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是哪篇作者是谁?散文写作书哪本好_冰心_散文_尚书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散文集 散文 冰心 散文 尚书

本文目录

  •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是哪篇作者是谁
  • 散文写作书哪本好
  • 张晓风的散文《我在》想传达什么
  • 三毛和席慕蓉都是作家,为何一个抑郁自杀一个幸福美满,差别在哪里
  • 老舍散文集有哪些
  • 周国平的散文《邂逅》 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篇散文
  • 读林清玄的散文《生命的馅》,有哪些启示和体会
  • 你喜欢席慕容的散文和诗词吗为什么
  • 冰心所有的作品有哪些
  • 冰心奶奶有哪些作品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是哪篇作者是谁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求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为汉代今文家所定。元代以后,该书成为了科举的法定读本,明代起被刻在《五经大全》等本中,后来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之作。

1.《尚书》的内容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散文集,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先秦时总称为《书》,汉代始称《尚书》,意为“上古帝王之书”(王充《论衡·正说篇》)。旧传此书曾经孔子编定,现今学界一般认为应为无名氏所编,且非出于一人之手。其中《商书》《周书》为商周两代史官所记,在流传过程中有所增润;《虞书》《夏书》是后人根据古史传说写成,并非虞、夏两代作品,其中的主要篇目大约迟至战国时才出现。

战国时,《书》在社会广泛流行,约有百篇,经秦朝焚书之后,大多散失,至汉初仅存二十八篇,由故秦博士伏生传授。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抄录,故称《今文尚书》。后来又陆续发现一些用先秦文字抄录的《尚书》篇章,称为《古文尚书》。其中最重要的是西汉前期鲁恭王毁孔子故宅时于墙壁中发现的一部,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曾由孔安国献于朝廷。此书西晋末年已经失传。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共五十八篇,每篇有称“孔安国传”的注。经明清学者考证,梅赜《古文尚书》及所谓“孔安国传”多为伪托之作。只有二十八篇录自西汉《今文尚书》的才是真《尚书》,即《虞书》中的《尧典》《皋陶谟》,《夏书》中的《禹贡》《甘誓》,《商书》中的《汤誓》《盘庚》《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中的《牧誓》《洪范》《金滕》《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洛》《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其余均为伪作,但其中也保存了一部分古代史料,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的卷数各本不同:弘治本《五经》有《尚书》一卷;求古斋本《九经》有《书经》四卷;《十三经》经文有《尚书》,不分卷。历来注《尚书》者极多,影响较大的有汉孔安国传《书经》二十卷,唐孔颖达撰写《尚书注疏》十卷,作为官定本流传于世。此书收入《三经注疏》,通行本为清阮元校勘的《附释音尚书注疏》卷,附校勘记二十卷。

2.《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散文理由

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尚书》是最早散文正式形成的标志。书中包括的典、谟、训、诰、誓、命等不同体式的作品,是各种形式的官方文告、训辞及档案资料。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系据传闻写成,不尽可靠。全书以古代散文形式,以记言为主。“典”是重要史实的记载,“谟”记君臣之谋略,“训”记臣下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为君主训诫士众之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除属于记言散文外,亦有叙事较多者,如《顾命》《尧典》 等。其中《禹贡》篇记大禹治水,实为地理志,与全书体例颇不一致,当为后人所作。

《尚书》中的作品大都有较完整的结构,注重布局谋篇,说理叙事都比以前的作品更为细致具体。其语言简古,大多深奥难懂,韩愈评论认为:有“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之说,然业已重文采和形象性。有的篇章在说理时用了一系列浅显通俗的比喻,如《商书·盘庚》;有的篇章在说理时反复引证历史,详加对比,深入分析,语气殷勤恳切,如《周书·无逸》;还有的篇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周书·泰誓》。另外,《周书· 顾命》等篇,叙事具体周详,井然有序,能够生动展示某些生活场面,是很好的记叙文。书中还有些整齐的韵语,具有音乐美。

《尚书》是一部古代的历史文献资料汇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散文的先河,对后世研究先秦的历史、文化及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此书在后世被儒家奉为经典,其典雅厚重的风格对后代朝廷的公文、碑铭等文体有一定影响。

