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应该如何化解这种群体焦虑?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_研究生_焦虑_群体

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应该如何化解这种群体焦虑

研究生要正确看待学业、生活中的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化解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通过问卷调查,当下中国的研究生群体大多都抑郁焦虑,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是造成他们出现焦虑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过好当下,活在当下是最理智的选择,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心,保持健康的心态,面对压力时迎难而上,不为自己找退缩的理由。心情疲惫时到公园散散步、听听欢快的歌曲都是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保持微笑的习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压办法,经常微笑能带来好的运气,同时也有利于身体放松,促进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多同同事朋友交流也是一个可取的办法,通过语言把内心的不安与压力排解出来,会使自己更加舒服,更加轻松。语言上的交流会打通一个人的任督二脉,让人能很好的放下耿耿于怀的事情。为什么要说这个的重要性呢?因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离不开身边的亲戚朋友,更加离不开语言,只有用语言表达出来,别人也才知晓。假设什么事都抗在心里,人也会活的很累,会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之所以会出现焦虑的症状,就是因为想法太多,在错误的脑海力游荡,走不出来。我们要尽可能的把苦闷和担忧表达出来,这就像排毒一样,说出来了,内心会舒服很多。

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同样可以治愈内心的抑郁或者焦虑,长时间的工作学习会使得我们的精神处于紧绷的状态,而运动便能让我们没有时间理会这些。有很多成功的人都赞成运动的重要性。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自身的体质,还能使脑袋反应的更快,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办法克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才会成功,好的习惯同样也需要坚持,希望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当我们遇到压力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会很好的处理。

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几年一直颇受关注,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些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其实心理更加健康,他们享受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受到不少人羡慕的眼光,但是实际上,这些人所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部分人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经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是什么原因造成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呢?根据调查显示,学业压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本科的学业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但是上了研究生之后就不一样了,专业性更强,要求也更加高,有不少的人都为顺利毕业而忧虑,尤其是很多课题,都是有一定的探索性,即便努力也不代表可以完成 学业。另外就业前景不理想也是原因之一,很多研究生毕业生并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而且这几年研究生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不是很理想。最后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且从小到大都是顺风顺水走过来的,没有吃过苦,心理的承受压力弱很多。

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有什么特点?

在这些研究生群体当中,女性的抑郁焦虑问题比男性要严重很多,从数据上显示,女性有抑郁问题和抑郁表现的比例高于男性。另外学历越高,压力也是越大,也越容易抑郁焦虑,博士生的群体当中,比研究生的更突出。高学历的人群是我国的人才, 国家花了这么大的心血培养他们出来,不能因为到了关键时刻而让这些人才发生意外,因此重点关注这些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抑郁焦虑问题?

其实抑郁焦虑问题是可以缓解的,只要用对方法,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第一,可以通过运动方式缓解,因为运动是可以让人分泌多巴胺,这种激素是可以让人感觉到兴奋和快乐。第二,不要选择逃避。很多人不敢面对焦虑的来源,其实这是错误的,这样反而会无法彻底根治,只有积极面对,我们才能够想到方法解决问题。第三,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让自己的情绪得以排解出来,这样才不会被消极的情绪影响。

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研究生群体的普遍现象是什么

中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是研究生群体的普遍现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告诉记者,抑郁、焦虑水平与心理健康素养技能显著相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反映出,在我国即使是高学历群体,也存在心理健康素养技能不达标的问题。

对研究生群体而言,要提升情绪觉察、分心术、认知重评和人际支持技能,这对于降低抑郁和焦虑风险十分必要。  

陈祉妍解释说,情绪觉察是指一个人能够觉察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或有情绪波动的能力。“有时候人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很迟钝,比如说有的人明明很不满,但他自己却不知道,甚至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满,只是表现得比较暴躁;有的人情绪很低落,已经达到抑郁症的临床界限,但他只是感觉自己没有力气学习和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很累,却觉察不出自己有负面情绪。情绪觉察是情绪调控的基础,要先发现自己有情绪波动,然后才能够进行情绪调控。”陈祉妍说。  

陈祉妍介绍,在情绪觉察的基础上进行情绪调控,最常用的技能是分心术。“一件事情如果越想越烦,就去做点儿别的事情,让自己分心。不要在烦闷的事情上钻牛角尖,让自己陷入痛苦。”  

认知重评是心理学家最为推荐的一种情绪调控的方法。“就算让自己分心,烦心事也还在那里。如果对这件事认识没有提高,再想起来还是会烦躁。”陈祉妍说,“认知重评指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产生了调整,对一件事能够重新认识,重新评价。比如说原来认为非常糟糕的事情,调整想法后看到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是情绪调控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人际支持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很自然用到的调控情绪的方法。有些人一有烦恼就会跟别人倾诉,请人帮忙支招儿,有些人会跟朋友喝酒吃饭,这些都有助于情绪的缓解。但也有些人会憋在心里,缺乏向人倾诉或找人陪伴的渠道,这些人缓解情绪就很困难。  

陈祉妍指出,在寻求人际支持方面,研究生群体有着特殊之处。对一般人群而言,最强的人际支持往往是亲人和朋友,但是对研究生来说,最强大的支持来自导师。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陈祉妍在调查中发现,导师跟学生沟通的频率越高,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也就越高。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一周一次的沟通频率比较满意。导师带的学生比较少,跟学生的关系就会相对更紧密。当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时,学生从导师那里得到的指导和交流就会少很多。

扩展资料

亟需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  

通过此次调研,陈祉妍感到,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不足。“在很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核心服务群体是本科生,对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说,宣传和支持都是不够的,比如有的学校会组织本科生在入学之后去参观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让学生对中心有一定认识,多一点亲切感,需要求助的时候更容易来这里求助,但是这项工作常常不一定覆盖到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  

陈祉妍进一步指出,本科生往往在公选课可以选修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还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这是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但是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有些学校不固定地开设,也是自愿选修。但其实心理健康课是有必要普及到每个人的。所以必须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研究显示:我国研究生群体抑郁焦虑问题显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