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给刘邦戴了多少绿帽子(刘邦与戚夫人有着怎样的爱情传奇汉高祖刘邦是私生子吗)_刘邦_项羽_吕后

本文目录

  • 刘邦与戚夫人有着怎样的爱情传奇汉高祖刘邦是私生子吗
  • 历史上项羽真的喜欢过吕雉吗
  • 刘邦的老婆吕雉曾经被项羽俘虏过,她有没有被项羽强占
  • 吕后和审食其真的是翻版的吕不韦和赵姬吗
  • 吕雉有没有给刘邦戴绿帽子
  • 吕雉有没有给刘邦戴绿帽子,她和审食其究竟有没有暧昧关系 刘邦知道吗
  • 吕雉为何要给刘邦戴高帽
  • 吕后和马皇后境遇相似,但是感情和结局不一样,差别在哪
  • 吕雉真的给刘邦戴绿帽子了吗
  • 刘邦明知死后吕后会专权,为何不杀了吕后还不断给她权力

刘邦与戚夫人有着怎样的爱情传奇汉高祖刘邦是私生子吗

感谢邀请!

刘邦与戚夫人的爱情,并没有什么传奇可言,甚至于连爱情都谈不上,一个女人的悲剧而已!

戚夫人原本只是山东定陶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传说其一家住在风一吹就可能倒塌的茅草屋里,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下贱生活,但是人长得漂亮,舞又跳得好,明末诗人王象春曾有诗云: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

于是她被当地财主当作礼物,献给了东征经过定陶的刘邦,此时的戚夫人不过18岁而已,正是清纯动人的年纪。

面对老牛吃嫩草的诱惑,刘邦十分乐意,当即便纳入后宫。此后在其东征西讨的过程种,戚夫人一直伴其左右,深得刘邦宠爱。刘邦在打败项羽称帝之后,虽然结发妻子吕雉当了皇后,但刘邦还是更加宠爱戚夫人,毕竟年轻貌美,舞又跳得好,而吕雉已经是年老色衰了。

甚至于刘邦还想为她改立太子。当时太子是他与皇后吕雉的儿子刘盈,而戚夫人后来也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宝贝儿子,刘邦十分喜欢这个儿子,起名叫如意。刘邦十分不喜欢太子,曾经说:刘盈为人仁弱,一点都不像我,诸子中,只有如意像我。

不过这一想法,遭到了诸位大臣一致反对,最终作罢,由此可见刘邦对于戚夫人之宠爱。

但是,戚夫人的结局是极其悲惨的,她的所有富贵,都是建立在刘邦的宠爱之上,只要刘邦一死,这些都将不复存在。因为吕雉肯定会保护她,夺夫之仇尚且不论,这改立太子一事,显然已经惹到了吕雉。

果不其然,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后为皇太后,失去了靠山的戚夫人遭到吕后迫害,被吕后折磨成人彘致死。

所谓“ 人彘 ”,就是把人变成猪的一种酷刑,具体而言是把人的四肢剁掉,挖出眼睛,把耳朵弄聋,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不能说话,然后扔到厕所里,有的还要割去鼻子,剃光头发,剃尽眉发,然后抹一种药,破坏毛囊,使毛囊脱落后不再生长,永不再长毛发,然后一根根拔掉。

不仅仅是戚夫人,连他和刘邦的儿子刘如意,也被吕雉毒死。

纵观戚夫人这一生,谈得上爱情可言吗?不过是一场权力与美色的交易而已,而其结局更是悲剧。

这便是刘邦与戚夫人的爱情传奇。

至于汉高祖刘邦是不是私生子,这就无从说起了,人家有父有母,何来私生一说,而且刘太公在沛县虽说不是什么权贵,但家境也算殷实,帮人家养儿子算什么事儿?这个纯属无稽之谈!

历史上项羽真的喜欢过吕雉吗

项羽,古往今来中国人所公认的豪杰。

出身于楚国贵族,自幼目有双瞳,力能扛鼎!羽之神勇,天下无二!

