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王永福】太监在古代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是供皇帝、君主及其权贵阶层役使的仆役。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太监和宦官最开始是两个概念,太监原本是官名,该官职主要由宦官的充任,而宦官多为阉人。(这是一组反映晚清太监形象的老照片)
【太监胡得顺】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当时,只有地位较高的宦官被称为“太监”。唐高宗之后,宦官和太监逐渐统一。成为太监,是极其屈辱的一件事,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很少有人愿意净身入宫。
【太监崔玉贵】崔玉贵12岁时净身入京,他先在庆王府当太监,后来宫内成立戏班子,后被举荐进宫在升平署戏班演戏,结果深受讨慈禧太后的喜欢,从此发迹。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太后在西逃时,命令崔玉贵将珍妃投井,崔玉贵也因此杀害珍妃的刽子手之一。
【正在抽烟的太监】太监有很多称呼,比如公公、寺人、阉人、内官、内侍、中官、中涓、内竖、中贵人等。由于被阉割的,太监生理各个方面都发生的重大变化。正如史书描述的那样,“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
【慈禧太后和身边的太监们】宦官(太监)乱政是封建社会最常见的现象。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纵观洪武一朝,太监确实没有乱政,可朱棣登基后,太监逐渐参与政事,最终导致了明朝宦官乱政现象的出现。
【御膳房的太监们】清朝建立后,满清统治者充分吸取了明朝宦官乱政的教训。首先,清朝对太监人数严格控制,不超过3000人;其次,严格限制太监的品级。雍正帝就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上限。有一点大家需要肯定,清朝对太监的防备还是比较成功的。
【晚清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原是街头的混混,走投无路时自愿净身入宫。李莲英善于揣摩主子心思,他通过给慈禧太后梳发发迹,从此成为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长久以来,每当提到李莲英,人们总评价他阴险狡诈,为获得太后的信任而不择手段。这是最大的误解,李莲英在紫禁城半个多世纪,最终能全身而退,与他谨小慎微的处事风格有很大关系,“宫里的行话叫‘兜水不漏’,让老太后感到放心舒服,深得太后的喜欢。”
【太监高恒茂】前面提到,清朝对太监管理非常严格。清朝管理太监的机构是“敬事房”,又称为“宫殿监办事处”。太监也分三五九等,具体分为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
【最后一名太监孙耀庭】作为最后一名太监,孙耀庭曾侍奉过末代皇后婉容。从孙耀庭的口述中,我们获知了很多宫内秘闻。孙耀庭说:“通常婉容洗澡,从全身衣服脱光,到洗完再穿上,她不动一点儿手,全由宫女伺候。无论怎样,她都坐在那儿,始终纹丝不动。”
【溥仪贴身太监(左侧两人)】前面提到,雍正帝就规定总管太监的品级最高,但是李莲英就打破了这个规定,“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一日,上交黄单,奉石朱笔,储秀宫三品花翎总管李莲英,赏加二品顶戴。”另外,很多网友看了这组老照片后感叹,“看起来都是相貌堂堂气质十足的男子汉,却不能做真正的男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