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介绍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1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崔颢《黄鹤楼》全文
原文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释义: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扩展资料
《黄鹤楼》创作背景: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参考资料:黄鹤楼-百度百科
黄鹤楼 全诗 崔颢的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