见秦皇东游而言:吾将取而代之。

这样的人,天赋异禀、出身显贵,范增、龙狙、钟离昧、英布、季布等豪杰追随。

他看不见吕雉,吕雉也无法进他的眼睛。你没发现金庸笔下的“萧峰”有项羽的影子么?

吕雉是刘邦家乡吕太公的女儿,吕太公看刘邦不凡,将女儿倒贴与他。吕雉相貌应该不差,但绝不是美艳无比。不然就没有后来的戚夫人什么事了。

后来刘邦起义,和项羽一起反抗秦朝。相信项羽是看不见吕雉的,就算看见了,项羽一世豪杰,怎么会对下属的女人垂涎。

历史上也没听说项羽好色如命,觊觎人妻哈?

刘邦的老婆吕雉曾经被项羽俘虏过,她有没有被项羽强占

其实,吕雉有没有被项羽抢占,答案应该是没有。至少项羽并没有对吕雉用强。

原因很简单,吕雉比项羽大。在古代,不存在什么姐弟恋。在古代,八十的男人可以娶十八岁的女子。人们觉得这很正常。

但十八的男人是不可能娶八十的女人的。这是古代人的思想上无法接受的。

接下来再说项羽,他至少不会对吕雉用强。首先,虞姬就在项羽身边。论那样,项羽都看不上吕雉。要不然,吕雉也不会耐不住寂寞而跟审食其打秋风了。

说实话,如果项羽想要吕雉的话。估计都不用强。勾勾手指头,吕雉就会心甘情愿的去的。

原因很简单,当时吕雉是阶下囚,她为了保护刘邦的亲人。不得不有所牺牲。但项羽是个正人君子。乃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不屑于这种卑鄙的勾当的。

要知道,我们常说的女大三,抱金砖。这个观念是最近这几年才有的。以前是不存在这一说法的。况且,吕雉可能要给项羽三四块金砖呢。

就算是真有事,那么,说句不该说的俗话。项羽临幸吕雉?究竟是谁玩谁?究竟是谁在报复谁?况且,项羽本就不是也不屑于乘人之危的人。

我们说项羽虽然败了,但他依旧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人们甚至为了项羽,都可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再说了,几千年了,有谁听过项羽的花边新闻?没有吧。

再看看胜利者刘邦,那简直是彩旗飘飘,五彩斑斓的。逃命中途,还不忘记滚床单。

虽然刘邦是个胜利者,但他依旧被后世称为流氓皇帝。

吕后和审食其真的是翻版的吕不韦和赵姬吗

分开对比来看是完全没法比的。

首先,赵姬和吕后比不了,吕后虽然狠辣但铁腕的人,他跟随刘邦从平民走上权力中心,尤其是汉高祖后期协助他完成对异性诸侯王的封杀,为后面完成中央集权的建立打下基础,而在刘邦死后更是把持朝政;

而审食其也和吕不韦不一样,吕不韦有商业头脑、有政治能力也有一定的野心,他的谋略和口才在中国历史上应该也是排在前面的;而审食其头脑一般、能力一般;

审食其与吕后就历史记载来看,两人在刘邦反秦时多次相依为命,以致后来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审食其也靠着这层关系获得了不少的回报;而吕不韦是在一开始就是为了高额的回报把赵姬送给公子子楚后,后来应该就跟赵姬没有什么接触了,而后面就跟公子子楚关系拉近后基本上是靠着实力走上了丞相之位。

吕雉有没有给刘邦戴绿帽子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天字第一号绿帽子,全天下人都知道。这个给刘邦戴绿帽子的人就是审食其,甚至气的吕后儿子汉孝惠帝要杀掉他。

吕后和审食其私通的条件

我们知道,刘邦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家中父母都嫌弃他。一直到了快四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

(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

后来吕后父亲吕公到沛县避难,瞧刘邦不凡,把自己大女儿许给了刘邦。两人之间,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后来,刘邦参加推翻暴秦的起义,和吕后也是聚少离多。在这个过程中,投靠刘邦的审食其,被刘邦派去照顾老人、老婆及孩子。

