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平单口相声全集(你认为郭德纲的最经典的单口相声是哪段)_相声_脱口秀_单口相声

本文目录

  • 你认为郭德纲的最经典的单口相声是哪段
  • 你是喜欢方清平的单口相声,还是喜欢郭德纲的双人相声
  • 您认为脱口秀和单口相声有什么区别
  • 方清平有哪些作品
  • 郭德纲和方清平是否有矛盾
  • 就单口来讲,郭德纲和方清平你更喜欢谁的风格
  • 姜昆的相声和方清平的单口相声,民众喜欢谁
  • 方清平是当代单口相声第一人吗为什么
  • 相声演员方清平的相声功底如何
  • 方清平为什么是单口相声,而不是脱口秀

你认为郭德纲的最经典的单口相声是哪段

济公传!不过估计永远是一个坑。

九头案!经典。

今古奇观系列。早期经典。

探地穴、冯天奇、丑娘娘……太多了。


你是喜欢方清平的单口相声,还是喜欢郭德纲的双人相声

题主说“双人相声”,我听说过双人舞,就是没听说过双人相声。两人表演的叫对口相声,三人表演的叫群口相声,五人表演的还叫群口相声,一百人表演的叫听相声。

方清平成名于2010年的第五届央视相声大赛,当时他获得二等奖。他说的单口《幸福童年》是他自己创作的。会写的相声演员饿不死不说,而且更容易成名。

方清平是北京人,他说的是北京的相声,不是天津的相声。天津人说单口,垫稳铺平了才会有包袱,有的单口甚至只有一个攥底的包袱,比如马三立的《秘方》。方清平的单口包袱比较密,上来就会有。为啥?因为他的相声是为电视而生的,而天津的相声是为小剧场而生的。

郭德纲的相声特点就不用我多说了。他虽然是天津人,可他说的相声早就不是纯粹的天津相声了。方清平的单口和郭德纲于谦的对口相声都不错,我都很喜欢。喜欢归喜欢,他们的相声也不是个个都是经典,有不少也是充数的。

我是作家萧陶,悟空问答爱好者。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关注不迷路。

您认为脱口秀和单口相声有什么区别

虽然同为以说为主的喜剧艺术,但相声和脱口秀的不同之处还是非常多的。

对口相声都是两个人的进行表演,脱口秀一般都是一人表演;相声分为传统相声和新相声,脱口秀只有老段子,并没有传统作品的说法;相声很多时候都是以第三人称进行表述,而脱口秀多为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事情;相声作品时间比较长,尤其剧场相声一般都在20分钟以上,脱口秀表演除非是专场,一般都是10分钟左右;相声演员绝大部分都有师承关系,脱口秀并没有这样的讲究……

不过话说回来,两者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是以讲述和评说作为主要表演内容,都要讲究表演节奏,制造笑料都有一定的规律等等。

今天想说的,两种艺术对大致所属同一件事情的表述,有什么区别。

其一,笑料。

相声和脱口秀的最终目的,都是把人逗笑,不过把观众逗笑的这个笑料,两者的说法不同。相声管它叫包袱儿,而脱口秀叫做梗。

包袱儿的说法,早在清末就已经有了,是旧相声艺人对笑料的形象比喻。包袱儿就像一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演员先埋下伏笔填包袱,然后组织语言系包袱,时机成熟之时突然出人意料地解开包袱,将笑料抖出来,也就是所谓的抖包袱儿。

我不太清楚“梗”这个词的具体由来,可以确定的是尽管脱口秀演员都这么说,但它并不是脱口秀表演所专有。据说这个字是对“哏”的以讹传讹,而哏的说法同样也来自相声,比如逗哏和捧哏。如今除了脱口秀,综艺节目中也常把笑料称作梗。

