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喜欢道听途说?《论语》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原意是什么_史记_道听途说_论语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道听途说
  • 《论语》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原意是什么
  • 《史记》,有人说它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你怎么看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道听途说

这是一种虚荣心作怪,不管搁那只要听到一嗓子不实消息,马上他到处喧讲,好像他知道消息来龙去脉,所以像这样人会给社会代来不安宁因素,扰乱民心,所以国家对这类人严打,做到不传谣,不信谣。

《论语》曰:“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原意是什么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这样翻译: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

杨先生这句话,后半句属于意译。巧妙的避开了“德之弃也”的争议。

历来对“德之弃也”的原意争论不休,争论点在于“弃德不为”还是“德者弃之”。

这里我比较认同李零的《丧家狗》里的观点,就是根据这句话上句“德之贼也”,这句“德之弃也”应该是同样句式。所以应该解释为“弃德不为”,而不应该解释为“有德者弃之”。

所以整体翻译应该是:孔子说:道听途说,是弃德不为的行为。

当然,这里更多的是对德行的考量,但是也可以引申为对事物内在真理的追求。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外来事物第一是要秉持着严谨的态度, 明白事实的重要性,追求本质,深入求证。第二则是用理智的做法对待问题,在无实质证据之前绝不传人所传,眼见为实才是真道理。

《史记》,有人说它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你怎么看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史记》成书花了司马迁父子两辈的时间,跨越了60多年最终才得以完成,可谓是一部泣血之作。

《史记》记录了中国有明确文化史记载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有名人物。历史记录所能保留的是少数几个人和少数几件事很多都如尘埃,一样石沉大海。

司马迁写《史记》。走遍大半个中国,访遍乡村耆老,阅尽皇家典藏。信史则记,疑史则弃,铁笔直断,忠奸分明。阅之使人明智奸不得藏,行之使人良善神鬼不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此非虚言。 从一人之笔,能达到如此高度者,天下几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