后来楚汉之争中,刘邦父亲、吕后都落入项羽之手,审食其也和他们在一起。在敌人的营地里,整日提心吊胆,总害怕被人随时杀掉,这时吕后的感情是脆弱的。

而自家男人远在天边,周边能说得上话的,也就一个审食其了。一个新婚少妇,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和审食其的感情自然迅速升温,为两人的私通提供了条件。

等到后来项羽放掉吕后等人,回到刘邦身边的时候,许多人都知道两人私通的情况了,只是没人敢告诉刘邦罢了。

辟阳侯(审食其)行不正,得幸吕太后。

审食其的超高待遇

审食其一没战功,二没献策,但后来也被封为辟阳侯。等到刘邦驾崩,吕后主政,审食其被任命为左丞相,但他不负责处理政事,只负责监察百官的裁奏。吕后死后,审食其担任太傅,也是高官显禄。

这就是吕后为自己情人安排了一个高位,但却只充当自己的耳目。在这段时间内,只要审食其开口,能从吕后手中救下她想杀的人。审食其受宠幸,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有人把审食其和吕后的丑事,告到了汉惠帝面前。孝惠帝知道自己母亲的丑事后,大怒,想要杀掉审食其。吕后非常惭愧,但又不能替审食其求情。那样的话,在儿子面前更加坐实了她的丑事。

后来,平原君找到汉孝惠帝的宠臣闳孺,让他到孝惠帝面前求情,最终才算保住了审食其的性命。

辟阳侯幸于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孝惠帝宠臣闳孺)言帝,果出辟阳侯。

平原君说动了孝惠帝宠臣闳孺,保住了审食其的性命。然而,审食其最终被刘邦儿子淮南厉王刘长所杀。

原来,刘长的母亲当年得罪吕后,被迫自杀。在这个过程中,审食其没有帮忙劝阻吕后。等到汉文帝即位,淮南厉王刘长借审食其和吕氏交往太深的缘故,杀死了他,算是替母亲报了仇。

司马迁治史严谨,在《史记》中多次出现审食其和吕后私通的记载,显然是确有其事。因此,刘邦这顶帽子,是甩不掉的了。

吕雉有没有给刘邦戴绿帽子,她和审食其究竟有没有暧昧关系 刘邦知道吗

事情肯定是有,但是刘邦肯定是不知道。刘邦要知道审食其和自己的老婆吕雉有暧昧关系,还不早就拿把刀找审食其拼命了?

要知道,刘邦是大汉朝的皇帝,一个至高无上的人。甚至连他爹都要给刘邦下跪磕头,他能这么惯着吕雉?

所以说,刘邦铁定不知道审食其和吕雉的关系。那么审食其和吕雉有没有关系呢?不好意思,还真的有,只是刘邦不知道而已。

刘邦刚起义那会儿,把一大家子人都交给了审食其照顾,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吕雉。所以说真正跟吕雉共患难的男人不是刘邦,而是审食其。在危难之中,审食其能够保护吕雉的安全,互生情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一、审食其对吕雉的照顾算是很到位了。

刘邦和审食其是同乡关系,刘邦人缘好,所以朋友比较多。但是他起义以后,大多数朋友都跟着他一起去打天下了,唯独审食其被刘邦委以重任,负责照料他的家人。

那时候刘邦还没有做大,审食其的风险真的不小。因为他需要面对朝廷的抓捕,保护刘邦家人的安全,一般关系的朋友,是不可能愿意蹚这趟浑水的。

所以在吕雉最困难的时候,陪在她身边的那个男人,不是刘邦,而是审食其。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刘邦被项羽击败后,刘邦抛下了吕雉和两个孩子,独自逃生了。吕雉和刘太公也就这么被项羽俘虏了,而审食其却誓死相随,不愿意离开吕雉。

这份感情放在这儿,哪怕是个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审食其给感动了。毕竟不是,每个男人都愿意为你去死,刘邦就不愿意,而审食其显然是个例外。

因此在刘邦夺取天下以后,审食其就被封为了辟阳侯。他虽然没有参与打天下,身上没有多少军功,但是他能够保住刘邦一家老小的性命,这份功劳可比谁都要大。所以说,审食其不光受到吕雉的另眼相待,而且也能够得到刘邦的信任。

二、审食其和吕雉的爱情,起源于何时呢?

