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过于心死什么意思(哀莫大于心死,感觉自己好像抑郁了,大家知道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吗该怎么办)_抑郁症_庄子_悲伤

哀莫大于心死,感觉自己好像抑郁了,大家知道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吗该怎么办

能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自己消极、悲观的情绪,说明你的抑郁情绪是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的,这样的情况还真不一定是是抑郁症,关键看你这样消极悲观的情绪持续了多长时间,还要看这样低落的情感是否已经明确的影响到了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抑郁症是一种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的慢性精神障碍疾病,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对人类造成巨大负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抑郁症的症状表现非常多样,而且也不固定,很多抑郁症患者甚至会存在明显的不典型症状,所以了解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一件相对专业的工作:

情绪低落 –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可以说是抑郁症的基本特征也是必要特征。烦躁情绪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感到悲伤,绝望,灰心丧气,“忧郁”或“情绪低落”。看起来悲伤的患者可能最初会否认悲伤,并认为悲伤使他们感到焦虑。

兴趣丧失 –对于之前感兴趣的也是单相大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患者体验的活动,兴趣爱好和活动不那么有趣或有趣,可能会报告“他们不再关心”。患者可能会退出朋友或对朋友失去兴趣,性欲或对性的兴趣也会减少。

食欲或体重的变化 –上面说到兴趣丧失,这其中也包括食欲的减少甚至丧失,我们常说茶不思饭不想,结果就是体重的明显减少。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不单单只是入睡困难,更是包括了睡眠质量差,早醒,睡眠节律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特征,睡眠障碍常常成为我国抑郁症患者最早出现的典型表现。

精力不足 –精力不足的原因很多,有睡眠障碍,有抑郁情绪,有焦虑情绪,也有抑郁症状本身的原因。精力不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疲劳,即使相对轻松的活动都会让人感到明显的疲劳感。

社交退缩 -不注意社交,或者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是抑郁症患者常常被人识别的特征症状之一。一名抑郁症患者甚至会因此拒绝工作,拒绝外出,拒绝一切社交活动,退缩的原因可能是消极悲观的情绪,也可能是来自自我评价的明显降低。

无价值感 -消极悲观的情绪会让人感到失去价值的体现,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的做法一无是处。

自罪自责 -自我评价过低常常伴随着有罪感一起出现,人们往往将一切的不幸都与自己联系起来,认为一切罪恶的根源都是自己。

怀疑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确定自己存在上面情感低落的表现,以及数个其它症状表现,而且持续时间至少不少于两个星期,那么确实有可能你的问题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及时这样,也是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由精神科医生进行面诊确定诊断的。

所以,如果你在怀疑自己可能身患抑郁症,最科学的办法就是到精神专科医院由专业的门诊医生进行面诊后确定是否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果经过细致的精神检查已经确诊抑郁症,最好开展系统的医学治疗,对于轻度抑郁症的患者可以尝试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去改善症状,对于中度以上的抑郁症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开展药物治疗,因为中度以上已经明显影响生活,非药物治疗也是完全无用的,希望我们要科学的看待精神疾病,及时的治疗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治疗效果。

如果对抑郁症的表现可治疗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留言一起讨论下,也可以私信我,我会帮你解答的。

什么叫哀莫大于心死

“哀莫大于心死”是《庄子》里面的话,这句话的完整句是“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思想愚钝、心情沮丧更可悲的事情了,即使人死了也比这种情况好。

遇到事情难过、悲伤是很正常的,毕竟是不好的事情,是人就会难受、悲伤,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因为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你的悲伤、难过就不转了,任何事情还是会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运动。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解决事情,至少这样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一错再错、思想愚钝麻木,否则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如果不能在继续生活下去那么就放弃,重新开始一段生活。孩子大了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他去理解的。但不能因为孩子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去解决,思想上的愚钝造成行为上的愚钝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麻烦。有的时候,对于事情我们需要有“快刀斩乱麻”的速度去解决,难过、疼痛不能避免,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药剂,一切都会过去。

“哀莫大于心死”,切不可思想愚钝、心情沮丧,以至于影响以后的生活!

