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诗词创作者们是如何爱上诗词的为什么爱诗词
- 如何看待当下的“国学热”现象
- 如何将传统文化和中国国学区分开来
-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国学”
- 你为什么崇尚国学
- 国人爱国学,爱而有所研究的人,能否大体上阐释一下所谓的“国学体系”呢
- 你支持小学生学国学吗理由是什么
- 有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国学,对此你怎么看
诗词创作者们是如何爱上诗词的为什么爱诗词
我们是热爱生活的现代诗词人(随笔)
因为有你,有你真好
因为有爱,满腔热血
因为有情,真诚炽烈
我的情感我的诗歌
我的生活我的岁月
我的人生我的春秋
我的光采我的芳香
我的勇气我的翅膀
我的乐曲我的天地
我的蓝天我的大海
我是你,你是他
我们是一群热爱诗词的有志人
酸甜苦辣咸是我们方正的字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是起伏的歌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是精彩的画
雪雾霜冻冷热寒温一切皆自然
再高的山任我攀,与白云悠闲
再深的海任我游,与鱼虾共欢
再宽的天任我飞,与飞鸟齐进
再大的地任我行,与万物齐肩
我就是你,你就是他
我们就是热爱生活的现代诗词人
中国作家网注册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新浪微博优秀季度主持人,全网统一个性品牌一一柔美的风飘悠的云甘甜的雨
如何看待当下的“国学热”现象
如何看待当下的“国学热”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随之迸发。“国学热”就是典型的具体表现,恰似当年改革开放的“英语热”。过去,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在低位徘徊,国内很多人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一切都比自己国家的好,做梦都想跟外国沾点边,甚至以会说几句英语为荣耀。
风水轮流转,返璞归真,今天的国人才发现,老祖宗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其实才是最好的,以往的舍近求远、捧着金饭碗要饭是多么愚蠢可笑,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国学热”。(“悟空问答”邀!)
如何将传统文化和中国国学区分开来
传统文化与国学的区别如下:
有人问,什么叫国学?是不是中国的学问?我说不全是。那是什么?我说,国学,是治本之学。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讲的这个国学,是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吸纳全球高度文明成果的,真正关心人类内在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学问。我们不泥古,不贬今,不设限,也不包揽,不妄自菲薄,不狂妄自大,唯道是从。
我们学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而非“中国传统文化”。这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如今是一个地域概念,原来指中原文明地带,现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所辖范围。
中国之所以称为中国,其原始意义也不尽是地域概念。中,是正,恰当,《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对人来说,中是最恰当的状态,是一尘不染的状态,最平常的状态,是最合乎自然、不造作的状态。
那中国的意思:这是中正之邦、文明之国,这里的人做事是最恰当的,是最合乎礼仪的,是应该被大家学习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个个人都得扪心自问了,我们做中国人做得合格不合格?
中华,华是对中的高度赞美。比如,华夏这个词,就是对夏王朝的高度赞美,直到后来,我们自称华夏民族,华夏这个词成为对我们血脉的代称。我们称自己为中华民族,就是说,我们是文明的国度出来的,具有高尚情操的文明人。
传统文化
统这个字,源自中国丝绸文化。统原来是指蚕吐丝时吐出的第一口,即是丝头。如《淮南子·泰族训》说:“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这里就用的他的原意。在这意义上,统这个字有了“头”、“元”、“首”的意思,又因为最源头的,也是最根本的,所以,也就有了“本”的意思,如:万物之统,就是万物之本的意思。
传统,就是传承最本源的,出自人类本性的,应对人的根本需求的东西。
文化,是文而化之。文,是统之相。“文”是“纹”的本字,我们没有办法画出水来,我们只要画出水的波纹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文不是本质,而是本质的一个表征,用它来代表本质。
本质是没有办法把握的,我们说,越是本源的东西,越是不可思议,难以把握,所以,就用一个大家可以把握的符号对其进行描述,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圣人的教育要想传承下去,必须有文字不可。这叫文而明之。
什么叫文而化之呢?就是以文字外相符号化的教言教理,达到化育、教化百姓归于正道,让人民知礼仪,懂规矩,远离禽兽。
中华传统文化,是这样的一种教化人民的,合乎人性的教导方法。我们的理念,是源自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是对全人类都有用的,不光是中国人,是世界人民都应该来学的优秀文化。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国学”
我们国学方面的内容已经开始在制作中了,到时候可以查看下。要让孩子喜欢国学,就是国学首先要让孩子有兴趣。什么样子的国学能够让孩子有兴趣,这个就需要靠家长自己去挖掘了。
你为什么崇尚国学
我并不崇尚这种“国将不国之学”。“国学”这个概念最早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日本人的。而到了今天,各种肮脏的事情放在国学的旗号下都能冠冕堂皇。
说实在的,现在的“国学班”都是骗钱的,有些还会教“女德”等糟粕,真是太恶心了。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是好的,那么好,最早原始人是衣不遮体的,你也来试试看。
还有什么读经运动,你们可以查一查,历史学里面有一门课叫经学史,第一次开设经学史的周予同先生,他当年开始这门课程,恰恰就是反对袁世凯推崇的读经的活动。袁世凯做这些是为了复辟,你们今天读经又是在干嘛呢?