散文写作书哪本好

散文写作,从阅读开始,从摹写到延伸写,才能到自成体系,而不是从写作理论而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源头来自生活感悟,兴趣的活水来自大师名作。作为散文写手,我个人认为,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最值得拜读,研读,深读。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社会生活失序,民生维艰,先生忧时伤世,写人生命运的孤独与凄凉,却以美的旋律伴奏,如梦似幻,乡土气息浓郁。深深的乡愁,淡淡的忧伤,在青山秀水中消融,让美在人心飘逸,激发民族、民众、民治精神向远……

这部自然主义的散文体小说,富于自然之美。游子情深,身在北京,心系故乡,先生以美的奇笔,描绘出清奇秀美的湘西水乡风情画,浓郁的生活气息拂面而来,文化精神从边城走向世界……湘西水乡小儿女的故事,情节美丽动人,美得令人崇然起敬!

开首之妙,结局之奇,内涵之深,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爱情纯洁之美,湘西风土人情之美,多美水乳交融,接地气一往情深,地域文化与民族主体文化,有机融为一体,大自然奇特之美,美得令人心驰神往……

张晓风的散文《我在》想传达什么

感谢邀请。《我在》的第一层意思,是要表达“活在当下”的理念。第二层意思:生命相对于浩渺宇宙是卑微的,但在这份卑微里,我们却要赞扬生命的坚定与倔强。第三层意思,是要表达“存在”本身超越一切情感和意志。

网上流传着一首诗《见或不见》,可以与《我在》参照阅读: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三毛和席慕蓉都是作家,为何一个抑郁自杀一个幸福美满,差别在哪里

三毛和席慕容,出生在同一年代,同为有名的作家。但为什么两人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结局呢?

一、一生率性、真性情的奇女子三毛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三毛出生在战时的陪都重庆。原名陈懋平。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身亡。终年四十八岁。

三毛的去世,却一直是个迷,各种揣测都有。作为一个活得率性,真实的人,我不太相信三毛会自杀。但作为一个只在乎生命是否痛快活过的人,我想,三毛会做出这样的惊人举动。

三毛是一个敏感而忧郁的人,她的童年是一个灰色的童年。

三毛自小就有些与众不同,喜欢去坟地玩耍,敢眼睁睁的看完整个屠宰过程,被老师怀疑考试作弊当众羞辱,三毛因此,自闭多年。这些童年的经历,让三毛形成了敏感的特性。

而三毛的爱情路上一直都充满了悲情的色彩。

三毛对待爱情,是用尽心力的爱。但爱情对她,似乎又过于的吝啬。没有一段爱情是长久的。

她两次赴西班牙,都是因为情殇。第一次,是因为初恋舒凡不愿意与她结婚,悲伤之下,三毛割腕自杀,被救回后,去了西班牙。也是在这时,遇到了十八岁的荷西。

回国后,三毛又经历了两段坎坷的情伤。一次爱上了有妇之夫的画家,一次已经谈婚论嫁了,未婚夫却突发疾病去世,三毛再次自杀未遂。

为了逃开这个悲伤之地,三毛再次返回了马德里。

而在这里,三毛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了。荷西的痴情让三毛感动,1973年,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

自此源源不断的创作出了很多的优秀作品。多少年来深受大家喜爱的《撒哈拉沙漠》就出在这个时候。

这段时光,是三毛一生里最幸福的时光。她把每一天与荷西在一起的日子,都记录了下来。艰难的日子也因有了两人的爱情,而活得快乐而幸福。

然而,老天并没给予三毛长久的幸福,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再次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疼。之后的三毛,虽然不乏追求她的优秀男人,但三毛的心似乎再没动过。或许是经历的太多,对爱情的期待反而少了,没了。

三毛的父亲陈嗣庆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

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三毛做到了,她的灵魂永远是自由的。

二、《家有名妻》席慕容

席慕容,一九四三年农历十月十五日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幼年在香港度过,成长于台湾。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欧深造。一九六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