我印象中以前的综艺节目也曾经顺着相声的说法,把笑料叫做包袱儿,而到了网络时代,很多讲法都从快从简,与网络天然贴近的脱口秀,可能也就慢慢采用了这种更为简洁的说法。

其二,作品。

这就不得不说到段子这个词。最早在相声当中,段子就是指作品,相声演员内部也经常说成是“活”,一个段子、一段作品也可以称为一块活。而随着网络笑话在微博的兴起,段子逐渐成为网络笑话的统称,而写这些笑话的人,也被称为段子手。

在脱口秀演员这里,段子有时候是指一整个作品,有时候单指作品中的某一个桥段。

其三,泄露笑料。

在相声表演方面,泄露笑料叫做刨活。它以前是单指演员提前把后面的包袱儿说出来,此举会严重破坏表演节奏,包袱儿往往因此而失效,是相声表演的禁忌之一。不过到这些年,由于剧场内观众互动大大加强,很多观众会在台下接台词甩包袱儿,这种情况也开始被叫做刨活。

而脱口秀表演方面,不管是自己泄密还是观众捣乱,都被叫做破梗。这个破不是破旧的破,而是破坏的破,意味着笑料被提前点破,演员很可能因此乱了阵脚。

其四,笑料的重复。

这是喜剧表演的一种手段,就是将前面一个笑料在后面再进行重现,间隔使用的效果往往会使效果加倍。

相声中的这种重复没有专门的说法,基本就可以叫做重复。比如《夜行记》里“撞药铺里去”就是一种重复,更典型的是《巧立名目》中的“领导,冒号”。

脱口秀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有的还不止一次进行重复,被脱口秀演员称作call back。它本来是回电话的意思,被脱口秀演员借用过来。很多演员都使用过这种手法,比如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节目中,老田多次重复car engineer,而最新一期节目中,周奇墨在表演末尾再次说出“晚安北京”,引发笑声并意味深长。

相声有时会自我封闭

说到这里,想起几年前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大山老师的采访。

大山最早是因为在晚会上表演小品被中国观众认识的,后来他拜姜昆为师学习相声,多次登上央视春晚。不过在这些年里,大山已经基本不说相声,而是经常在全国各地表演脱口秀。

他是听着脱口秀长大的,对这种表演方式丝毫不陌生,如何铺垫,如何展开,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大山表演脱口秀时尽量抛开相声味道,但他此前所学的相声表演手法,以及和观众现场互动的感觉,还是能在表演中用到。

大山认为相声演员有时会自我封闭,宣称相声艺术是笑的艺术,而其他喜剧形式都为下品,这是不太合适的。另外从手法上说,相声讲究三翻四抖,但其实这并非相声独有的方法,西方的脱口秀也讲究三翻四抖,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英文叫Rule of three,也就是“三”的规律。很多相声演员认为三翻四抖是相声祖师爷传下来的,大山坦言,其实只要讲幽默说笑话,都会逐渐摸索出这样的规律,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去听去看去感受

我既听相声也看脱口秀。两者进行比较,不能说绝对的孰优孰劣,关键不在形式,而在演员和作品。

相声如今的市场比脱口秀大很多,几千人的大剧场也能满坑满谷,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更接受历史更久的相声。但当今优秀的相声演员和作品并不多见,很多时候演员都在表演一些过于陈旧的老段子,或者不讲原则地改头换面,听上去已经不是一种艺术享受,也很难真正笑出来。

脱口秀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它没有形成相声那么大的市场,但由于热播节目效应和李诞、池子等脱口秀明星的出现,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目光。一些起步较早的演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有更多新人正在摸索和试错,整个行业既蕴藏生机又野蛮生长,有些演员给人惊喜,有些则让人失望。

如果你喜欢笑的艺术,就不该轻易否定其中一方,而是要去听去看去感受,认演员,看作品,兼听则明。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方清平有哪些作品

方清平,1970年8月5日出生于北京市,他的作品有《新夜行记》、《让一让,生活多美好》《幸福童年》《脱口而出》《城市猎人》《乞丐大掌柜》《爱我@别走》《家传绝技》、《我爱便宜》等这几个是比较出名的作品

郭德纲和方清平是否有矛盾

【郭德纲和方清平不仅没有矛盾,还颇有渊源】

说起郭德纲和方清平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相声作家、影视编剧廉春明先生。他是郭德纲的义父,也是方清平的老师。有这么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连着郭德纲和方清平,他们二人怎么可能有矛盾呢?

