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诗文瑰伟、书法妙绝的黄庭坚有着怎样的遗憾_黄庭坚_书法_松风

如何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

评价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诗帖》,我们先大致对他有个了解,再来谈谈这幅作品:

黄庭坚其人

黄庭坚,宋四家之一,早年受教于苏轼,受苏轼影响,诗风与苏轼颇为相似,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

《松风阁诗帖》的由来

有天黄庭坚与友人相约游玩,行至今天湖北鄂州西山灵泉寺,途径一凉亭,那里的风景美不胜收,当即便于友人商定在此露营过夜,看着松涛海浪,绵绵夜雨,黄庭坚当晚就写下了大气磅礴的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墨迹就是被后人评为他代表作之一的《松风阁诗帖》。后来《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最后在清道光年间,由王家璧携带回鄂。

书法风格

黄庭坚的书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他融各家所长,合为己用。这一阶段,他自称为元祐间书。他中年时期,因喜爱苏轼,还模仿过苏轼“偃笔”作书,还有单钩执笔法,那个时期的书风多笔画肥厚,字形偏扁。

如下图,《糟姜帖》(又称《承惠帖》),纸本行书,28.9×37.6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然而在他53岁的时候,见到了怀素真迹《自叙帖》后,领悟到草书的真谛,并不是“弄笔左右缠绕”,而需“通得古人朴拙妙处”,之后逐渐有了第二个阶段极力创新的书风

《松风阁诗帖》的特色

本文所要讨论的《松风阁诗帖》就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贴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笔法

这幅作品笔法上时有变化,黄庭坚采用颜真卿的笔意,但将颜字的短笔延长,长波大撇放射出去,显得苍劲有力。起笔处欲右先左,收笔处回锋藏颖。“今”“年”这两个字就很典型。

结体

整幅作品明显特点是中宫收紧,由内向外辐射,舒展又不失张力。

布局

从这幅作品来看,黄庭坚在书写的时候,一定是执笔很高的,这样才能让线条最大限度的释放,以达到舒展的效果,并且不失重心。整幅下来,流畅、连贯。

《松风阁诗帖》充分展示了黄庭坚厚重、舒展、骨劲、跌宕的书写风格,一种古朴的力量浑然天成。他反对过度依傍古人,强调个性。有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是逼真。”

诗文瑰伟、书法妙绝的黄庭坚有着怎样的遗憾

黄庭坚书法我沒有看’是人书法都有遗臧,哪个人书法沒有缺点,就连王義之都留遗臧。王写蘭亭序他想重新写一遍’重写十遍沒有头篇更顺眼,字虽是好涂改多,这一点留下无法更改不也是遗憾!

黄庭坚的书法风格是刻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为什么

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具有哪些特征?是否刻意为之?

黄庭坚书法遒劲有力,朴拙迟涩,如他书写的行楷《刘明仲墨竹赋》,(见下图)。

一,此帖有禅意。

二,奇正互补。

三,清劲伟岸。

四,主笔夸张延伸较长,中宫紧。

五,黄庭坚主张“凡书拙多于巧″,这是他的审美趣味,在此帖中有这一特征。有自然气息,刻意成分少。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黄庭坚行楷《刘明仲墨竹赋》局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