席慕蓉是一位现代诗人、作家。

童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养成了从不服输的柔韧性。她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童年:“我不断成为转学生,于是性格中很惶恐,常常觉得被别人排斥。生命的难关有的很早来,有的很晚来。我的难关是在从香港到台湾读书的那段时间来的。因为一直在转学,可能脸皮也就渐渐厚了,无所谓了。有过小时候感受到敌意和陌生感的经历,那样的童年,其实不容易过来。”

然而,虽然不容易,但席慕容是幸运的,也是善于从点滴中感受温暖的人。老师给她的微笑,都可以让她感到安心。

她用稚嫩的笔,写下心里的寂寞,孤独。

“知道不能再去打扰父母,父母已经够辛苦了。这些跟别人说不清楚,说不出来的话我说给日记听。日记是世界上不会离开我的朋友。它是我写作的开始。”写作成了席慕容的倾诉之地。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 写得极美,淡淡的忧愁里更多的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

而席慕容更为幸运的,是遇到丈夫刘海北。两人相识于比利时鲁汶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这位典型的工科男生用他的博学和善良打动了席慕容,虽然刘海北不懂诗歌,但他永远是席慕容的第一个读者。

刘海北曾写过《家有名妻》,讲述了家里的这位“著名女诗人”烧的饭让大家尝了一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想说一句话,或者是每个月的电话费账单到了之后,“名妻”总是把因为自己爱煲电话粥而产生的巨额账单藏起来……“我有时候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别人会叫我‘席先生’,我只好纠正他说‘敝姓刘’。”

席慕容也总说:“我有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伴侣,我有时候晚上写诗的时候会流泪,他看着我流泪,就说‘让她自己慢慢写吧,我们不打扰她了’,这是我的幸运。”

两人的恩爱幸福,在刘先生的调侃里可窥探一番。2009年,陪伴了席慕容40年的刘海北因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在席慕容新的作品集中,为已逝的刘海北写了很多诗。她说:“对我来说,爱情和时间一样,永远都只能追悔。

我年轻的时候可能追悔爱情,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更多地去爱这个人,怎么没有更加去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三毛和席慕容两人的感情之路迥然不同,或许也是她们人生结局不同的原因。亦或许,三毛活得太过用力,而席慕容如涓涓细流,温暖而从容。

但无论是怎样的人生态度,她们都活出了生命里最精彩的一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老舍散文集有哪些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一八九九年生于北京市的一个贫民家庭,他是“五四”以来勤劳多产的,他是以风格幽默轻松、语言明快利落而著称的小说家。他的家庭十分清寒,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六岁进私塾读书,十三岁进北京师范学习。他读了不少中外古典诗文,深受影响,能用文言写诗和散文。

“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用白话进行写作。在北京师范毕业后,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师。一九二四年去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任讲师。他的创作活动,是在留居英国时开始的,早期作品全是长篇小说。

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一个品格低下的冬烘先生塾师老张和他的两个赋予反抗性的青年学生王德和李静的故事。接着发表了《赵子曰》和《二马》。前者描绘了北京大学生无聊的公寓生活,后者写的是流寓伦敦的华侨马威父子的海外生活和遭遇。

老舍一九三零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他相继完成了以猫人象征的古老中国,抨击旧中国现实的《猫城记》,以及描写富家孩子怎样成长起来的《牛天赐传》。这些作品表明了作者对旧社会的不满,完全出于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抓不准抨击对象。

一九三二年以后,老舍的思想认识有所进步,视野比以前开阔了。这是写的长篇小说《离婚》,在思想深度和表现手法方面都超过以前的作品。小说通过北京一个机关的职员想离婚而没有离成的故事,揭露了“善心与黑暗遇上便是悲剧”的不合理现实,对旧时代机关职员的灰色无聊的生活以及他们那种妥协敷衍的生活态度,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

作者先后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分别收在《赶集》、《樱海集》、《微神集》和《月牙集》中,题材相当广泛,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一九三五年开始写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去到重庆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在文艺界团结一致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做出了贡献。

抗战期间,老舍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火葬》,其他创作全是话剧和通俗文艺。《火葬》写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话剧《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和《谁先到了重庆》都和抗战直接有关,或赞扬积极抗敌的爱国主义思想,或批评消极苟安的不良现象,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这部小说取材于沦陷后的北京,描绘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

