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恰在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季节里,我收到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董光巨寄来的散文集《桐花烂漫》(中国纺织出版社),几分喜悦和感动洋溢在心头。
展开全文
我和董光巨相识,缘于2021年12月的一次购书。尽管我们未曾谋面,却在微信上有过交流。一朝相识便是缘,纯洁友谊记心间。
这次寄书,他是风尘仆仆地从首届“畲族杯”东方散文颁奖典礼暨霞浦笔友会归来的当天办理的。收到书籍,我即刻发去50元红包,他拒收并坦诚地说:“王老师,书收到就好,红包绝对不能收。”他的话,让我心生感动。
手捧《桐花烂漫》,我被封面上一树似锦繁花的图片所吸引。桐花树,一个冬季的厚积,只为这一刻的芬芳,它用尽全力让生命之花灿烂,即使风刀雨箭抹去了它的颜色,也改变不了它怒放时的姿态!不经意间,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潜入我的脑海。我非常喜欢这句诗,理由有二:一是桐花盛开,烂漫如霞,一簇拥着一簇,一朵紧挨一朵,展示着怒放的生命;二是春意阑珊,落英缤纷,如天女散花,在地上铺一层厚厚的花毯。脚踩落英,鞋底生香,零落成泥辗作尘。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在暮春凋落成泥,用生命呵护着树上铃铛般的青果,那是无私奉献啊!
想至此,我眼前幻化出李商隐所描绘的“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声声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的醉人情景。旋而,我想到董光巨说的话:“真正从事文学创作是从五年前开始的。”
在文学创作领域里,他可谓是“雏凤”,却获得令人赞羡的成绩。他第一篇散文作品《时光里的父亲》,首发在网络平台上,点击量上千,获得年度征文二等奖第一名。自此,他的散文作品相继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安徽散文》《青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纯文学期刊、著名报纸、网络平台发表。尤其是《运河之城入画来》,竟然刊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因而,我觉得用“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诗来赞扬他,一点儿也不为过。
翻开董光巨的散文集,仅仅浏览了一下目录,我就感觉到了一种共情。辑二标题《故园情深》,与我2021年8月出版的散文集《时光印记》第一辑标题相同;辑三标题《烛窗心影》,与我2007年10月出版的散文集《心灵有约》第二辑标题相同;辑一中《便引诗情到碧霄》,辑二中《夏日荷花别样红》,与我的散文集《岁月如歌》《心灵有约》中的两篇文章题目相同。这是巧合?还是缘分?或许是兼而有之吧。
受这种共情的驱使,我精心地阅读了每一篇作品。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董光巨的一颗平实之心,不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而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那种平实之中,透露出的对故土家园和亲朋好友真挚无瑕的情感,令人动容。许是我为游子之故,但凡读到赞美家乡、思念亲人的文章,心灵便会受到触动,瞬间勾起对故乡深挚的思念。
《印象大钟楼》通过情感充沛、韵味十足的描述,表达了对大钟楼深挚的眷恋之情。他觉得“大钟楼,承载着合肥人的记忆与梦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与荣光。”《故乡的柿树》把一腔真挚的情感完全沉浸在洋溢着浓浓乡情的文字中。那些不知何年何人所栽,经历了一年又一年风雨飘摇的柿树,成为一代又一代父老乡亲的记忆;如今尚存的几棵老柿树,已成为他这个离乡游子永远的思乡情怀,就是柿树上传来的喜鹊叫声,于他听来,亦犹如天籁之音!这种浓郁质朴的故乡情愫,就像燕子点水一样,轻轻划过我的心湖,激起万千涟漪!《故乡的老屋》饱浸着一名游子的无限相思。老屋,在他心里是一首唱不完的、动情的、怀念的歌。故乡的曾经、老屋的曾经、童年的曾经,都因最美好的过往在记忆里留存、在时光里沉淀。
由上可见,董光巨对大钟楼、对老柿树、对坍塌的老屋,尚且有如此情愫,何况于人乎!《祖父》《时光里的父亲》《爱看热闹的母亲》等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抒发了对至亲至爱之人的爱恋之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特别是读了《爱看热闹的母亲》:“一生爱看热闹的母亲想去北京的愿望,终究未能如愿。”
这句话,直戳我的心窝。我的母亲,生前常说,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看看毛主席住过的地方,看看皇帝住过的金峦殿。我经常到北京或出差或开会,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带着母亲去北京逛一逛,照张相。后来,当我意识到的时候,母亲已经是被人搀扶着也走路极度困难了。未能实现母亲到北京看看的愿望,成为我终生的遗憾、永远的痛。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我总感觉有一种尖刀剜心般的疼痛。他抒写乡情、亲情的作品,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对事物和人物均作了饱含深情的描写,显得深沉而质朴,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有人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缘由,不仅仅有浴血沙场的武力精神,也有笔下生情的文人激励着人们向前。确实,文人的笔下,绝对不能缺少爱国情怀。翻阅一摞摞史料,品读一部部作品,在书海里回顾往昔岁月,不难发现,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文人都胸有爱国情怀,在外敌入侵之时,尤其强烈。在和平建设时期,爱国情怀又应该如何彰显呢?依我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是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国情怀!