我认为爱情肯定是起源于刘邦活着的时候,也就是吕雉和审食其共患难的时期。这段时间,是两个人培养感情的重要基础。但是你非要说这个时候两个人有苟且之事,我不认同。

  1. 首先,吕雉的丈夫是刘邦,任何人做出这种事情,都要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这一点吕雉和审食其都知道。
  2. 其次,吕雉身边带着一儿一女,公公刘太公又一直在身边,家里还有一堆人都在。如果审食其和吕雉这个时候就发生了关系,那刘邦的家人不可能看不到。他们都是瞎子吗?
  3. 再者,吕雉为了自己儿子的前途,也不可能这么做。如果她和审食其的关系被刘邦发现了,你觉得刘盈还能坐稳太子之位吗?估计早就被刘邦一脚踹开了。
  4. 最后,刘邦的女人众多。如果吕雉和审食其的关系传得沸沸扬扬,那这帮女人怎么可能不拿来做文章?尤其是跟吕雉争宠的戚夫人,她手里要有这张牌,早就能帮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夺取太子之位了。

由此可见,审食其和吕雉,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是不可能发生实质上的关系的。顶多就是关系比较好,彼此心里都知道罢了。

这顶绿帽子,刘邦到死都不可能戴上的。至于死后的事情,那刘邦就没办法左右了。哪怕你曾经是皇帝,也无能为力。

三、审食其真正得宠,是在吕雉当政期间。

刘邦和吕雉那是老夫少妻,刘邦娶吕雉的时候,比吕雉大了15岁。再加上连年征战,导致刘邦身上的伤势越来越多,因此刘邦走在了吕雉前面。

吕雉的儿子刘盈如愿登上皇位,也就是汉惠帝。不过汉惠帝是个没什么能力的皇帝,朝中的军政大权,一直都在吕雉手里把持着。

吕雉掌权以后,自然可以和审食其公然在一起。这世上还有谁能阻拦自己?唯一能阻拦吕后和审食其爱情的人,自然就是吕雉的儿子汉惠帝刘盈。

当时汉惠帝发现了吕雉和审食其的爱情,那叫一个恼火,恨不得把老爹刘邦挖出来,看看他脑袋上有没有长青草。

刘盈当然要宰了审食其,好给老爹刘邦出口气。结果吕雉却想了个馊主意,她居然拿刘盈比较宠幸的一个面首作为筹码,让刘盈选择妥协。只要刘盈杀了吕雉最爱的审食其,那吕雉就杀了刘盈最爱的面首。

这事儿算是公开的秘密了,谁心里都知道,但是自此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汉朝皇帝自己有养面首的习惯,还好意思处罚人家吕雉正常的异性恋关系?

四、审食其对汉朝还是有点贡献的。

刘邦刚去世那会儿,吕后打算秘不发丧,随后要偷偷杀掉汉朝的各位开国大将,也就是排除异己。

要真的这么做了,那天下大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这个时候郦商找到了审食其,表示:灌婴带着10万大军守荥阳,周勃带着20万大军守燕、代,要是诛灭各路大将,这帮人肯定会选择反叛,到时候可就天下大乱了。

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郦商为啥不去劝谏吕后,反倒是找审食其呢?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审食其在吕雉心目中的地位。只有审食其能够劝得动吕雉。

结果也正是如此,审食其找到吕后以后,陈述了理由,最终让吕后放弃了诛杀各路大将的事情,也就化解了天下大乱的可能。

结局:审食其最终被刘邦的儿子给宰了。

吕雉掌权期间,审食其做到了左丞相,也算是权倾朝野了。等到吕后去世以后,审食其担任了太傅。可是奇怪的是,在周勃等人诛灭诸吕后,审食其不仅没有受到株连,反而再次被聘任为丞相,直到汉文帝上台后才被罢免。

