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讲论语第一集(于丹除了讲《论语》之外,她的书法是否也体现了她的才华你怎么看)_论语_百家讲坛_孔子

于丹除了讲《论语》之外,她的书法是否也体现了她的才华你怎么看

将于丹的钢笔字称之为书法不妥,顶多称名人手迹或笔迹。

书法、书法,书而有法,法书、法书,有法之书,须有规则,信笔为体,聚墨成形,也谓之书法,无疑是名实不符。

大家可能熟识于丹《百家讲坛》讲解《论语》和《道德经》。对经典的理解和解读有自己的想法,不过这种想法偏离了经典的本意,导致许多观众对她的讲解太过直白,心灵鸡汤式的输送观点也让观众厌烦。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笔迹透露于丹系自命不凡之人。细看她的钢笔字,写得随便,颇为张扬,不讲规矩。看似脱洒,实是张牙舞瓜,毫无书卷之气。呈现的是满纸浮躁,犹如鬼画符,终是“野狐禅”一路,与职业女性与大学教授实难匹配。

德不配位,反受其累。此言在理,尤其是对曾经当红的于丹教授而言。



于丹讲课时候有错吗到底错在哪

于丹讲课的确出现了很多错误,举一个我印象最深的例子,就是她在讲《论语》里面,解释“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估计于丹是一位热爱孔子的女权主义者,所以她就把女子解释成了“汝子”,就是“你孩子”的意思。

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因为小人是只的一个群体,而“你孩子”则是一个人的身份,二者根本不可能放在一起同类比较,难道“你孩子”里就没有女儿么。因此,于丹显然有些穿凿附会。

记得在2006年的时候,我有幸在现场听了于丹的第一次《百家讲坛》录制讲座,那个时候她没有红,只是试讲。现场讲的是“《论语》心得”,当时听完真的很激动,觉得没有人那么讲《论语》,将它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发现《论语》里面很多思想竟然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焦虑。当时,就觉得于丹肯定会火起来。

可是,当她火了,听多了之后却发现,不论她讲《论语》、《庄子》还是后来的昆曲,她表述的很多问题都差不多。这时候,忽然发现,于丹其实是在“六经注我”,即自己想说什么,只是拿这些古代圣贤和文化来背书。

于丹口才真的很棒,出口成章,语言也及其华丽。但是听多了,你会感到厌恶,因为刨去这些华丽的词藻,内核都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心灵鸡汤”,听完会很舒服,但根本解决不了你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于丹在全国火了之后,又迅速被人们厌恶的重要原因。

于丹在推动国学普及方面居功至伟,但她的东西“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吧。于丹是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家学也不错,后来她在北师大是传播学院老师,她当然知道古典文学哪些是正解,当然她更知道让自己成名,应该怎么传播知识。

于丹是真的不懂《论语》,还是为了大众能听懂故意那么讲

于丹,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其实不仅仅是于丹,几乎所有曾经在《百家讲坛》这档节目上露过脸的“专家”后来或多或少都被人诟病。

实话实说,既然是“百家讲坛”,就必须能够容忍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学术研究重点;从这个逻辑思维出发,于丹当然是“懂”《论语》的那个人。

于丹不仅仅“懂”《论语》,而且还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语录加工烹制成了“心灵鸡汤”;当初凡是喝了这碗汤的听众应该知道它的滋味。

换句话说,于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把《论语》中传达出来的“正能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传播开来,也是一家之言;

当然,于丹所讲的内容也应该和那时的“国学热”有很大的关系,说不准也是电视编导的授意。简单说,于丹讲《论语》,那是她个人的理解,学术自由无可非议。

如同足球比赛,于丹在“上半场”的表现可圈可点,人家可是当年的网红,圈粉的大卡;她主要是在“下半场”没有把握好自己,人设崩塌;用一句套话,那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个人主义膨胀;学术可以与众不同,但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守相同的底线;也不知于丹下了《百家讲坛》以后是否能够铭记孔子的教诲: 吾日三省吾身?

如此说来,于丹不过只是懂了《论语》的皮毛,根本不知道儒家学说的真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