《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谢邀。

《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我们今天还用得很多,大多是用来指代对一件事情,或者对一个人完全失望,以至于进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就是随便你怎么样吧,反正已经与我无关了。

现在对于“心死”的解释,基本上就是认为个人完全失去了对目标的兴趣和动力,心如古井,不起波澜,有如一潭死水。

现代大众理解其实很简单,还有什么比心死更让人悲伤的事情吗?

没有了。所以这是形容悲哀、悲伤到了极致。

不过这是口头理解,实际上官方的解释并非如此。

现代意义是: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也就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心死:指心如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对周围的事无动于衷。

这里的解释就比单独的情爱之伤要广阔多了。我们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习以为常,我们对世风日下的冷漠旁观,基本上都可以划入“心死”的范围,这种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哀——瞬间整个认识就上了一个层面,远比在感情中的绝望更加有高度。

很明显这是对文言文的世俗化,因为我们上溯根源,就会发现庄子的本意确实要高邈得多——原本是基于道家生死观的认识,而并非浅层情感希望、失望之中的变化。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话,首先得搞清楚庄子的生死观。

老庄道家思维中,老子探讨“道”和“德”的含义,涉及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起始、衍变及规律,提出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相处的“至善”原则。

老子的思想是一种底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则是以老子人与自然的思维为起点,更多地关注人的生死,以及在他的生死观之下的人类价值体现。

庄子认为生死本一,并没有区别,生死的区别只是存在的状态不同而已。不仅生死如此,万物也平等如一,此为“齐物论”。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是由精神和肉体两种元素组成。咱们用写文章打比方,即内容和形式。而作为形式的肉体,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其他的形式,比如风、气,这只是“道”的形式转换,并不代表着“道”的消失。

而这种转换,在平常人看来,就是死。

为什么他老婆死了,庄子不但不悲哀,还“鼓盆而歌”?因为他认为夫人不过是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罢了。他没有死的概念,自然没有生离死别的悲哀——这种思维被用来安慰活着的人,实在是属于大众对死亡无可奈何地接受。

因为无可奈何,所以无法不悲伤,只能减弱而已,而庄子是真的从内心就没有悲伤,表现看起来相似,其实对事物内核的理解完全不同。

这种肉体消失转化,就是形式的转变,为了写出来让后学看懂,庄子使用了“人死”这个词。

那么“心死”,自然是指精神方面的死亡、丧失。比如失去上进心、失去思考能力,失去辨别能力,也就是说关于思想的任何活动都停滞了。

用现代医学的例子来说,“心死”是“脑死亡”,而“人死”是器官衰竭死亡。

那么是“脑死亡”可怕,还是人体功能丧失可怕呢?

都一样可怕。

但是人体功能丧失有全部和部分,部分者缺手缺脚,那可比脑死亡要好多了,甚至还可以正常生活;严重的全身瘫痪,可只要没有“脑死亡”,就有活下去的希望,有求生意志——因为精神还在,因为心没死。

这样简单地类比,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心死”,而“人死”要稍微次之呢?

就好像脑死亡、植物人(类脑死,但是有可能复原)、全身瘫痪,三种非常可怕的境况让人选,如果有得选又必须选,只怕全身瘫痪是最能让人接受的一种选择吧。

有人说,我宁可死,也不要瘫痪——这个其实未必能以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旁观分析得出的结论来表态的。

庄子认为肉体和精神是可以分离的,能够到达那个境界,就是“逍遥游”了。精神不用凭借任何力量,自由自在地在宇宙中畅游。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庄子自身也并没有达到,但是他提出“坐忘”、“忘我”等方法,希望能借“呆若木鸡”达到这种境界。

庄子追求“大用”,即心的存在和延续,而“无用”就是肉体的无用,所以“无用”才能致“大用”。歪脖子树因为不成材,得以保存,其实不过也就是说借助形式的“无用”,保住了心的“大用”。

所以这句话翻成大白话,其实就是说:“停止思考的人苟活于世,比肉体死亡的人更加可怜”。

即使在今天,同样有其正面意义。

“肉身无法百年康健,精神可以万世传颂”,这种对高于肉体的精神追求的理论灯塔,对人类的社会活动意义、生命价值追寻也有着积极正面的指导作用。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如果纯粹只是用来分手,未免太小家子气了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