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进士,孟郊的诗你们有喜欢的吗?唐代诗人孟郊写《登科后》请问他中的是进士一甲、二甲,还是三甲_进士_孟郊_三甲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孟郊的诗 进士 孟郊 三甲

本文目录

  • 三考进士,孟郊的诗你们有喜欢的吗
  • 唐代诗人孟郊写《登科后》请问他中的是进士一甲、二甲,还是三甲
  • 孟郊和贾岛被称为什么诗派

三考进士,孟郊的诗你们有喜欢的吗

孟郊一生穷困,三考进士,两次落榜,第三次终于考中了。不过,这一年的孟郊46岁,已年近半百之人,当他看到年轻的进士们,内心十分复杂,还是在母亲的劝说下参加了第三次考试。

孟郊在第一次落榜后写下了《落第》: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花上霜。第二次落榜后写下了《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第二次落榜后,明显怨气很大。

第三次,孟郊出乎意料地考中了,他写下又喜又悲转而抒愤的《登第》: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50岁那年,他任江苏溧阳县县尉,负责地方的治安。一介书生到这个年龄还是很不得志。某天晚上,他在书桌旁写下千古名句《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0岁时,母死去世。之后,他为生活所迫。郑余庆奏其为陕西南郑参谋,他不得不应邀前往。在去的路上,他走到今天河南的灵宝,因突发疾病而死亡于途中,时年64岁。郑余庆将他安葬于洛阳,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孟郊是一直处于底层诗人,对唐朝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深有体会,常常处于无奈和尴尬的境地。他在诗中充满了对社会、世态、人情的反省和批判,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为后世所景仰。

唐代诗人孟郊写《登科后》请问他中的是进士一甲、二甲,还是三甲

唐代诗人孟郊写了《登科后》,但孟郊考中的无所谓进士的一甲、二甲、三甲。

一,唐代诗人孟郊其人。

孟郊这个人,父亲做过小吏,家境清贫。四十一岁才被推举应试进士。此后两次进士科考试,都没有考取。到了四十六岁时终于中进士第。

古人有“三十老名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说的是三十岁考中名经科,就是年纪老的了,五十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岁数了,很少有人考中进士。

孟郊四十六岁考中进士算是年龄比较大了。

孟郊虽然考中进士时年纪较大,但不是说他没有才华,其实孟郊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才华并不次于韩愈。虽然孟郊是经韩愈推举后才有了名望的。

孟郊的《游子吟》等诗作,使用白描手法,不假修饰,感情真挚,深切感人,影响极大。

二,关于孟郊写的《登科后》。

孟郊与贾岛齐名,属于苦吟诗人。遣词造句反复推敲。诗作“诗境冷峭、造语瘦劲、情味苦涩”是主要特点。苏轼有“郊寒岛瘦”的考语,就说的是孟郊的诗简啬孤峭。

孟郊四十六岁终于高中进士,大喜过望,觉得过去生活上的困顿,精神上的不安,都化为乌有,可以扬眉吐气,展翅高飞了。

于是他挥笔写下了《登科后》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的得意洋洋,心花怒放,神采飞扬之情,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派生的“春风得意” “走马观花”两个成语则被后人所熟知。

三,关于古代科举中进士考试的一甲、二甲、三甲。

科举考试始于隋炀帝时,是封建社会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到了唐代考试制度日趋完善。

唐代的科举考试,有明经、明法、明书、明算、进士等多个门类,以进士最是难考。因为其他考试是某一领域的考试,比如明算,就明显是考算学领域的问题。

而进士则在专门学科之外,还得加上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和经世致用的内容,等于是全科考试。所以难度极大。

但是,唐代的进士考试,有名次而没有所谓一甲、二甲、三甲。

进士考试的一甲、二甲、三甲的区分,是从宋太宗赵光义的太平兴国八年开始的。

《宋史·选举制》:“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进士始分三甲。”

进士考试的一甲、二甲、三甲,是三个等次。其中,一甲是最高等次,只有三个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考中一甲的称为进士及第;二甲是第二等次,人数不限。考中二甲的称为进士出身;三甲是第三等次,人数也不限。考中三甲的称为同进士出身。

因为唐代进士考试,只有名次,没有一甲、二甲、三甲的区分。所以,唐代诗人孟郊写了《登科后》,但孟郊考中的无所谓进士的一甲、二甲、三甲。

孟郊和贾岛被称为什么诗派

两位都是唐朝最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诗人原指中唐和晚唐诗坛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进行创作,对每个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锤炼的诗人。代表人物为贾岛、孟郊等。

在晚唐的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贾岛和姚合。他们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即着意于音律、对偶、字句的推敲锤炼。其诗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内容比较狭窄,有佳句少佳篇。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家境贫寒,曾羁旅河南。从贞元七年至九年,连举进士不第,直到贞元十二年他46岁时,才登进士第。作诗以“苦吟”著名。沈德潜评孟郊诗时说:“孟东野诗,从《风》、《骚》中出,特意象孤峻。”谢榛认为孟郊诗“苦涩如枯林朔吹,阴崖冻雪,见者靡不惨然”。

代表作品 《孟东野诗集》、《登科后》。

贾岛,字浪先(亦作阆先),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的主要原因是推敲的故事。相传贾岛曾作诗:“僧推月下门”,后觉不妥,想改为“敲”。但发现两个词各有千秋,在马上捉摸不定,不慎撞入了做大官同时也是诗人的韩愈的车队里,大失礼节。最后在韩愈的点拨下,确定改为“僧敲月下门”。他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典故,指的是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的经历。

他较为擅长五言律诗,意境多孤苦荒凉,司空图说贾岛:“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提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评价他和同时代的诗人孟郊,遂成千古定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