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一周写一篇作文,怎么水平不见涨?还没开窍啊_孩子_写得_写作

孩子每周写一篇作文能提高写作水平吗?理论上当然写得越多,便写得越好,但实际上可并不是这么回事。

教语文二十多年,批阅过的作文不计其数。越发相信一个判断,就是写作确实是要靠天赋的!

有些孩子还在吭哧吭哧地流汗,想把文章尽可能写得文从字顺的时候,有些孩子已经不声不响地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有些孩子看到作文就抓耳挠腮,无话可说或有话不会说,而有些孩子却是洋洋洒洒、行云流水。

而这些年龄相仿的孩子从小学便在一起读书的大有人在。同一个老师、同样的教

法,但很快就形成了差距,可不独是某人更努力,写得更勤快的原因。

学这么多年,我常常发现孩子们写作文有个顿悟的过程。某一天,忽然就有些孩子开窍了,从此,老师再也不用烦神了。而有些孩子,真的,你怎么手把手地教,细致入微地改,他们还是进步缓慢,让人痛心。

但这么说,是不是想表明,没有天分的孩子干脆不要写文章了呢?当然不是!

一来,孩子有没有天分,并不是表现得特别明显。有些孩子天赋藏得很深,就像深埋地底的矿石,得有耐心打磨掉外层的砂土,才能现出夺目的光芒。而有些孩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很早就崭露头角,才气外显,但可惜犹如昙花,美不持久。

二来,通过有意识的持续练习,人人都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纵然吃不上写作这碗饭,靠写作成名成家缺乏灵性万万不能,但写得中规中矩,考试时不拖后腿、生活中不掉链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词一是“有意识”,就是说要用心去学、用心去写。每一篇文章都要尽最大的力气去写,写到自己能力的上限。不能当任务来完成,否则,每周一篇甚至每日一篇都不过是对前一篇的重复,写得再多也不长进!反而会固化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点其实不在万卷,而在“破”字,就是真正读懂、读通、读透。知道文章是为什么写的、写什么的、怎么写的,这相当于书法中的读帖,这一步做不好,下一步临帖便是空谈。

同样,学习经典作品若不能看出写法上的精妙之处,下一步临摹仿写就是奢望。学写作,肯定是要照着名家名作来模仿一段时间的。

第三步,就看个人的造化了。有灵性的人很快便独辟蹊径,走出自己的路子;缺乏灵气的常常模仿也能写得像模像样。

关键词二是“持续”,就是要笔耕不辍。客观地说,一周写一篇,量远远不够。

七年级至少要保证每天2-300字的练笔,逐渐增加,到九年级每天写4-500字,到高中7-800字每天的习作。

写作是不能歇下来喘口气的。一天不动笔,第二天就感觉手生。我现在每天保持1000字左右的练习,写了一年多了,写起来还是每感滞涩、力不从心。倘若有时忙或懒,一日不写,第二日便觉得水准大降,落笔甚难!

总之一句话,每天写,写好每一篇。没必要一学年写出3-50篇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文章,不如全力写好三两篇,反复修改,从不同角度来写同一个内容。比如突出写人、突出写事、突出说理、突出抒怀,一文多写,就像一鱼多吃,往往写得更深入、更有特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