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图片大全(关于徐霞客书法作品的图片有哪些分享)_书法作品_图片_正统

本文目录

  • 关于徐霞客书法作品的图片有哪些分享
  • 把书法作品做成图片的是什么软件
  • 王冬龄的狂草,万题方的颜楷!谁是正统

关于徐霞客书法作品的图片有哪些分享

谢谢邀请!

对于“徐霞客书法作品图片有哪些分享”这个问题,我作一简要回答: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撰有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不是有名的书法家,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人,明代的文人都是会写毛笔字的。因为那时候的文人都用毛笔写字,而且写的都颇具功力。

徐霞客的书法作品传世不多,仅在相关史料上搜集出一二。

上图就是徐霞客的(书法)手扎作品,属小楷(注:明代称楷书为正书、真书)。从以上作品中可以看出,徐霞客的书法功底是比较深厚的。字字中规中矩,既有晋楷的元素,也有唐楷的影子,虽为正书,但多灵性,多变化,有神彩,堪称上品。

上图为徐霞客的行书作品。看得出,徐霞客的行书是师法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行书,并有自己的个性融入,但仍属“二王”一脉。比如:作品中的 “静”字、“出”字、“扵”字、及“癸丑”等字多字,都是师法王羲之的行书。

本回答主题词:

徐霞客 书法 图片 分享

说明:本回答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把书法作品做成图片的是什么软件

书法作品一般通过扫描或者翻拍获得图片的形式,这样获得初级图片可能存在边框不齐,局部虚化或者过度曝光等问题,这样的话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处理。

好的书法图片处理需要有好的底片(即扫描清晰或翻拍清晰的图片),通过专业的PS处理可以获得质量较高的书法作品图片。谈到PS总有人说这个简单,概念中是一个傻瓜型图片处理软件,几乎“人人都会”,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一张好的片子容易被这种二把刀处理成一张残次品。我从事平面设计十几年,手头也多多少少处理过一些书法绘画的图片,一般情况下客户不会花太大代价去高精度扫描一件书法作品,都会去用相机或手机翻拍,这样会给后期处理带来难度,尤其是巨幅的书法作品,白底黑字,落款印章又很小,清晰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翻拍的环境比较暗,调色的时候宣纸的纹理很容易被忽略,一片惨白,如果太亮就没有了细节,画心很实,落款印章就不够清晰,因此,我一般遇到好的书法作品(写得好,拍得烂),都会要求客户把原作拿过来(一个是学习学习养养眼,一个是用我的方法,即便是手机也能拍得很清晰)。还有就是原本就是作品刊出以后本身尺寸就很小,万难再修复到很清晰或者图片很大,这样子的作品不防去以做旧的形式去处理,给人的感觉就是作品本身是一件老作品,业已失传,没有高的清晰度,也能在氛围和气场上给人以赏心悦目。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或者专业的软件,像什么美图这些软件也是可以的,但一定把握住一个度,有些做出来会压缩图片,处理完就不够清晰了,还有就是处理完会出现一些噪点和色彩阈值过度,反倒不如拍完裁切一下完事。

王冬龄的狂草,万题方的颜楷!谁是正统

谢邀。对待这个问题,以我经年的书学经验,我的判断是:王冬龄的草书和万堤方的颜楷没有可比性。谁正统谁不正统,很难判断。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题主提供的两张照片看,王冬龄是在创作草书,而万堤方是一纸颜楷的临作或是一个楷书技法的示范课件,并没有提供自己创作的作品。两者的审美范畴不在一个等级,失去了前堤条件,也就无从说起。

假设万堤方提供的图片就是其创作的作品,即使写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也只能说明你把颜体《多宝塔》,从点划到结构,从形体到气韵临到高境界了,但没有或者看不出属于万堤方自己要表现的特有意向。颜真卿还是颜真卿,颜真卿没有演变成何绍基,而万堤方更不是第二个何绍基。

再说王冬龄,现在虽被大众批为”丑书“的始作蛹者,但从提供的照片看,无论是其背景的草书,还是正在挥笔书写的作品,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看,无论点划,还是结体,无论是笔法,还是精神气韵,(仅以本题图片而论)公允地说,是专业的,是从传统中写出来的,换言之,王冬龄的草书是有古代名家血脉和基因的。

纵览中国书法史,给人启示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文字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而演变和发展的,按照这个规律,你能说王冬龄的草书不正统吗?你能说万堤方(仅以图片而论)只是重复颜楷而没有出新的“作品“就是正统的吗?如果颜真卿之后,历代书法家们都像万堤方这样重复重复再重复,不说别体单论颜体一系,中国书法史上,还有柳公权、蔡襄、苏东坡、钱沣、何绍基、谭延楷以及当代的舒同吗?
所以说,正统并不等于死守传统,而固步自封才是正统的大忌,只有在传统上的创新才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金钥匙?,才是正统之道。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