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优品的广告(董明珠亲自为格力代言拍广告,效果真的好吗)_产品_代言_亿元

本文目录

  • 董明珠亲自为格力代言拍广告,效果真的好吗
  • 如何评价聚美优品针对学生的“颜值贷”项目
  • 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现状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他们的前景呢,哪个会走的更远
  • 聚美优品的现状是怎样的
  • 聚美优品如今发展得怎么样了

董明珠亲自为格力代言拍广告,效果真的好吗

我觉得董明珠为格力代言是可以的!

现在创始人亲自为自己的品牌代言,越来越多,各路明星自己成立品牌,也是自己代言,最早聚美优品陈欧为自己代言的口号非常洗脑。

董明珠为自己品牌代言也无可厚非,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请明星代言,是为了给产品树立品牌,产品品牌是没有温度的,而创始人亲自为品牌代言的话,那么企业创始人就是人性化的品牌,给产品赋予了人的温度。

就像董明珠说过,如果请成龙代言,那么更多的人会关注成龙,而忽视产品本身,那么这就与产品相悖。如果你想起空调的话,可能格力、美的、奥克斯等等都会在脑海中浮现,提起董明珠,立马想到格力,这不,产品就打出去了。

把自己曝光在各大媒体面前,本来就会引起热议,就是宣传 ,还能为格力省下品牌宣传费。

再来就是,问你品牌可能说的出来,但是问品牌创始人,你可能就说不出来几个,但董明珠没有人不认识了,这就很好的代表了格力,通过树立企业领袖在公众人物的形象,产品形象也就顺便立住了!

更何况这两年董明珠圈粉的速度,都赶上大明星了,这明星效应也不会差。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就像直播盛行,开始只是网红,现在已经做到互联网销售主流了,明星纷纷直播带货,刚开始会觉得掉价,但是就目前来看,进直播间的粉丝不在少数吧。

总之不管效果好不好,冲她为格力做出的努力贡献,就值得给她点赞。

如何评价聚美优品针对学生的“颜值贷”项目

“裸条裸贷”、“高利放贷”、“肉偿还款”、“暴力催收”……

由于贷款机构的良莠不齐,网络上频繁曝出有关“学生贷”的负面消息。如今,学生贷早已臭名昭著。

在教育部明确表态“网贷机构禁向在校大学生放贷”的情况下,聚美优品一款名为“颜值贷”的产品悄然上线,并涉嫌向学生发放贷款,且现有合同多个条款涉及学生身份。

校园贷被管理部门红牌罚出场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9月6号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其实,在封杀令发出之前,大量学生贷已悄悄退市。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59家学生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

聚美颜值贷涉嫌违规向学生放贷

然而,有媒体发现,个别机构仍然可以申请校园贷,并将矛头指向了最近风波不断的聚美优品。

泽时金服了解到,聚美优品于8月底上线了一款名为“颜值贷”的小额现金贷产品。打开聚美优品APP,在主页显著位置即可看到该产品的广告——

打开详情页面,这款号称通过测颜值算额度的产品最高可借5万元。在费率方面,1000元借1天只用0.5元,日利率为0.05%。

泽时金服小编按照步骤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并按照要求上传一张“自拍”后,后台显示根据小编信息算出“颜值分”为613分,暂时不能借款。

而提高颜值分的方式有两种:多在小美购物和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

为了宣传这款产品,陈欧也是卯足了劲。8月31和9月1日,陈欧连发两条微博为颜值贷“站台”。

而泽时金服在梳理陈欧微博中的回复时,还意外发现:借贷人群中有学生党。这似乎与媒体所说的“涉嫌向学生发放贷款”形成了印证。

对此,媒体也给出了实锤:“颜值贷”提供的“分期乐服务协议”中多处条款涉及学生。

例如,1.9款称取现服务显示,用户为在校学生,则借款资金的消费仅用于学习及工作用途。4.11款强调,如用户为在校学生,则用户保证用户根据协议进行借款的行为已获得父母等其他管理人的书面同意及担保,并知悉且授权平台或第三方查询使用用户第二还款方个人相关信息、向用户第二还款来源方核实相关情况。

聚美优品方也及时作出回应表示,该协议是在相关规定出来之前的,但实际业务已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协议近期已安排更新。

主营业务不济,假冒产品被爆,投资共享充电宝业务被国民老公嘲讽……从聚美这几年的表现来看,日子并不好过。创始人的离职和投资人的抱怨都让陈欧处在了风口浪尖。

还记得当初那句“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吗?