所以说审食其的才能和功绩,或许还是得到了汉朝各路大臣们的认可的,他唯一的污点或许就是和吕雉有暧昧关系。

汉文帝时期,刘邦的第7个儿子刘长跑到审食其府上,把审食其一锤子给锤死了。为啥?因为刘长认为他的母亲赵姬当年被陷害的时候,审食其没有尽力为他的母亲说话。

这可真是见鬼了,我觉得审食其死得还是比较冤的。毕竟赵姬被害,是刘邦一手主导,不肯帮忙的也是吕后,审食其真是倒了血霉了,躲过了诛灭诸吕之祸,却遇到刘长这么一个二五仔。

参考资料:《史记》

吕雉为何要给刘邦戴高帽

此事应该是后人的附会推测,正史记载中是没有此事的。

古代史官撰写历史时,也会把当时的传说,融合到史笔中。

刘邦本纪、吕太后本纪,司马迁《史记》撰写在先,班固《汉书》在后。内容基本一样。

我们来看看说吕雉给刘邦戴高帽的依据。

单父人吕公把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刘邦时任小亭长(类似于今天的村民组长),经常告假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和地里的庄稼。一次吕雉领着儿子闺女在地里除草,一个老头路过向吕雉讨口水喝,吕雉行善行到底,让老头喝了水后又给他一些吃食。老头说吕雉是天下的贵人,吕雉见老头会看相,便请他顺带看看一双儿女。老头先看了刘邦和吕雉的儿子也就是孝惠帝,说夫人能够显贵就是因为这个男孩儿,看了女儿鲁元公主,说她也是贵人相貌。

呵呵,神秘的老头直接说这三口都是贵人相不就结了?

老头刚走,刘邦这个从不干农活的懒家伙溜达到地里,老婆说有个相面的刚走,说我们母子三人都是贵人相,刘邦赶紧撵上老头,拽住让再给他看看。老头一看:不用说了,你的老婆孩子的富贵都是因你而起,你的相貌富贵到没法说了。激动的刘邦连连称谢:日后我若富贵,定当厚谢您的恩德。但刘邦显贵后咋也找不到老头了。

这里,明显不是吕雉给刘邦戴高帽,除非她有先见之明,编出来此事让刘邦高兴。

秦始皇经常说东南方天空有天子云气,想去巡游压制这股云气。消息传出,刘邦怀疑说的就是自己,躲避到芒山、砀山一带的山洞里,吕雉带人探望他,一找一个准儿。刘邦惊奇地问她咋找到的?吕雉说你躲藏处上空有一股云气,我奔着云气的下方就能找到你。刘邦一听心里美得很:我果然有帝王之气罩着。

沛县的年轻人听说了,投奔刘邦的越来越多了。

按说刘邦是为了躲避秦始皇的巡游藏起来的,老婆找他也得悄悄地找,带人去不怕泄露老公的隐身处吗?

吕雉如果会“望气”,她抚养儿女在家,刘邦在“亭”里上班时,她就该能看出刘邦处所上方的云气。难道刘邦只有在躲藏时上空才会产生云气。

除了这两处,史记和汉书中没有其它吕雉给刘邦带高帽的记载。有的只是她在刘邦驾崩后把戚夫人残害成“人彘”、用药酒毒死赵王、把孝惠帝吓的一病一年多起不了床。

吕后和马皇后境遇相似,但是感情和结局不一样,差别在哪

吕后和马皇后,年轻时都和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共患难,受到丈夫的尊重。之所以他们在历史中的表现和结局大不同,有两个主要原因:1,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2,两人的出身和人生经历不同。下面我们重点从这两个方面说说。

一:两人不同的时代背景。

吕后时期,儒学的统治地位尚未确立。由于没有儒学的束缚,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甚至有地位的女性也可以养男宠或面首。审食其和吕后的关系就是这样,公开在刘邦死后给他戴绿帽,在当时的年代也不会掀起多大波澜。这样对女性相对宽松的时代背景,给吕后在政治上施展拳脚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战国至汉初的大混乱,法家道家和儒家各露峥嵘,互相交锋。吕后作为时代的开拓者,尤其是他扶植黄老学说,废除民间〝挟书律〞(秦律规定民间私藏禁书族灭),鼓励民间藏书写书,使华夏民族的世俗生活品质由粗砺至日渐精致。吕后是个过踱,她的杀人立威,她的冷酷刚毅,仍有深深的时代烙印(秦王朝法家受尊崇,以酷刑立威,其惯性延至汉初)。

