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早被确立的一个节气。民间也称“冬节”、“长至节”、“亚岁节”等。我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回到正题,冬至都有哪些趣味的民俗和历史呢?
酿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数九”藏冬趣
展开全文
这项民俗历史极为悠久,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也就是从冬至起,数“九九”八十一天,并流传下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数九歌》《九九消寒歌》。
祭祖
《周礼》中记载:‘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注曰: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于郊坛。’冬至早在周代就作为祭天祈福的重要的传统节日,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在冬至祭天呢?其实也是跟节气有关,冬至是万物勃发的开端,阳气上升,十分吉祥,帝王顺应天意祭祀天地,以祈求国泰民安。皇帝祭祀天,百姓则在冬至要向父母尊长祭拜,饮“冬至酒”,以表达对先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到了近代,冬至可能没有那么隆重的节日形式了,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会祭祖扫墓,而且北方和南方地区的祭祀祖先的方法也不太一样,比如北方多会烹煮牛羊祭祀,而南方会以面食的形式来供奉祖先。
吃馄饨
吃馄饨这项民俗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吃饺子
老话讲:“冬至到,吃水饺”。冬至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而且这项民俗与医圣之称的张仲景有关,相传在东汉末年,张仲景当时见穷苦百姓在寒冬忍饥受寒,很多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发明了“祛寒娇耳汤”,有趣的是“祛寒娇耳汤”做法很像咱们现在包饺子的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经过熬煮后,捞出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病人吃下娇耳后烂耳朵的症状没多久就好了。张仲景的善举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次日,人们庆祝新年,同时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称之为“饺耳”或“饺子”。此后,冬至吃饺子的民俗就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吃汤圆
前文说了北方冬至民俗吃饺子,在南方,冬至则盛行吃汤圆。汤圆的“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文末,也祝大家冬至快乐,同时也提醒各位读者注意躲避寒冷、适当运动、多多休息、心情平稳。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