现在听来,尤为唏嘘。

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现状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他们的前景呢,哪个会走的更远

以我自己的观点看来,对于这种电商平台来说,宣传和货源是及其重要的。

聚美优品近年来越来越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最开始由陈欧代言掀起了“陈欧体”,再接着由韩庚代言,符合当时韩庚刚回国在大众的形象,聚美优品一直以来都树立一个自立自强的品牌形象,当时的广告铺天盖地,陈欧本人也作为品牌形象的代言人出席各种受众辐射到的活动和节目中,也就是说陈欧这个人一出现就会提醒你一遍聚美优品,当时的宣传做的确实很好,在电商平台中专业化美妆服务的形象也是极为鲜明,后来随着代购的快速发展,网易海淘等等平台型代购出现,聚美也因各种困境导致自身发展有限,逐步退出观众的视线。

唯品会的品牌定位是优惠折扣的大牌购物平台,这点定位其货物的范围很广,包括服装、鞋类、美妆等等,其市场份额占比虽不如淘宝、京东等大,但是其产品的多样化价格的折扣定位,都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近年来唯品会将品牌推广与受众重合的各种节目,电视剧,电影等进行结合,在“她经济”的背景下,受众与影视娱乐消费人群的主力女性重合,这种植入式的宣传有效的将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唯品会最成功的就是营销的创新性,主打大牌折扣,也进行过与电影票等联合促销等活动,是个有创新性的电商平台。



聚美优品的现状是怎样的

6月,我们欢度了儿童节、吐槽了高考作文、经历了高温暴晒大暴雨、迎来了世界杯,送走了夏至节气……

资本市场从未停止脚步,“资本故事”一直在继续。

2014年,陈欧和他的聚美优品在纽交所创造了奇迹,仅用4年的时间成功上市,作为中国第一个在纽交所上市的垂直电商,聚美优品上市当天开盘价为27.25美元/股,市值达到56.5亿美元。造就了电商领域“神话”,同时陈欧本人也成了纽交所22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CEO,在当年胡润百富榜上陈欧身家就已经达到120亿元。

奇迹来得快,去得也快......又是一个四年,这四年聚美优品经历“大转身”。市值已从巅峰时56.5亿美金跌落到不足4亿美金。

中国电商市场从来不缺厮杀惨烈的故事,而聚美优品的话题性大概是作为后来者成名太快,但跌得也够狠。

“美丽经济”推波助澜 聚美乘风破浪

2013年,国内美妆产品零售规模激增,人均化妆品支出从16.1美元增长至25.8美元,但是与发达国家诸如韩国(167.9美元)、日本(216.4美元)以及美国(350.5美元)相比,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正是巨大的市场空间给“美丽经济”带来快速增长的规模,给聚美优品提供了快速成长的发展环境。

成为美妆龙头 尽享行业盛宴

2010年3月成立,聚美优品上市前,2013年净交易额5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6亿元。2014年5月纽交所上市。

2014年,以超过1000万的活跃用户数、60亿元的交易额、88.9%的重复订单率、仅仅1300万美元的累计融资额、成立第三年就开始持续盈利、49%的移动端收入占比等一系列靓丽的数据,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商亏损烧钱的形象,也颠覆了我们对传统电商以持续烧钱、亏损换规模的认识。

在资本的助推下,聚美“虚构”了中国第一美妆电商的头衔,仅靠年轻女性用户为旗下美妆产品、服饰和生活用品买单,无奈天花板太低,理想太大,力有不逮。

让人看不懂的聚美系“多元化”布局

上市后,为改变对单品类的依赖程度,自2014年四季度开始,聚美启动转型。将美妆平台业务全部转向自营,并重金抢占海淘风口,由美妆垂直电商转型为以美妆为核心,加速开拓母婴、保健品、轻奢等女性时尚品类,将市场空间由原来 2000 亿的美妆扩展为万亿级的女性消费。

2015年7月,2.5亿美元领投宝宝树(其他方跟投5000万美元),发力母婴品类,以图通过宝宝树的母婴社区聚焦流量,通过电商变现流量,为公司的母婴战略加码,抢夺在“她时代”的渠道和流量优势。

由于转型母婴产品,将化妆品的第三方业务全部转为自营,较低毛利率的母婴产品占比一度上升,导致公司2015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30%,较上年同期46%明显下降。自营部分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收入结构的变化,导致利润率同比显著下降。

在自营和发力母婴产品的基础上,公司毛利率下沉、增长乏力,对公司的利润增速和股价施加了较大的压力。因此除了化妆品、母婴两大品类之外,聚美也开始借海淘战略继续向食品、保健品、轻奢等品类扩张。

之后陈欧和他的聚美优品不断地尝试跨界新业务。

2017年5月,聚美宣布跨界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并首发了两款空气净化器。

2017年8月,聚美优品完成对深圳街电科技的收购。“街电”却由于被传不给服务商结款、资金短缺、融资失败等问题,一度成为焦点。

除了共享充电宝,聚美优品还花了1430万美元投资了由张翰、张钧甯主演、改编自安宁同名小说的都市爱情剧《温暖的弦》。虽然一度获得热播,但着实让人看不懂发展方向。

2017年9月,面对国内火热的消费金融市场,陈欧又将目光转向了金融圈的“现金贷”业务,不过刚推出不久的“颜值贷”,随后就涉嫌违规向学生发放贷款,再一次冲上了风口浪尖,导致股价接连下跌。