当年,廉春明在张文顺老先生的邀请下到德云社听郭德纲的相声,听过之后非常喜欢。张文顺成人之美建议到,莫不如让郭德纲拜廉春明为义父,促成了二人义父子的关系。廉春明在郭德纲后来的事业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很多人都知道郭德纲曾经拍过100集的情景喜剧《小房东》,其中有18集是廉春明编剧。还有50集是廉春明让方清平给编写的。

方清平小时候就开始学习相声,师从相声名家李金斗先生。李金斗应该算作郭德纲同辈,所以在相声圈内,虽然方清平年长郭德纲3岁,却应该叫郭德纲一生师叔。方清平在参加《笑傲江湖》时,曾经亲口承认过,应该称呼郭德纲为师叔。

方清平年轻时候相声事业不太顺利,并且他非常喜欢写相声,于是转到幕后,从事相声创作,所以他拜廉春明为老师。在廉春明的帮助下,他更是与郭德纲有了《小房东》里面的合作。

方清平也是在听过郭德纲相声之后,受到很大启发,原来相声还可以这么说。于是他从幕后又走到了台前,开创了北京青门海派。可以说,郭德纲也是方清平后期成功的引路人之一。

【郭德纲得罪过很多人,却也交下了很多朋友】

这些年,因为曾经的经历和个人的性格,郭德纲得罪过很多的人。主流相声界的同行们、叛离德云社的弟子们、北京卫视的同仁们。不过这并不是说,郭德纲与生俱来的就喜欢得罪人。

郭德纲曾经有意拜师李金斗,可是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不了了之。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认为郭德纲与方清平有矛盾的原因。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郭德纲更加喜欢交朋友。如今的郭德纲在娱乐圈可以说朋友无数。一部电影《祖宗十九代》就有那么多的明星客串,就可以看出郭德纲的朋友圈有多么广!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就单口来讲,郭德纲和方清平你更喜欢谁的风格

谢邀。

两者的风格,我都觉得不错啊。

上一次聊到关于方清平的话题,还是有人问我“为什么方清平火不了”?

这一次已经有人邀请我回答“郭德纲和方清平更喜欢谁的风格”

从某种角度来说,方清平已经火了。起码就单口相声而言,他是火了,不然也不至于要和郭德纲相比了。

丝毫没有疑问的是,郭德纲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相声演员之一,能和郭德纲相提并论的人,其影响力必须是在上升着。

我在网上查过关于方清平的简历。方清平是北京人,学相声比较早,说相声也早。然而最初出名,并不是因为相声,而是因为其创作才能。后因参加相声比赛被观众了解。再后来其在小品及主持人等出色的表现,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喜爱。于是,方清平开始走红了。于是,他的相声也开始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了。

某种程度来说,这和郭德纲的经历有些相似。所不同的是,郭德纲是以相声演员的身份成名的,且成名之后才更多涉足于影视、主持等多行业。

就目前来说,两者的作品风格都进入了成熟期,正是出佳作的时候。大家多关注他们吧!