及至马皇后时代,由于宋明理学的确立,尤其是朱元璋对朱熹的推祟,使得女性地位急剧下降。朱熹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使女性完全成为男性依附品。〝男女大防〞,〝男主外女主内〞己成社会共识。朱元璋的女儿,也都被迫嫁给了平民,整个明王朝,公主和女婿们都默默无闻,在政治上鲜有出彩者。朱元璋甚至恢复了殉葬制度。

在社会对女性约束愈发严厉的时代,马皇后不可能在政治上施展拳脚,她对政治的参予,也顶多只是对朱元璋的规劝上,对朱元璋的行为进行一点微调。她更多的行动,在于管理内宫,教育子女,严格按儒家的〝三从四德〞来要求自己,力求塑造一个完美的国母形象。

马皇后的谨慎低调和节俭,赢得了朱元璋的尊重。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再也没立后,马皇后独享尊荣直至朱元璋去世。

二:两人不同的出身和人生经历。

马皇后出生豪富之家,她家的交往对象也多是地方士绅和小官僚。刘邦是个低级官僚,同时刘邦也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地痞混混。但从他交往的对象来看,他能让肃何曹参这样的人跟随他,他也算〝雅痞〞,按今天的词大概就是〝雅皮士〞,所以,他有一套方法,擅长同有能力的人搞好关系。为了达到目的,他对妻子儿女甚至父亲都可以不顾。有一次刘邦战场逃跑,为了减轻车子重量,他竟然把自己一双儿女都扔下车;还有一次,项羽以杀刘太公(刘邦父亲)来威胁刘邦,刘邦竟然厚颜无耻地说〝你杀吧,杀完了分给我一块肉一碗汤。我和你曾结拜为兄弟,你杀我的父亲就等于杀自己的父亲。〞可见,这个人为达目的非常冷酷全无心肝。所以,在漫长的战争岁月,吕后也不能指望刘邦来保护他。据史书记载,在刘邦没成名前到处混吃混喝,吕后还经常给刘邦送饭,这确实不算个合格的丈夫。后来刘邦发迹了,就完全把吕后这个结发妻子放在一边,独宠戚夫人,甚至想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用计请出〝商山四皓〞扶持自己儿子,才使儿子太子地位稳定下来。可见刘邦这个混混,从来都是以我为主。由于受到长期冷落,吕后的个性开始变得独立坚毅。加上吕后出生于大户人家,自小受过良好教育,长期和地方小官僚打交道,使吕后懂权谋。坚毅的品质加上精通权谋,让吕后在政治上大展拳脚。她杀韩信,诛彭越,比刘邦这个混混看得更远。刘邦死后,她甚至差点颠覆了刘家的江山。

至于马娘娘,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小地主家庭,因家贫,自小给郭子兴做养女,出身凄苦。后来随着郭子兴的赵义大军,颠波流离。嫁给穷小子出身的朱元璋,相似的出身和颠波的生活,使一对年轻人建立了深厚的情义。这种情义一开始是以爱情为主,后来,则更多的表现为对彼此的尊重。

马皇后曾两次救了朱元璋的命。一次郭子兴受谗言,把朱元璋关了禁闭,不给饭吃。郭子兴的两个儿子要把朱元璋活活饿死以绝后患。马皇后从厨房里偷了一块热饼放在胸口,烫得胸部皮肉溃烂,事情让她的养母(郭子兴妻)知道了,感动得哭起来,于是叫郭子兴放了朱元璋。还有一次,朱元璋受重伤差点死了,大脚的马皇后竟然把朱元璋背起来,随着队伍跑。敌军围城,马皇后每次都拿出自己私藏的首饰金银,分发给守城的将士。她和朱元璋,完全是一对共患难的夫妇。

