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意思全解(《登鹳雀楼》还是《登黄鹤楼》)_黄河_黄鹤楼_一首

本文目录

  • 《登鹳雀楼》还是《登黄鹤楼》
  • 古诗词鉴赏之登鹳雀楼,其解读及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登鹳雀楼》还是《登黄鹤楼》

为何有此一问,不一直是《登鹳雀楼》吗?描述黄鹤楼的是另外一首《黄鹤楼》。两首同是唐诗,但一首写黄河,一首写长江,还是有些差别的。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是一首抒情的诗,写的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蒲州镇,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鹳雀楼为“黄河第一楼”,为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楼体高73.9米,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鹳雀楼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鹳雀楼

《黄鹤楼》是唐代崔颢所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是长江文化的象征之一。

黄鹤楼

两首诗都是唐诗中比较经典的,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风味。闲暇之余,可以读读《唐诗三百首》,回味一下,毕竟好多古诗都是读书时代强背的,遗忘和混淆也是正常现象。

《唐诗三百首》

希望能够帮到你。

古诗词鉴赏之登鹳雀楼,其解读及写作背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王之涣,《登鹳鹊楼》

王之涣(688一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后迁居绛县〈今山西省绛县)。开原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因被诬去官,乡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县(在今河北)尉,天宝元年病逝,葬于洛阳。王之涣为人任侠尚气,豪放不羁。作品音韵铿锵,被当时乐工歌女谱曲吟唱,名噪一时。他的诗作大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六首。

这首诗是写景诗的佳作,也是绝句中的名作。其特点:第一是描写生动,用字恰切。它写出了鹳鹊楼的特色,依山临河,不止一层。"依"字形象生动,勾勒出旷野落日的景色,"入"字雄浑有力,写出了黄河奔腾向海的气势。第二是感情饱满,蕴含哲理。诗歌不仅表达出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心情,而且能够给人启示。"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要使视野更开阔、深远,就要立足更高,就要奋斗不息。 此诗对仗工整。两联都是对偶句,"白日"对"黄河""依"对"人","山"对"诲","尽"对"流","千里目"对"一层楼"音韵和谐,读起来柳杨顿挫,自然流畅。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在唐代建在高高的土阜上的三层楼算是雄伟高大的。吸引了无数诗人来此登临眺望,揽胜大自然的壮美,不少诗人引吭高歌,留下了许多名篇。

鹳雀楼被洪水冲没后,在永济城城楼挂了一块鹳雀楼的匾额,就成了象征性的痕跡保留在历史的记忆中。经过千百年的漫长岁月,鹳雀楼上的诗作和歌咏,特别是王之涣的一首最嘹亮的二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短歌,至今万口流传,光彩照人,在城市丶农村、机关、学校、游乐场所经常都能听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篇警句。

在国力强胜的唐代,人心振奋,诗苑里,繁花竞艳生机勃勃,那强劲地的跳动着时代的脉搏。自然美感染着诗人的心灵。诗人的深邃的思想,经浓缩而结晶,于是在诗的深处闪耀出哲理的光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