聚美优品作为美妆电商,一边巨额押注街电、一边投资宝宝树,还一边投拍电视剧,这是病急乱投医还是一张暗相勾连的版图?但发展的都不尽人意,很快被网易考拉、唯品会等电商赶超,对于聚美优品而言,似乎应当思考如何把主营业务做好……

从聚美优品到“巨没有品”

自聚美优品创立以来,卖假货传言也从未停止,投诉事件与日俱增。除了售假对消费者造成侵害外,聚美优品还因宣布私有化而引来了众怒。

2016年2月17日,陈欧和管理层及投资人提出以7美元作价,将聚美优品私有,退出美国股市。但是聚美的回购价格远低于其22美元的发行价,该价格距聚美优品发行价22美元的价格相差缩水68.2%,引起了大量投资人的不满。

这对于投资者和股东而言就是巨大的伤害,大量股民在网上吐槽聚美优品私有化价格太低,称陈欧打压股价进行私有化。因此业内有人说:聚美优品简直是巨没有品。

虽然在2017年11月27日,聚美优品表示考虑到战略性选择及公司长远发展利益,撤回自由化邀约,但是无论是市场对产品还是投资者对聚美,都面临信心崩塌,“破镜难重圆”。

2017年开始,聚美的净利润开始出现了亏损。根据2017年报显示,聚美电商业务的营业利润为9500万元,比2016年的1.42亿元下降了30%。活跃用户数、新增客户、重复购买率和合作商家几个关键指标的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聚美优品连续5年盈利以来的首次亏损。对此,聚美优品在财报中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街电处于扩张期,费用较高营收较低所致,直接导致了聚美优品全年亏损3698万元。

聚美优品成了陈欧一个人的“聚美”?

自聚美优品创立以来,已经有不少高管和投资人相继离开。

2016年4月1日,联合首席财务官Mona Meng Gao离职。

2016年6月30 日,首席财务官郑云生离职。

2016年11月30日,副总裁-部门周涛离职。

2017年7月26日,副总裁-部门戴雨森离职,更是让业界纷纷质疑只靠光杆司令陈欧的聚美优品,以后将如何发展。

2018年4月11日,首席财务官郑云生离职。

合伙人一个接一个辞职,只剩“网红”陈欧孤军奋战的聚美优品还能走多远?

回过头来看,过去的四年,聚美优品几乎只做了一件事:花钱。

2018年5月28日,聚美优品宣布已签署最终协议,将以总计8650万美元的价格向第三方投资者出售特定数量的宝宝树普通股,占该交易完成后宝宝树总发行股本的4%。交易完成后,聚美优品仍将持有宝宝树总发行股本的约3.33%,实现套现收益8650万美元。

宝宝树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资本战略合作,新一轮融资后,宝宝树估值达约140亿元人民币。宝宝树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之际,聚美优品抛售其股份套现离场的行为令人十分不解。

聚美优品从诞生就一直处于聚光灯之下,从不乏关注。而最近让人热议的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的问题:聚美优品的价值是被低估了还是高估了?

看上去,聚美优品的股价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虽然陈欧坚称聚美优品的估值被严重低估。但在外界看来,聚美优品IPO或本身就是最大的泡沫……

聚美优品如今发展得怎么样了

嗯,回答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曾几何时,陈欧成为了年轻人的创业偶像,那时候的“聚美优品”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2012年,陈欧因为“我为自己代言”这一支广告,微博粉丝瞬间从100万上涨至140万。顶着“陈欧体”的光环,他和他的聚美优品,都站在了时代的最巅峰。

随后聚美优品的市值最高逼近60亿美金,但也是好景不长,随后聚美优品遭遇了假货风波,而陈欧又高估了企业的运营能力!换来的结果就是一败涂地!

陈欧做错了什么?

陈欧可能是互联网圈最有明星相的老板了。他参演过电影、录制过综艺节目、拥有4000多万微博粉丝。在很多场合,陈欧更像个明星,而不像个企业家。他个人似乎也很享受那种被光环笼罩的时刻。

看到陈欧这样的轨迹,这让我想到了搜狐的张朝阳,两人颇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商界的喜欢娱乐圈的靠边,结果两家公司都走向了没落!

陈欧的下一站?

2017年花了三亿元投资街电共享充电宝品牌。于是,便有了与王思聪“吃翔”的赌约。

王思聪当时在微信朋友圈直言不看好共享充电宝项目,陈欧随后在微博发言回应称,“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现在看来,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还颇为顺利!

结论:如王健林所说,企业家就该有企业家的样子。一件事做成功并不算本事,只有把成功坚持下去,那才算得上是真厉害!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