晚年的马皇后相夫教子,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对其他嫔妃的孩子也一视同仁,赢得宫内外广泛尊重。这时候的朱元璋还在不停和其他嫔妃生孩子,可见两人的关系己从爱情变为亲情。马皇后死在朱元璋前面,没吕后活得久。马皇后死后,朱元璋痛哭失声,他们夫妇是相互扶持相互敬重的一生。

结语:刘邦和吕后的出身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出身要好,前者的夫妻关系有点象小市民,和谐中有算计,乃至刘邦死后,吕后就象脱疆的野马;后者的夫妻关系则质扑得多,加之儒家宗法制度的约束,马皇后完全把自己摆在了依附的地位,忠实地扮演着自己贤妻良母的角色。

(图1:吕后的影视形象。图2,马皇后的影视形象。图3:宫斗剧剧照。)

吕雉真的给刘邦戴绿帽子了吗

吕雉与审食其的情人关系,是大汉帝国满朝皆知的“秘密”。虽然碍于刘邦的身份,没人敢把这件事说出来,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这个秘密还是不经意间,被记录下来。

审食其是刘邦的同乡人,俩人早年应该有比较深厚的交往。刘邦起兵后,行踪漂泊不定,无法携带家眷,就将刘太公、吕雉以及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弟弟刘喜和审食其。由此可见,审食其与刘家的关系不一般。

吕雉自从嫁给刘邦后,一直过的是聚少离多的生活。刘邦娶吕雉时三十多岁,婚后他是游手好闲,经常出门结交豪侠。芒砀山纵放囚徒后,刘邦落草为寇,作为罪犯家属,吕雉还短暂地住了一段时间监狱。审食其应该就从那段时间开始,进入吕雉的生活。

刘邦称沛公后,郑重地将家小托付于审食其,从此审食其的命运,就紧紧地与吕雉绑定在一起。

汉元年,刘邦被封汉中王,吕雉一家老小才回到刘邦身边。仅仅一年后,刘邦兵败彭城,吕雉和刘太公落在项羽手中,成了俘虏,足足过了两年的囚徒生活!这期间陪伴在吕雉身边的,依然是审食其!

刘邦称帝后,册封审食其为辟阳侯。汉惠帝时,审食其任典客,吕雉称制期间,他又出任左丞相,给事中宫(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常给事于中。)。汉文帝即位后,审食其被罢免,文帝三年,被吕雉养子淮南王刘长锥杀!

从审食其的发迹过程来看,他在平定天下和治理国家方面,贡献几乎为零,之所以能封侯拜相,其实都拜吕后所赐,是吕后的第一宠臣。

那么他与吕雉是否真的有私情呢?还是传闻?

史学界分析认为,吕雉与审食其的私情绝非传闻。冯梦龙说:“刘项争雄,太公与吕后常在楚军中为质,舍人审食其从焉,后因与私。既定天下,食其以功封辟阳侯。”

其实也不难理解,吕雉从一名花季少女,嫁给刘邦后,没过几天安心日子,不但要拉扯家小,还要担惊受怕。若非审食其的帮衬,吕雉如何能熬过这些艰难岁月?两次入狱,对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项羽营中,连刘太公都动不动被拉出来,以砍头威胁刘邦,生与死,对吕雉来说,恐怕就是一瞬间的事!

有几个女人可以独立熬过?审食其在她身边,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抚慰更重要。以生死之交形容他们,一点不为过,由此产生男女私情不足为奇。

当吕雉回到刘邦身边时,已经红颜逝去,早已不是花团锦簇的戚夫人的对手。不光如此,她还要面临刘邦一心想废掉太子的威胁,孤独的吕雉,如果没有审食其的支撑,恐怕早就崩溃了!

除了上述分析,还有一个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证明了他二人的关系。

第一个证据就是,刘长私杀审食其。

这件事发生在文帝三年,刘长擅自闯入审食其的府上,出其不意地以铁锥锥杀审食其!事后,刘长向汉文帝请罪,说了杀审食其的三条理由:

  • 一是当年刘长的母亲赵姬蒙冤入狱,审食其有能力救,却没有救,导致赵姬含冤自杀!