作为文人,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就是崇高信仰、爱国情怀的彰显。董光巨这本散文集里的许多作品,就是对伟大祖国、对崭新时代的由衷赞颂。
开篇作品《不负如来不负卿——大美西藏之行》,尽管篇幅不长,却囊括了“藏王与公主”“大师与寺庙”“遗址与电影”“圣湖与眼泪”“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等方面的内容,将西藏的独特建筑、民族风情、壮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嵌入的诗句,画龙点睛地将西藏烘托得令人迷醉、令人向往。 《我从草原来》中,“不去草原,怎能目睹草原的广袤、空灵与高远;不去草原,怎能欣赏草原的夜色、蒙古包的灯光与马头琴的悠扬?”“悠扬的歌声,回荡在牧人的心房,回荡在辽阔的天空,回荡在广袤的乌拉盖草原。”等诗情画意的文字,令我沉醉于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之中。 从《椰风海韵海南岛》中,我领略到“天涯海角”的魅力;从《皖南有个“杏花村”》中,我感受到“古村意境”的深邃;从《四月天,去无锡》中,我欣赏到“江南名城”的璀璨;从《拜谒“董永故里”》中,我品尝到“人间爱情”的甜蜜;从《春江潮水连海平》中,我触摸到“古老运河”的灵魂;从《烟雨桃花潭》中,我体验到“一代诗仙”的浪漫……那篇刊发于《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运河之城入画来》,更是用最浓重的笔墨,把肥西县绘就的如梦似幻的画卷跃然纸上。他书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均与中央电视台“大美中国”的展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默读着《秋韵佛子岭》一文的结尾:“山川缅邈,一水逶迤。千般诗情画意、万般柔情尽在相望的山水之中。”蓦地,引发了心灵共鸣,我情不自禁、发自肺腑地呼喊了一声:“祖国万岁!”我的心底,霎时产生了一种难以抑制的震颤和激昂。赞美大中国,讴歌新时代,蕴含着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表达着心底最深沉的爱国情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肥西县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张建春,在代序《淡雅之态》中说:“董光巨的文字是清新的,也不乏厚重,人中有景物,景物中有人事,不少篇什涉及的人、物、事令人回味,而作者本人也在回味中亮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可圈点、品读的地方不在少数。好书耐读,一读再读,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体现的是著作者的初心和驾驭文字的匠心。”我亦有同感。收入书中的52篇作品,无不以平实、质朴、清新、自然的笔法,把一个“情”字融进文字,读来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启人心智。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他在《后记》中坦言:“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多年的基层工作历练,使我对农业、农村、农民以及故乡的山水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也成为我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是啊!如若不是深爱着自己的城市,深爱着亲爱的国家,深爱着火热的生活,深爱着灿烂的生命,每次“发声”,怎会如此响亮?!如若不是穷尽心力沉浸于文学创作,短短几年的时间,怎会有这般文学造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