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易经的致命缺陷是什么)_易经_群龙无首_变化
易经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易经是六经之首,有点像哲学,我认为是古代的社会学,自然学。
历代以来都有很多文学家研究易经,有纵横家,政治家,阴阳家等,可是所研究者都是仁见智,智见智的解说,无法统一认识论理,主要原因是只停滞在易经的边缘,无法进入真正核心要义。
现在认为是国学,研究的人更多,特别是网络时代,发表易经的文章很多,更是摸石过河,各说不一。不仅如此,在这开放政策下,大部分都带有利视的心态去研究,造成比以前更加混乱地学说,和易经挨不到边的阴阳学说也强加于易经之上。如什么易经风水,易经命理,更可笑的还有易经相学等等。
凡是文学都以文字为学,我们中国文字通假字太多,往往会造成自愚之学,杂反之辞争,学术进行,互相驳杂。以各人之言而矛盾自陷,俯仰异趋,则研究岂不混乱。要说易经的缺陷应该就在此矣,该书并无什么缺陷。
怎样理解《易经》中“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
“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出自《乾卦》,完整的原文是“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是总结《乾卦》六爻的共同特点而所做的结论,是对《乾》道的具体应用所提的指导性意见。“用九”、“用六”分别是《乾》、《坤》两卦特有的系辞格式,其它六十二卦绝无仅有。在《易》中,“九”代表阳爻,“六”代表阴爻。《乾卦》纯阳,六爻皆言“九”,为用九之道,故曰“用九”。《坤卦》纯阴,六爻皆言“六”,为用六之道,故曰“用六”。
作《易》者为《乾卦》六爻系辞完毕後,又另外总结性地系以一辞,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一辞,乃画龙点晴之笔,强调了乾道的实质和内涵,让习《易》者对乾道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那么何为“群龙无首”呢?现代汉语把“群龙无首”作为成语,释之曰:“一群龙没有了领头的。比喻许多人聚在一起而没有领头的人,无法统一行动。”那么《乾卦》中的“群龙无首”是不是这个意思呢?释《易》就要本乎《易》,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句话的意思,还是要先认真领悟《乾卦》的真义。
《乾卦》是消息卦,阴消而阳息乃至达到阳极的状态。也就是说,按照消息卦的变化规律,阴消阳息的第一卦为《复卦》,随着阴消阳息的不断推进,依次而成的卦分别为《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乾卦》,《乾卦》是阴消阳息的最後一卦,也就是阳气息长,刚大者(君子)用事,阴消阳息达到了极盛的一卦,再发展下去,趋势就是阳消阴息,柔小者(小人)用事了。阴消阳息,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的趋势;阳消阴息,乃“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趋势。《乾卦》实际是《复卦》顺着阴消阳息的趋势一步步变化而成的,《复卦》一阳来复,是《乾卦》的雏形。《复卦》一阳在下,是震体主爻,“震为龙”,故《复卦》初九为龙。《复卦》一步步变为《乾卦》,象龙一步步向上升腾,最终现六龙而成《乾卦》,这就是为什么《乾卦》六爻皆称“龙”的根本原因。
何为“龙”?龙是鳞虫之长,是杂取众虫之著汇集而成的象征性形象。龙最大的特点就是乘时而变化,就象春天出土的蛰虫一样,一天一个样,变化多端。当年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曾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乾卦》六龙,时潜则潜,时现则现,时惕则惕,时跃则跃,时飞则飞,时极则退,龙无常形,乘时变化,不一而定,惟适其时也,故以“用九”而言曰:“见群龙无首”。首者,为要也。龙之为物,自由纵横于天地之间,时不同则其形亦不同,不以一时一地之形为要也。
《乾卦》讲乾道,乾道进取,奋勇争先。《乾卦·象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奋发进取,自我强大,不甘落後。从卦象上看,《乾卦》六爻,纯阳无阴,皆在乾体,“乾为首”,故《乾卦》六爻皆为首。《乾卦》六龙,乘时变化,各争其时,非无首也,皆为首也。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皆为首则无首,故以整体“用九”而言曰“群龙无首”。天道无常,变动不居,万物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是这个意思。“见群龙无首”正是反映了这种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正是这种不断变化的自然规律,才形成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世界。生生之谓“易”,故曰“吉”。《象传》亦因此释曰:“天德不可为首也”。意思就是天道不可能固定不变,固而成首。
我们还可以结合《坤卦》来理解这句话。《坤卦·彖传》曰:“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坤卦·文言》曰:“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坤道与乾道相反相成,乾道者,天道也,君道也,君道率先、自主;坤道者,地道也,臣道也,臣道顺後,不敢争先自主。《坤卦》六爻皆行臣道,得主而顺之,《乾卦》六龙皆行君道,自主而率先,乘时而自变,故皆为首也。六龙各自为首,则群龙反无首焉。
孔子在《乾卦·象传》中解释“见群龙无首,吉”时说:“‘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在《乾卦·文言》中释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又曰:“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所谓“天德”、“天则”,也就是指天道,天道就是时间之道、变化之道,万物皆随时而运动变化也。人道效法天道,承天而时行,怀天德而不违天则,则“天下治也”。运动是绝对的,天道变化,不会有片刻的停留。君子进德修业,亦欲及时也,既不能滞後,留恋于过往,也不能好高骛远,超越必要的阶段,惟适时也。故君子行君道,不必瞻前顾後,犹豫而不能自主,否则失君道矣。率先而自主,适时而引领,方为君道本色。每个个体皆能自主,皆为首,则群体无首也。这真如春天的草,不用指挥,不用催促,自己就齐刷刷地长出来了,草其有首乎?这亦如春分的蛰虫,时至则启户始出,乘时变化,其亦有首乎?乾道自主,惟适时也,故吉。
总之,《周易》中的“群龙无首”,其意思并非现代汉语所释的“没有领头的,不能统一行动”。其意义本身并不要求要“统一行动”,而是强调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要奋发进取,以实现不同阶段应有的首要价值,而不是不合时宜地追求某种静止的、特定的价值。乾元用九的真谛,就是适时而变,随时为用。一切“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可谓:
龙德变化应天道,
各有行止自为主。
六龙率先皆不迷,
群龙皆首反无首。
如何用一句话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谢谢邀请。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厚重而又充满魅力!
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国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从远古的皇帝开始,到现代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勤劳的中华民族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到了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一个民族的历史,反映了这个民族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如果离开历史,就不能全面地、正确地理解现实和展望未来。就如同盖楼,历史就好比是楼的基础,是民族的发展史和文明史,是我们民族的过去,我们的民族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逐渐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文明。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更蕴涵着博大恢弘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作为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为我们厚重的历史自豪,同时也为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而骄傲。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使每一个中国人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炎黄子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