今天一直强调文化自信,你们尚且不能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呢?学术无疆界,不要搞什么“西学”、“国学”对立。只有用辩证眼光和客观的态度,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了。
国人爱国学,爱而有所研究的人,能否大体上阐释一下所谓的“国学体系”呢
谢邀请,
国学体系包括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以及各民族的文化。但是现在国学的主流还是以教育部颁发的教材为准则,结合地方以及各民族的教材为辅导,进行教学。
你支持小学生学国学吗理由是什么
未成年人不需要去专门学习国学。尤其是像孙楠那样送孩子去上国学的学校的家长,基本都是文盲,当然了他们只是令人羡慕的非常有钱的文盲。
大学毕业之前,孩子们没有必要去专门学习国学。我们中国正在现代化,因为不懂世界文化,是不可能读懂中国文化的。不懂世界历史,是不可能读懂中国历史的。
国学,其实并不是现在学术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而是包含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多方面的一个大杂烩。你必须学习了现代学术的各个学科,尤其用现代学术的思维方法,去读懂古人他们在讨论里面究竟在说什么。这样才能知道古人在讨论什么问题,他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走到哪一步了,哪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存在哪些症结,现代学术其实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工具。
就拿我们最喜欢聊的大历史来说吧。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眼界只限于中国的所谓的中原也就是天下。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
在中国有孔子的时代,西方有古希腊。在中国有汉朝的时代,西方有罗马,而且持续时间还更长。在中国有唐朝的时候,西方有法兰克帝国。在中国有康熙的时候,西方有牛顿。
等到西方人用船坚炮利打破中国国门之后。我们忽然发现,必须要面对这个世界的。这不是中国主动探索世界的过程,而是中国被迫加入了全球化和现代化。我们可以说中国近现代史的一切动作,都是为了回应“欧洲文化来了,我们怎么办”这个3000年未有之大巨变。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把脑袋扎到国学或者传统文化的沙堆里去。对于历史和现实都漠然无视。只学习那些吹捧我们祖宗很厉害,我们祖宗很无敌,我们手中早已解决了一切问题,这些虚伪的东西实在是太害人了。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非常优秀的成分。值得保存和继续学习。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同样也有很多糟糕的东西。对于还没有分辨力的未成年人,在没有学习现代文化的前提下,就匆匆忙忙的去学习所谓的国学,就会变成可怜的鸵鸟。对于现代社会,对于我们身边的现代化一无所知,变成了古代人思想的活化石,当然啦,好像是会刷手机的活化石,那就实在太可悲了。
有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国学,对此你怎么看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国学,你怎么看?
谢邀!仅我个人看法。过去活人不喜欢国学,是因为国学被传道的人,把很多人感人的事迹,经过文学加工,移花接木到一个人。使得后人在当时主人公的社会环境、人的能动下,根本就不可能释放那么大的能量,干那么宏伟的事。认为不实造假。再加上传道人为了抬高自己,故弄玄虚,把圣人感人的事迹,神话了。从而教化人的人也成乐神。国学走了民心色彩。其实,国学是历史时期到今天,昆仑文化,周易礼乐文化都是最科学的科学规律。夏历、郡县制、地上灌溉水利、统一文字度量衡,统一的祖国大好河山等等都是祖国国学即昆仑文化、周易礼乐文化的伟大魅力的产物。直到现在黄道阴阳理论下的二十四节气地“春种夏播,秋纳藏。冬季孕育再丰粮”的国学古文化,现在馨香四溢。等有你说是嘛!对吗?
我个人认为,在做事上的“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天地人合一。类似于天和地和与人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