姜昆的相声和方清平的单口相声,民众喜欢谁

我觉得各有特点吧,姜昆的相声搞笑,讽刺性特别强,而且气氛比较高调欢快。而方清平是冷式幽默,代入感特别强,一瞬间能让人想到自己很多事情。艺术没有高低,不能说不是你是就是我非,这种东西适合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

方清平是当代单口相声第一人吗为什么

方清平的单口相声确实水准很高,最关键的是作品基本都是自创,紧凑而且接地气、融入很多现代元素。虽然名气不及郭德纲,但也有一定粉丝群。

但要论第一第二,每个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的“相声大师”标准,很难评判,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喜欢的就是第一,你不喜欢的即使名震江湖、也会觉得“无非如此”。

相声从形式上分单口、对口和群口,其中单口应该是最吃力且不讨好的,弄不好就成了脱口秀,叙述性太强了反而成了评书。

一个人一张嘴,各种活都得自己使,中间还不能有间隙,连贯不好就成了碎包袱拼凑。每个包袱什么时候抖都要靠自己掐准,要是对口,配合默契的捧哏还会适时接过去,产生爆笑效果。

方清平能有如此造诣,已经很难得了,不但基本功扎实,也没少花心思在相声艺术上,不像有的相声演员,成天不是开会、就是研讨,毛线都没研讨出一根,开会照片倒是经常发。浮躁的社会、浮躁的相声界,能像方清平这样孜孜不倦、踏踏实实做艺的人,已经凤毛麟角了。

从参加《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等综艺比赛节目看,客观说方清平表现不算突出,也使出了几段不错的段子、“笑果”不错,但和其他一些优秀的小品、相声参赛选手相比,不占优势——至少对于现场年轻观众来说如此。

毕竟对于许多小年轻而言,方清平并不熟悉,要不是时常出现在舞台,应该更陌生了。早些年北京台在捧方清平的时候,几乎用狂轰滥炸的形式在播出,一度极富盛名。

但也因为安排过于紧凑,坚持原创的方清平多少有些被“榨干”的感觉,后期有些作品显得仓促而没惊艳包袱。参加《笑傲江湖》时,个别段子也略显碎片化,可乐但难以让观众捧腹大笑。

好坏各自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什么“当代第一”之类的定论就免了吧。马三立大师在世时,也不敢号称“相声界第一”。

相声演员方清平的相声功底如何

在对口相声大行其道的今天,方清平擅长表演的单口相声显得有些另类。不过说是单口相声,方清平的表演又和当年单口大王刘宝瑞的风格完全不同,他不在那里长篇大论讲故事,而是像脱口秀一样不紧不慢进行表演,但又和李诞他们的脱口秀不尽相同。

总体来看,方清平的表演还是带有一定的相声痕迹,也是这些年来不可多得的单口相声演员。不过要说方清平的相声有多么深厚的功底,怕是也说不太上来。

从小学相声搭档付强

尽管方清平是因为在央视相声大赛表演《幸福童年》而出名,作品中也有他小时候的影子,但方清平的真实童年并不太幸福,从小住在西直门附近的大杂院,家庭条件有些清苦。

身为北京孩子,方清平从小对相声有天生好感,上三年级的时候,找到家住菜市口的相声演员李春华学习相声。而差不多就在同时,有一个叫付强的小孩儿也来这里学习,于是两个孩子就结为搭档,学习和表演相声。

李春华并不是多么有名的相声演员,而且两人跟着他学习并没有拜他为师,多年之后他们才一起拜了相声名家李金斗。

最早那些年说相声,都是付强逗哏方清平捧哏,多年后李金斗看他们表演感觉画面不太协调,就让他们换了过来,方清平开始逗哏。

生不逢时从台前走到幕后

方清平和付强长大后开始表演相声的的时候,正是相声走下坡路的时候,电视晚会相声开始走下坡路,而且他们基本没有资格参加录制,剧场相声又没有兴盛起来,两人就到一个气功团表演相声。

那时候气功正在全国广受欢迎,气功热席卷全民,方清平和付强两个年岁不大的演员说相声,观众们赶紧非常奇怪,就轰他们赶紧下台,他们要跟着台上的气功师一起练气功。

那时候的相声表演也讲究火爆,很多人抱着吉他上台,在台上也模仿跳舞唱歌,这对于表演节奏比较慢的方清平来说也很不适应。他更推崇马三立单口相声那种表演风格,但年轻人这样演就为那时候的观众所不容。

