小时后,从舷窗已经能看到它们了,暗弱的星光映射在银白色的光滑表面。
云晗既惊讶又感慨:“这是什么技术高度……残骸几亿年后还保持着被摧毁时的模样。”她想起了地球天军军团,四千多艘战舰残骸,只过了六千万年后只剩三十多团金属球。
第二块爆炸物引爆,减速并不理想,反推力没有完全垂直于航向,飞船斜着翻滚起来。5个光点围着龙城号旋转起来,越转越近。再有不到三分钟,他们将和光点擦肩而过。
肉眼已经能看清了,5块巨大的残骸,断裂处如鲨鱼牙齿般错落锋利。
他手推舱壁让自己旋转起来,这样目光就能一直紧盯着残骸,“去2号!”断裂面最大的一块残骸被选定。
第三块爆炸物引爆,转向,第四块爆炸物引爆,再调整航向。云晗吓得闭上了眼睛,最后的动力用完了,能不能钻进鲨鱼肚子,听天由命吧。
金属撞击声传来,一声,两声,三声……直到一切安静下来。
云晗睁开眼,四周不见星光,他们钻了进来。四壁全是灰尘,被刚才剧烈的撞击震起不少。不知沉睡了多久的星际尘埃们突然被惊醒,四处游荡,惊慌而好奇地围观着不速之客。
龙城号还在慢慢翻滚,舷窗透出的几点灯光在鲨鱼腹腔内壁扫过。云晗忽然像被闪电击中一样,指着外面惊呼起来:
“老冯,快看!文字!”
二、白金时代
28光年外,白玉星,李广山市。
王雨涵的小手搭在额头前,近地太阳的阳光太刺眼,她和同学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已经站着等了十几分钟,个个大汗淋漓,仪式还没开始。老师把孩子们又带回了主席台的背阴处。
远方的湖面上有一个奇形怪状的轮廓,顶天立地的一座山,那是李广号飞船的残骸,城市因此得名。远远看去,犹如一尊身披水草的金属巨兽钻出湖面。
雨涵听爷爷讲起过李广号的传说:它在抵达行星轨道后不久就荒废了。也许是出于对记忆的珍视,后来被推进了大气层。计算很准确,残余船体坠入预定地点,开裂成藕断丝连的两大块。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船体大部分外壳烧蚀殆尽,高温融化了小块地表,使得残骸下沉。四周的雪层被烫成水汽,凝结化雨,淹没了残骸的下半部分,后来湖水又冻结成平整如镜的冰原。
她总听到爷爷感叹:是怎样的机缘?构成飞船的每个金属分子都来自十几光年之外,那个叫做太阳系的故乡,这里的地表物质冷却后和它融为一体,永远不再分开。
主席台上坐着几十人,西装革履。王雨涵悄悄留到主席台一角,老爸就在主席台的一角坐着,他也是工程委的。
王立为看到了女儿,微笑着冲她摆手。他在心里暗骂:这帮领导能干点人事吗,这里调成夏天已经两个多月了,几百个学生顶着大太阳干等了半小时。
远处的李广山,波光粼粼,水草茂盛,却再看不见那三尊雕像了。最早的一批建筑建在残骸四周的冰原上,包括三尊二十几米高的黄金雕像,在山前排成一列。他还记得,站在基座前需努力抬头才能看到雕像的面庞。
核聚变工程“近地太阳”近几年开展得很顺利,曾经的冰原被3号近地太阳融化成湖,雕像沉入湖底。现在的人很少有能叫出雕像人物的名字的,又不是什么贵重金属,移动起来又太费劲,没必要。
领导入场,仪式开始,鲜花和掌声按预设计划准确出现。离地12米高的半空中,有一条平行于地面的柔性导轨,自然弯曲成一条优美的平滑弧线,延伸到湖的对岸,视野的尽头。导轨由四根硼化超导线缆组成,线缆分成上下两组,围出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空间。
“来了,来了!”小学生们欢呼起来。
导轨中悬空运行着一趟飞梭,银光闪闪,像一条剑鱼。超导线缆功率开始减弱,飞梭减速,准确地停靠在主席台正前方的接驳站。首次运行的飞梭只有一个编组,但那庞大的体型还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舱门自动开启,几个领导拾阶而上,客舱里走出几位身形婀娜的礼仪小姐,都端着红色绒布覆盖的圆盘。领导们掀开红布,从托盘上拿起一个个橙红色的小圆球,向下面的人群挥手致意。全场掌声雷动。
“那是从上海的农田刚摘下来的柿子,3500公里,12分钟就运到了,同学们,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努力学习吧,用科技创造美好的未来!”老师边分发柿子,边对孩子们说。一个个柿子上还挂着白霜,鲜灵无比。
王雨涵吸了一大口柿子汁液,软糯清甜。她问老师:“上海市原来是不是叫秦风市?”
“你怎么知道的?早就改名了,雨涵,以后注意,不许再提那些旧地名了。”老师不太喜欢这个小丫头,总觉得她的家庭教育有问题。
“哦。”王雨涵看老师脸色有些不对,悻悻地应声,继续安静地啃她的大柿子。
领导讲话很长,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味如嚼蜡。只有最后一小段引起了现场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委下属的人体生命研究局,在干细胞打印领域有了实质性突破。人类即将向死亡发出最后的挑战!下一步工程委将择期举行发布会,敬请关注。
王立为拉着女儿的手,慢慢走在湖边的林荫小道上。林间有暖风吹来,树叶哗哗作响。
“爸,老师为什么不让提秦风市?”
王立为一时语塞,去年教育委根据最新法令精神修改了历史课本,淡化了从旧地球大灾变到新地球开荒的这段漫长历史。据说,法令下一步还要全面禁止所有近地轨道以外的研究和实验,外太空项目本来就不多,无不经费捉襟见肘难以为继,这下肯定要下马了。至于自己一直在推动的李广号战舰博物馆项目,估计也悬了。
“改了就改了吧。你知道就好,不用再跟同学提了。”王立为搪塞着,心里却怪怪的,不是滋味。他知道一定有什么东西不对,却说不上来。回顾历史,星空探索带给人类的回报只有灭亡和伤痛。这个美好的时代不需要战争,不需要苦难的记忆,人类不想、不敢、也不再需要仰望星空。收起疯癫的幻想和柔嫩的翅膀,享受当下就好。
“哦。”乖巧的小丫头不再追问。
他抱起女儿,坐在湖边安静地眺望着湖心,耸立的李广山郁郁葱葱,上面爬满了绿色植物。据说曾有11颗功勋之星涂装其上,如今连“李广”两个黑色的巨幅汉字都已烧蚀殆尽,斑驳难辨。只能隐约看到湖底横七竖八的三团暗黄色,等冬天一来,关于一仇两詹的故事就会被封在冰下,再无人多看一眼。
也许是自己想太多了,看看眼前,多美好的世界。新地球上,我们移山填海,再造乾坤,又直面挑战死神,即将迈入永生的天堂,白金时代再次开启。即便赶不上永生技术普及的那天,自己和所爱的人也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真是想多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想法后来却长久地折磨着他,甚至改变了他的一生。
责编:咕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