  • 二是吕后残害刘如意母子,审食其有能力而不救助!

  • 三是吕氏危害刘氏,审食其依附吕氏,不挺身抗争!

刘长说得冠冕堂皇,其实一点站不住脚。赵姬生下刘长后就自杀了,刘长一直被吕雉抚养,两人情同母子,吕雉对刘长非常疼爱骄纵。因而,他没有半点理由对吕氏怀恨,他杀审食其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审食其与吕后的关系,让他蒙羞!

第二个证据更直接,见载于《史记朱建列传》:

“久之,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辟阳侯困急,使人欲见建。......建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日辟阳侯诛,且日太后含怒,亦诛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两主俱幸君,君富贵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帝果出辟阳侯。”

审食其与吕雉的关系被传得沸沸扬扬,弄得汉惠帝大怒,把审食其扔进监狱,准备处死。吕后得知,心中羞愧不已,也没法找儿子求情。审食其情急之下,只好求朱建出面。朱建找到了汉惠帝男宠闳籍儒,一通威胁恐吓,闳籍儒赶紧替审食其,向汉惠帝求情,这才让审食其躲过一劫!

这个证据,已经很清晰地表明了审食其与吕雉的关系!

唯一的悬案是,审食其与吕雉的关系,刘邦是不是知情?著名学者王立群老师,曾经在百家讲坛专辑中说到过这件事,他认为,刘邦,包括刘太公等刘家人,都对二人的私情一清二楚。只是出于情面,以及审食其的功劳,这事没法说破,更不好撕破脸,睁一眼闭一眼罢了!

刘邦明知死后吕后会专权,为何不杀了吕后还不断给她权力

只要说起汉朝,有一个永远绕不过去的字眼,那就是外戚。吕后就是始作俑者!

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刘邦知道自己死后吕后会专权。所谓刘邦明知死后吕后会专权,就是一个伪前提。至于刘邦死后所发生的一切,是权力争斗演变的结果,可以说已经出乎了刘邦的意料之外!

推翻秦朝之后,又经过了楚汉相争。在彻底击败了项羽集团之后,刘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刘邦虽然被称作皇帝,但是他这个皇帝和秦始皇却有着天壤之别。秦始皇这个皇帝有着绝对的权威,而刘邦却需要在多种权力集团之间搞着折中。在消灭了异姓王之后,汉朝就形成了宫廷势力、功臣集团势力和刘氏诸侯王势力三股势力。

维护这种势力的稳定就是白马之盟。白马之盟大体内容就是:一、王与侯的分封由皇帝进行;二、只能对刘氏皇族封王;三、只能对功臣集团封侯。这三方势力互相制约,从而暂时达成了一个稳定的格局。

除了刘氏诸侯王的地方势力,功臣集团则把持了以丞相为首的汉朝政府。此时以刘邦为首的宫廷势力则相对薄弱,所以刘邦不得不加大吕氏的功臣集团。

萧何、曹参等人形成的功臣集团,可以说是刘邦的功臣集团。吕后的兄长吕泽等人,则是吕后的功臣集团。刘邦就是借助吕后的功臣集团来制约自己的功臣集团。也就是说刘邦不得不借助外戚,从而制约自己那帮难以驾驭的功臣们。

吕泽在《史记》中只有“发兵佐高祖定天下”一句。吕泽的描述是“定天下”,注意这个“定”字,这是对吕泽战功最好的描述。吕泽的史料很少,可能跟周勃等人诛灭诸吕之后篡改史料有关。

周勃陈平等人诛吕安刘之后,很多人还是认为是功臣集团的一场政变。当周勃陈平等人迎立代王刘恒时,其手下大臣们认为此事不可信。在派了亲信宋昌去长安打听详实之后,刘恒这才前往长安。刘恒在登上皇帝位的当晚,立刻任命宋昌为卫将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将南北军都收归己有。很显然刘恒对周勃陈平这些功臣集团有着强烈的防范意识。

周勃陈平等人的诛吕安刘,就是刘邦的功臣集团和吕氏功臣集团的权力争夺。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