一九四六年春,去美国讲学,一九四九年末回国。新中国的成立,给他带来旺盛的创作热情,他以自己的作品热烈地歌颂党、歌颂新社会。

建国后,他的创作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很广阔的。他除集中主要精力创作剧本之外,还写了不少散文和曲艺。先后发表的剧本有《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

其中《龙须沟》影响最大,揭示了社会关系的根本变化,歌颂了新中国,因而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于一九三五年十月随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在朝鲜生活五个月,写了长篇报道《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强攻与坚守“老秃山”的英雄事迹。

老舍曾是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老舍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不幸逝世。

周国平的散文《邂逅》 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这篇散文

谢邀回答

《邂逅》尽管是名人写的,但客观点说写得一般。给人的感觉,虽然语言很美,但内容单薄得很。在一片雪地里偶然相遇,互不相识,一见钟情。这倒可以理解,但后续又无实际内容,真的就剩邂逅了。

散文不是诗歌,可以无逻辑性的抒发,而应有一定的情节或故事,借以表情达意。邂逅作者显然忽略了这一点,而着重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一见钟情,在感情世界里历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但是回到现实往往是失败的。爱情既需要浪漫,更需要真情。

读林清玄的散文《生命的馅》,有哪些启示和体会

生活的拷问,生命的思考

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林清玄还有一篇短散文叫《生命的馅》,找来一读,竟有顿然大悟之感!

买两种面包,偶有迟疑,竟然悟出了人生的真谛,非林清玄这样的大作家才能写出吧,我想。

首先,《生命的馅》题目之奇特,让人震撼。能把面包之馅的“馅”之“小”点和“生命”这个“大”

题扯在了一起,就有点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种“硬扯”却让读者震惊,不仅设置了悬念,也体现了短散文以小见大的特点。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迟疑”引起作者的联想

,到“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由“选择”又引出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条土司容易,但选择面包的馅儿就难;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难。”

  紧接着提升到生活的品味: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种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种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种层次。

  最后,再上升到人生的追求:“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由此,深化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常言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林清玄的短散文《生命的馅》,既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又给学写散文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散文的模板!

  




你喜欢席慕容的散文和诗词吗为什么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

这是学生时代最喜欢的一首诗。那时候,专门有一个抄诗的本子,里面大部分都是席慕蓉的诗作。

席慕蓉作品展现出的情感细腻柔软,总是不经意就戳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上学时,一直暗恋着的隔壁班男生,每一次投来不经意目光的一刻,都期望自己就是那颗会开花的树。

前阵子刚看了席慕蓉的《写给幸福》散文精选,这部散文作品讲述的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情,行文间透着平淡朴实,却能在段落间感受到浓浓的温情,家人的、朋友的、师生的。

席慕蓉说:有些事物,你不能用简单和明白的语句来为它下一个定义,当那个定义斩钉截铁地出现了以后,它原来最温柔、最令人感动的那一种特质也就没有了。当你终于明白了,也就会知道,一直烦扰在我们心中的种种焦虑和不安,其实都是不必要和莫须有的,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所以,就算终于没能牵上暗恋男生的手,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冰心所有的作品有哪些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以下是冰心的作品:

  《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往事》《南归》(散文集) 《姑姑》《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闲情》《去国》《平绥沿线旅行记》《冬儿姑娘》《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关于女人》《冰心小说散文选集》《陶奇的暑期日记》《还乡杂记》《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记事珠》《冰心论创作》《冰心作品选》《冰心散文选》《冰心选集》《冰心文集》《冰心全集》《只拣儿童多处行》《我的秘密》《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山中杂记》《先知》《印度童话集》《吉檀迦利》《印度民间故事》《泰戈尔选集·诗集》《泰戈尔剧作集》《马亨德拉诗抄》《燃灯者》《泰戈尔飞鸟集》《忆读书》等。

冰心奶奶有哪些作品

冰心一生的文学作品很多,但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影响最大,主要代表作有:《超人》、《闲情》、《繁星·春水》、《往事》、《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札》、《寄小读者》等。

“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是一个爱神,她的一生充满爱。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

她爱孩子,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

冰心用一颗童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像一股清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受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的启迪,从中得到教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