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 你家冬至这天吃什么?_冬至_馄饨_羊肉

家人们,今天冬至啦!

你们是不知道这几天,北京下了两场雪,北京的空气一下子清新了不少呢!

或说冬至要吃很多好吃的,家人们,你们冬至这一天,在当地都吃些什么呢?

冬至那点儿事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黄经达270度时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展开全文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美食这么多?!

提起冬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饺子”。甚至有段子吐槽说,咱们不管过什么节日都要吃饺子。

当然,饺子的美味与好彩头,让它成为了逢年过节最受欢迎的节庆食物,但是,要说中国人过什么节都吃饺子,这可太看不起中华美食了!

山西:吃馄饨、饺子、糕

在冬至这一天,山西人要吃馄饨或者饺子。这一天的馄饨、饺子一般得吃羊肉馅,取阳生之义。要包饺子,就拌上西葫芦羊肉馅,上笼蒸15分钟。

山西临汾、襄汾等地,则是吃馄饨居多,当地有种“百味馄饨”,各种馅混到一起,在过去可是富贵人家的吃法。晋南地区的传统则是熬油菜根米汤喝。

在山西的其他一些地区,冬至要吃糕,如和顺吃油糕,灵石吃黍米糕,平鲁要吃鸡肉蘸素糕配羊汤。

宁夏:吃“头脑”

到了冬至,宁夏人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当地人把这种羊肉粉汤叫做“头脑”。

汤头是用蘑菇和羊肉煮出来的,汤滚开后下粉块、粉条,煮出来的粉汤香气扑鼻,喝上一碗再暖不过了。

苏州:吃馄饨、喝桂花酒

苏州冬至吃馄饨的习俗继承自两千五百年前的吴国都城。

相传,吃腻了珍馐佳肴的吴王食欲不振,西施就做了一碗点心献给吴王。吴王尝了一口就欲罢不能,吃了一大碗,还问这种点心叫什么。西施琢磨着,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就随口给点心起了个名:馄饨。

到了冬至夜,苏州人也要喝冬酿酒。冬酿酒就是加入桂花酿造的米酒,一年仅酿一次,色清香冽。

湖州、嘉兴:吃桂圆煮蛋、赤豆饭

在湖州、嘉兴一带,到了冬至,要吃桂圆煮蛋和赤豆饭。红枣、桂圆、鸡蛋一起煮,口味清甜。

赤豆糯米饭则将红豆的香甜和糯米的软糯结合起来,也是典型的江南口味。

常州:胡葱笃豆腐

常州人喜欢在冬至吃胡葱笃豆腐。笃在当地方言里是慢火烹煮的意思,说白了也就是胡葱炖豆腐,冬天吃起来非常暖和。

台州:吃擂圆

台州要在冬至吃擂圆,又叫冬至圆。擂圆有点像汤圆,也会包上芝麻、豆沙之类的馅料,但是煮熟之后,还要用红糖擂上,别有一番风味。

上海:吃汤圆

上海有句老话:“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做出来汤圆,不仅要自家煮来吃,还要祭祖、互赠亲朋。

杭州:吃年糕

在冬至这一天,杭州人的传统是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会在三餐中做出不同风味的年糕,如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图个年年高的好兆头。

潮汕:吃冬节圆

按照潮汕人的观念,冬至要吃冬节圆。

冬节圆就是汤圆,在潮汕地区也叫甜丸。在过去,人们不仅要吃甜丸,还要把甜丸贴在门顶、屋梁上,寓意明年丰收,全家团圆。

厦门:吃姜母鸭

到了冬至,厦门人要吃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加入老姜、米酒等炖煮而成,能够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是非常滋补的美食。

北京人怎么过冬至?

论吃,当然不能少了咱大北京。

北京的冬至饮食习俗,可以称得上是撷百家之长,又因地制宜,馄饨、饺子、羊肉,既暖和、滋补,又富有文化意蕴。

吃馄饨

据《燕京岁时记》载,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羊肉

对于老百姓来说,冬至莫过于吃。

北京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时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鲜美,于是赞不绝口。因此,人们就开始在这一天吃羊肉了。

羊肉性温,能抵御风寒、补身体,对风寒气喘、肾亏阳痿、气血两亏、腰膝酸软、肢冷腹痛、面黄肌瘦等症状有疗效。

吃饺子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吃饺子的习俗。关于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传说很多,最主流的说法是源自于张仲景。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不少乡亲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矫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今年冬至又到了,家人们,您们今天打算吃什么美食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