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拼音?唐诗悯农的作者是谁_作者_年代_寿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李绅 作者 年代 寿阳

李绅拼音

李绅拼音:lǐ shēn。

lǐ:声母是l,韵母是i,第三声。

shēn:声母是sh,韵母是en,第一声。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元和年间进士。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因事遭贬谪。后拜相,又出为淮南节度使。为新乐府运动参加者。《悯农》诗二首较有名。

扩展资料:

李,汉语常用字,读作lǐ,最早见于甲骨文或金文,其本义是一种春天开白花的落叶乔木,在夏季结酸甜果子的树。《说文解字》认为是“树木的果实”,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子”是声旁。 

后因此果酸甜生津,解困解乏,对于徒步长途跋涉的远古旅人,几乎是一种必备的慰问品,于是演变成旅人行囊内旅途预备用品的代名词。现今主要用作姓氏。

绅 shēn, 中国汉字。(绅)字从纟,从申。“申”意为“婚媾”。“纟”与“申”联合起来表示“作为已婚标志的丝制腰带”。本义:作为已婚标志的丝制腰带。中国古代服饰名。为古人深衣用大带束腰后,垂下的带头部分。

唐诗悯农的作者是谁

唐诗《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悯农二首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

李绅 〔唐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写的古诗

李绅bai的古诗一共127首!
1、《悯农》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悯农》
年代:唐 作者: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南梁行》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江城郁郁春草长,悠悠汉水浮青光。杂英飞尽空昼景,绿杨重阴官舍静。...
4、《悲善才》
年代:唐 作者:李绅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銮殿开高秉烛。东头弟子曹善才,琵琶请进新翻曲。...
5、《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垂阴敢慕甘棠叶,附干将呈瑞木符。十步兰茶同秀彩,万年枝叶表皇图。...
6、《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南山白额同驯扰,亦变仁心去杀机。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
7、《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休为建隼临淝守,转作垂丝入洛人。罢阅旧林三载籍,又开新历四年春。...
8、《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东风百里雪初晴,淝口冰开好濯缨。野老拥途知意重,病夫抛郡喜身轻。...
9、《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山凝翠黛孤峰迥,淮起银花五两高。天外绮霞迷海鹤,日边红树艳仙桃。...
10、《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
年代:唐 作者:李绅
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
11、《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须老。上家山,临古道。高低...
12、《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昔余过稚齿,从师昧知奥。徒怀利物心,不获藏身宝。曳娄一缝掖,出处...
13、《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
14、《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双鸂鶒,锦毛斓斑长比翼。戏绕莲丛回锦臆,照灼花丛两相得。渔歌惊起...
15、《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早梅花,满枝发。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杨柳未黄莺结舌,...
16、《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
17、《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
年代:唐 作者: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18、《姑苏台杂句》
年代:唐 作者:李绅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19、《赠毛仙翁》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曾师轩黄友尧汤,混迹和光佐周武。...
20、《长门怨》
年代:唐 作者:李绅
宫殿沈沈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