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语是上等智慧,吸收异于自己的观点,遇到问题由外向内求_认知_自己的_都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于自己 认知 自己的 都是

01 没有敌人,看到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们的欲望太多,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我们放不下的太多。做我们该做的事情,并且接受他的事与愿违,我们需要努力,但是也许我们努力了,我们最终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努力,相反我们需要持续的努力。而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要谨记,止语是上等智慧,止心是上等自律。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设立出一个或多个敌人,有时是无心的一句话,有时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不管前者还是后者都是自我认知缺陷造成的。司马懿辅佐曹丕时,最大的对手是杨修,然而在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后,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曹操问他原因,司马懿是这么说的,“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人与人之间唯一的壁垒就是认知,而认知又分为对他人的认知与自我认知。我们往往总是在对他人的认知上下功夫,并对我们所做的事情一味的寻求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或许有时我们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一定不会长久。

在我们分得高于他人的利益后,自以为别人不知道,甚至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掩耳盗铃。用索尔仁尼琴的一句名言诠释其本质:“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这也是自欺欺人的认知缺陷。

02 从外控者变成内控者

看待自己的问题都是从意图出发,看待他人的问题都是从行动出发。对他人的认知不能说没有任何效用,而是非必要。我们要在对自我认知上多下功夫,运用策略让自己从外控者变成内控者,把外部因素的诱惑,转移到内部行为的选择上,就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也是你能不能获得快速成长的界线。

自我认知要从多听少说做起,成年人之间的沟通,是没有人喜欢听道理的,如果我们总是自顾自的讲道理,那么只会让身边的人远离我们。我们生而为人,从有思维时起,就出现了文化的遮蔽性。也是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之一,如果我们细心回想,当别人给我们说一些自己也曾经历过的事情时,但凡有和自己经历不同的地方,我们就会出口反对。

这里面就体现了以自我意志为标榜的思维,对于这些不同于自己见解的声音,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抵触,并寻找他人话语中错误的一面,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如果说我们站在辩论赛的擂台上,那么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需要做的是止语。

03 多角度看问题,吸收异于自己的观点

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有着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每个人看待事物都有自己的视角,不同角度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不能说我们看到的风景就是标准,凡是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的都是错误的。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论证对方的错误,而是去寻找和他人相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问题,并找出自己与他人不同观点的区别。保留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我们要庆幸能遇到不同于自己观点的人,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甚至可能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就像我们单方面地思考,只观其表,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客观的,还可能是错误的。只有多角度看问题,而且又能把各个面组合起来,全面分析事物整体的形象,你才能认清事物的真面目。

心随境转,必然为境所累;境随心转,红尘闹市中也有安静的书桌。人生像是一张白纸,色彩由每个人自己选择;人生又像是一杯白开水,放入茶叶则苦,放入蜂蜜则甜,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