那段时间方清平比较消沉,在台上就像是一个隐形人,上台鞠躬,中间帮着搭腔,而后下台鞠躬。而且那时候方清平还沉溺于酒精,整天酒不离身,雪碧瓶子里灌上二锅头在身上揣着,走到哪儿喝到哪儿,付强恐怕他在台上表演时睡着。

相声表演找不到出路,方清平就开始跟着相声作家廉春明一起写电视剧本,一般都是喜剧,比如《小房东》、《闲人马大姐》等,也是为了糊口,而且从收入来说,比单说相声好了很多。方清平越写越有感觉,后来还为师父李金斗写出《新夜行记》,参与冯巩的小品《让一让,生活多美好》等等。

40岁迎来事业转机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方清平也许就一直会从事幕后工作,也就没有那么多观众认识他了。

2008年,方清平拿一个相声本子参加天津的一场剧本拍卖,不仅获奖拿到3万块钱,而且多年后此次与付强重新登台,让自己恢复了信心,李金斗也鼓励他重新出山上台表演。这时候的方清平,已经38岁。

到2010年,方清平的人生转折点到来。当年10月,40岁的方清平以相声新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五届CCTV相声大赛,在专业组比赛中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童年往事》,夺得9.92分的高分,最终在决赛拿到第二名。

相声大赛举行过很多届,但上台表演单口相声的少之又少,而且方清平站在台上有意保持一种表情,又历数自己童年时候重重趣事,不仅是评委和观众,他把现场的公证人员都逗得抬不起头来。尤其说到他的脑袋钻进课桌拿不出来,台下观众评委都笑作一团。

突出的表现为方清平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事业的转机。从那之后,方清平开始真正从幕后返回台前,又说单口相声又说对口相声,举办相声专场,还参加央视春晚演出,开办京味脱口秀节目,尽管并没有大红大紫,但毕竟让更多观众记住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年过五十事业知足

由于上台说单口总是面无表情,方清平被称为冷面笑匠,还被称为马三立再世,这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肯定。

方清平的表演可以说是自成一家,但由于风格过于单一,相声圈又没有形成单口相声的聚合效应,因此这些年来没有能再引发更大关注,参加一些喜剧类竞演节目,也没能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好在方清平对这一切都很知足,尤其他今年已经整整50岁,能在台上每次跟喜欢他的观众唠唠家常聊聊天儿,不紧不慢说着自己想说的事儿,想逗的乐,也是美事一桩。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方清平为什么是单口相声,而不是脱口秀

方清平是相声演员。他跟他师哥付强说过对口相声,也跟他师父李金斗合作过,但更多的时候他一个人站在台上说单口。

单口相声是咱民族的东西,老一辈的单口名家有张寿臣、刘宝瑞和马三立等。张寿臣和马三立都是因为没搭档,又找不到合适的,就改说单口了。刘宝瑞被称为单口大王。他跟张寿臣和马三立不一样,他是因为说单口出的名。

脱口秀的泊来品,外国货。单口跟脱口秀的区别很大。脱口秀就是笑话的堆积,把观众逗乐了就行,甭管是什么内容。单口相声可就不同了,一般都有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人物一样都不能少,一段单口就是一个故事。脱口秀的包袱是一个接一个,而单口的包袱很少,有的段子就只有一个攒底的包袱,要是没响(行话叫泥了),就算演砸了。这就是单口难说的地方。中国不缺说对口相声的演员,就缺说单口的相声演员。当然,也有人说脱口秀里面的包袱不是包袱,只是笑话。

方清平被大家认识是因为他在电视大赛上获奖了,后来又频繁出现在某几家电视台的综艺节目里。过去,他说的勉强可以叫单口,现在就完全是脱口秀了。既没有故事情节,也都不挨着,一句天一句地,包袱也比较密。题主说他说的是单口,刚好说反了。

我是作家萧陶,悟空问答爱好者。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关注不迷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