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员扬达还活着吗?杨达的崭露头角_开平_相声_我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杨达 开平 相声 我也

相声演员扬达还活着吗

杨达祖籍开平塘口镇,著名相声大师,国家一级演员,有“羊城笑星”、“千面笑匠”之称。1935年,杨达出生于开平赤坎古镇,并在那里长大,1957年成为广东民间音乐团(即现广东音乐曲艺团)的专业民歌手。1958年起与黄俊英搭档表演相声,至2000年退休退出舞台。有《生死恋》、《广州话趣》、《阿茂阿寿》、《打破常规》、《比你高一点》、《借电话》等数十部相声作品传世,其中的“斗歌”等段子,收进了《羊城笑星——广东相声作品选》一书。接触杨达,他是未出声就先呵呵笑的人,说到兴起,总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手比脚划。他说:“你们不能叫我达叔,要叫我达仔,我今年73岁,减去一个甲子,只有13岁。”——这就是杨达:率性,又意趣盎然。杨达的身上,有太多版本的说法,也有不少扑朔迷离的地方,最让人关注的,是香港曾有媒体报道:杨达死了。至今,仍有不少人信以为真。这是最近的记者与杨达交流的信息:记者:几年前的一天,香港的一家报纸撰文:“杨达死了”。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你死了,这是怎么回事?杨达:我也觉得奇。我现在儿孙绕膝,活得挺好的,几年前从朋友口中听到自己的“讣告”时,才知道有媒体跟我开了一个恶作剧玩笑。终其原因,可能是我退休后,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得太彻底了吧。记者:你退休后,都忙些什么?杨达:我爱摄影,玩魔术。退休后,我在大沙头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公司,一年中的大多时间,都背着相机,纵情于名山大川,甚至将家里的睡房也布置成彩色多功能的暗房。摄影界元老梁惠湘这样说我:“发高烧,烧得不得了。”此外,我常常回开平赤坎,寻找赤坎不为人知的故事,整理我自小就会唱的开平民歌。开平申遗期间,我也多次回开平,申遗成功当晚,我还应邀回开平出席了庆祝晚会。记者:如果家乡开平邀请你,回去进行开平民歌或者相声的授课,你愿意吗?杨达:只要家乡召唤,我都非常乐意回去。记者:你出外活动时,有没有被人认出来呢?杨达:(笑)有啊。有一次,我为了拍摄北京天安门上的升旗,早上4时多就起来往天安门广场赶,升旗前,我也摆好镜头专等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这时,一个来自广东的旅游团来了,有人认出了我,马上围上来一群人,要求跟我合影。我不能摆架子,就耐心地一一和他们微笑合影,合影完了,升旗仪式也完了,我的相机里一张照片也没有拍到。记者:这么多爱好当中,哪一样是你的最爱?杨达:老实说,由始至终,相声依旧是我的最爱。记者:如果说,要你复出讲相声,你需要什么条件?杨达:和我的老搭拍档黄俊英一起演出。

杨达的崭露头角

为毛主席演唱开平民歌记者:你直接从一个镇的业余乐团跳到一个省级的乐团了?杨达:当时要进广东民间音乐团,还是要先经过考试的,但我的考试比较特别。我到广州的当晚,团里在铁路文化宫演出,叫我也去看看。没想到,表演的中间就有人对我说:“达仔,你客串一下吧!”我很为难:在这种大场面,我连化妆都不会。那一次,我表演了拿手的木鱼《十八相送》,因为伴奏的全是四邑人,虽然没有预先排练过,但配合得非常合拍,一曲演罢,观众们掌声不断,我就被人推出去再表演,再次表演结束,掌声还是不能停歇,我又被人推出去了,直唱到没有歌可以跟音乐配了,我就清唱开平的夹房歌《情郎爱妹妹爱哥》和卖鸡调《懒婆娘》。在我的“三板斧”用完时,幸好遇上中场休息,我才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终于不用被人推出台了。我在后台除戏服的时候,时任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黎田等进来了,对着我一直点头,说恭喜的话,我也只好一直点头,谁说话就对谁点头。(笑)就这样通过考试了。回到家乡迁户口时,整个县都沸沸扬扬开了:“一个镇的业余剧团演员一下子跳到省级乐团,跳龙门也没这么厉害啊。”我还在赤坎搞了一场公演,一连三晚演大戏,晚晚不一样,上面写着“临别演出。”40多年前,毛泽东多次到广州视察。广东民间音乐团为主席提供文娱表演,我负责演唱开平民歌。当天,领导通知我到广州迎宾馆。我和团里的四位乐师,随着警卫和领导,走进一间幽静的休息室。休息室里有一张宽大的沙发,毛主席坐在沙发上。看到主席与我近在咫尺,我是心如鹿撞,双腿轻颤。我唱的是开平乡间广为传唱的木鱼《花笺记》。当时主席倚在沙发上,双目轻闭,那指点江山指挥千军万马的手指,随着二胡、扬琴、洞箫的节奏,在沙发的扶手上轻轻敲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