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都有哪三省)_孔子_朋友_老师

本文目录

  • “吾日三省吾身”,都有哪三省
  •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没有人做到的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果是你,你会有哪三省呢
  • 吾日三省吾身,你省了几省
  •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都有哪三省

吾日三省吾身的原意各位老师讲述的很明白,在下的三省吾身也许另类,也是想轻松片刻,人生苦短,快乐无多。学术归学者,娱乐归大众。吾之三省:每天查看服不服富豪排行榜是否有自己名字;每天关注世界政局,时刻准备着解放尚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劳动妇女;每天临睡前感谢上帝又让俺苟活一天。这是真话,看到那么多的同事,好友,亲戚,朋友,同学的爹妈或自己离开人世,总给我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虽说世事无常,可旦夕之间人就变成一小堆白灰,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没有人做到的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没有人做到这一点呢?有!肯定有!毛泽东就做到了!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方法。他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正确地进行自我批评;二、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三、正确的对别人展开批评。毛泽东对全体党员干部是这么要求的,他对自己更是这么要求的,他身体力行,将这一目标贯彻到了极致。

1945年8月的一天,毛泽东在延安党校礼堂开会时说:“这个党校犯了许多错误,谁人负责?我负责。我是校长嘛!整个延安犯了这许多错误,谁人负责?我负责。我是负责人嘛!”

类似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每当出了问题,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总是毛泽东,他从来不推诿责任,总是他首先站出来展开自我批评。

如果一个领导人老是推诿,不勇于承担责任,谁还会安心工作?谁不会阳奉阴违,忙于勾心斗角、明争暗斗?

共产党之所以取得成功,与毛泽东的“吾日三省吾身”有紧密的联系。

关注中国简体字,下次接着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果是你,你会有哪三省呢

曾子的三省内容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交待你办的事,你办好了吗?是不是诚心诚意办别人交给你的事。朋友之间一定要讲信用,答应朋友的事,哪怕再难,也要想办法去办好。跟朋友约定时间,必须准时;老师传授你的知识,你复习了沒有,会了没有!

其实,我自己也就是按这三省之中前两省,再加我的反省今天内有沒有做错什么,有沒有对不住哪一个人这三省每日反思的。

曹操的口号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我刚好相反;宁愿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吃亏是福,是声舆,是人缘。别人交待的事,能办到的就尽力去办好,决不敷衍了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给别人办好事等于给自己办好事,因为你有事,别人也会尽力帮你的。

朋友之间一定讲信用。人的信用就是声舆,就是人品,答应明友事坚决办好,和朋友约定时间必须准时,不要以自己年长,是领导而失信于朋友,宁可丢钱,千万勿丢信用。

最后就是反省一天来做的事有沒有伤害到哪一个人的利益,说的话有沒有伤到谁的自尊心。如果有,第二天一定要补救。只有这样,才能对得住别人。最终也才能对得住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你省了几省

谢谢。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孔子的《论语·学而》篇。是其弟子曾参说的话,原文摘录如下;《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说这段文言文,还有个故事。

春秋时期,一天孔子席地而坐,心情愉悦的思考问题。这时候曾参从外面走了进来,孔子一见是曾参,笑容满面的说;曾参快来坐下。曾参忙鞠躬施礼向老师问安,孔子非常欣赏这位爱徒。

如果按辈分说应该称孔子为师爷,原因是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和颜悦色问道;最近做学问有何感想啊!曾参稽首答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满意的笑道;得刮目相看曾参啊!你的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我有没有去实践?。

你做的很对,做学问做事情都以自省为鉴,修得身心,坦然面对世界,以后前程不可限量。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本人乃红尘世俗之人,每日至少有一省。缘由是检查一天之中有那些过失。好修正自己的人生道路,珍惜所有的遇见,感恩所有的知遇之恩。

存在于天地之间,应有一股清流而上。做人做事放平心态,真诚对待亲人朋友。感叹时光的飞逝,离去了许多人,淡了许多事。反思自己真的应该珍惜眼前人,活好当下。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篇》,说此话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不是孔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常常反思自己:替人谋划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守信用了吗?不按老师的教导去做吗?”

曾子:姓曾(Zēng),名参(Shēn),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曾晳之子,鲁国人;他们父子都是孔子弟子。曾参的弟子也尊称他为“子”。

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常常反思自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多次,虚数,不是实指。省,音xǐng,反省,反思。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不忠诚吗,犹言“替人谋划不尽心竭力吗”,再进一步解释就是“替人谋划尽心竭力了吗”。为,音wèi,介词,替。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道理不践行吗,犹言“不按老师的教导去做吗”。传,音chuán,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的教导。

曾子是《论语》中多次出现的人物,所以有必要对他予以较详细的介绍。

曾子(公元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师从曾参,又传授给孟子。可以说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曾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被称为五大圣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以在家孝敬父母为由,辞而不就。曾子提出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第9章)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本章)的修养方法。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有人就用《大学》的基本观点来解释《论语》。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Chéng)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郕侯”(一作瑕丘候);元至顺初年,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曾姓后裔均把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是“经常的反思”的意思。“吾日三省吾身”后刚好列举了三点“省”的内容,仔细揣摩,此“三省”依然是“多次的反思”“经常”的反思之意。

关于“传不习乎”,有人认为是曾子自己传授自己实践,这就要看曾子这番话的背景,看曾子这番话是对谁说的了。一定要注意,“习”字是“见习”“践行”之意。

曾子可是最听老师话的人,天天反省自己做没做到“忠”“信”,有没有忘记老师的教导。儒者的自我反思是理性的,是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些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曾子听老师的话是不打折扣的,“传不习乎”的“习”字,是将所学付诸实践,且立竿见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