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五便泄泻是什么_泄泻_止泻_变法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人缓则安  泄泻 止泻 变法

本文目录

  • 有人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
  • 五便泄泻是什么
  • 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高情商的表现

有人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

题主好!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显然有失公允,尽管变法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一员,其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富国强民的超前意识应予充分肯定。列宁称赞王安石变法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结合当时北宋积贫积弱的国运,除了变法图强,似乎别无他路可走。王安石等人是被历史推上浪尖的弄潮儿,激起的浪花确实不小,至今仍为网上议论的焦点,可见其影响力还是深远的。

王安石画像

历史上的变法不是从王安石开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启用孔子弟子子夏门生李悝实行变法,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法典《法经》,是魏国经济力量壮大,成为诸侯强国。接下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很快横行起来,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封建集权制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家,当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有两种结果:一是被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替代,二是内部改革,也就是变法,以图自强。

战国时期李悝(魏国人)

北宋是平稳过渡政权,到仁宗年间,“三冗“(指冗官,冗军,冗费)现象特别严重,官僚队伍膨胀,军队数量庞大(无战斗力),各种税务繁多,到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财政赤字竟达1570余万缗(用绳子串起来的钱,每串一千文)。巨大的军费开支,加上每年给西夏、辽、金的上贡,使政府疲惫不堪,难以承受,官员贪污腐败,象包拯”笑比黄河清”的廉官已是凤毛鳞角,各地农民和土兵起来反抗朝庭的事情屡屡发生,如王伦(原为禁军士卒丿起义、张海、郭邈山陕西起义等,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嘉佑元宝

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有必要革新政治以摆脱社会危机。早在宋真宗朝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北宋改革运动的先驱王禹偁(Chen,古同称)就针对时弊,上蔬要求“改弦更张,因时立法“。虽未被采纳,但为范仲淹等人继承下来。范于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向仁宗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实行改革的十个方面内容: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分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兑现皇帝给百姓的各种恩泽)、重命令(要取信于民)。史称“庆历新政“。因改革是从整顿吏治开始,裁减冗员,公田均摊,触犯了官僚和权贵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猛烈反对,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弼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庭,变法也相继被取消。

商鞅画像

王安石是北宋为数不多的明白人,知道“穷则思变“的道理,他是从七品县令擢升到中央的,基层工作时就注意改革吏治,督修水利。青黄不接之际,将官仓里的存粮贷给农民,减少了高利贷的盘剥,又使官仓存粮“新陈相易“,这也是富豪仇视他的原因之一。

宋神宗赵顼

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春,王安石上万言书,系统提出变法思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他说,理财以农事为急,要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疾苦,就要抑兼并,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他把国家财政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以发展社会生产作为富国强民的前提条件,告诫统治者要“鉴汉、唐、五代之所以乱亡“的历史教训。他的万言书当时虽未被英宗采纳,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王安石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某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特别在财政上,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的局面《宋史.卷三》。但是变法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有三:一是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集团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激烈的反对和攻击,推行新法举步维艰,这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文中可以看到。二是新法本身的一些弊端,`如青苗法、募役法出现与民争利的现象。三是变法派内部意见分歧大,如他和吕惠卿的矛盾,吕又和曾布的矛盾等,从而削弱了新法执行的力量。四是“元祐更化“,哲宗尚小,国事由高太后裁定,启用保守派,新法一度停止。五是两次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六是徽宗亲政后,启用假变法派蔡京为相,以变法为名,打击排挤异已,让变法内容彻底变味,北宋精英殆尽,开始走上灭亡之路。

吕惠卿画像

王安石变法有其历史局限性,总的來说,是国家盘剥官僚地主,反过来这些人又开始盘剥农民,如此恶性循环,农民成了受害者,新法既得不到官僚地主的拥护,更失去了广大农民的信任。变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一厢情愿地曲折进行,当最大支持者(宋神宗)离去,变法也就胎死腹中了。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不便当刪

五便泄泻是什么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泄泻”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证可见于西医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泄泻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外伤、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主要病机是脾病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腹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脾喜燥恶湿,外感湿邪,湿邪易困脾土,使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引起泄泻。《难经》云:“湿多成五泄。”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从表入里,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引起泄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曰:“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于湿者也。”

2.饮食所伤

暴饮暴食,宿食内停,或恣食辛辣肥甘,致湿热内蕴;或过食生冷,寒气伤中;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损伤脾胃,均能化生寒、湿、热、食滞,使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生泄泻。如《症因脉治·内伤泄泻》谓:“饮食自倍,膏粱纵口,损伤脾胃,不能消化,则成食积泄泻之证。”

3.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贼;或素体脾虚湿盛,逢怒时进食,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导致泄泻。如《景岳全书》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

4.病后体虚

久病失治,或劳倦内伤,或饥饱无常,使脾胃受损,日久伤肾,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积谷为滞,水反为湿,湿滞内生,遂成泄泻。

5.禀赋不足

先天不足,禀赋薄弱;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运化某些食物,易成泄泻。

6.命门火衰

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或房室过度,均可使肾阳受损,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发生五更泄。

二、病机

泄泻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运化失司,小肠无以分清别浊,大肠传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发为泄泻。病理因素主要为湿邪。脾虚湿盛是其病机关键。脾虚则内湿由生,湿盛则脾阳被遏,《医宗必读·泄泻》曰:“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得干之而为病。”《罗氏会约医镜·泄泻》云:“泻由脾湿,湿由脾虚。”故脾之健运正常,则水谷得化,水湿得运,小肠能司其分清泌浊之功,大肠能承受传导燥化之职,大便自能正常。同时湿邪还可夹寒、夹热、夹滞,发生泄泻。

本病病位在肠,病本在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升清,喜燥恶湿;大小肠分清别浊,传化物而不藏;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若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化生内湿,清气在下,则生泄泻。若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阳失于温煦,皆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发为泄泻。

急性泄泻,经及时治疗,多数在短期内治愈,有少数病人,暴泄不止,损气伤津耗阴耗液,可成痉、厥、闭、脱等危证,特别是伴有高热、呕吐、热甚者尤其多见。急性泄泻失治误治,可迁延日久,由实转虚,转为慢性泄泻。泄泻日久,脾病及肾,肾阳虚衰,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可成五更泄。

【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稀溏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甚至十余次。

2.常兼有腹痛、腹胀、肠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而诱发。

二、病证鉴别

1.痢疾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病机关键为脾虚湿盛。而痢疾以腹痛、痢下赤白脓血便,或纯下鲜血,或纯为白冻为主症,伴肠鸣、里急后重;病机为时邪疫毒结于肠腑,脂膜血络受损,大肠传化失司。

2.霍乱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为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吐泻交作,有挥霍缭乱之势,常见腹中绞痛,转筋,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象。泄泻表现为大便稀溏,次数增多,无剧烈呕吐,传变较少,预后较好。

三、相关检查

大便常规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或病原体。慢性泄泻可行结肠镜、小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黏膜病变情况,并可行活体组织检查,可排除胃肠道肿瘤。慢性泄泻可考虑做结肠钡剂灌肠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腹部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胆道、胰腺病变、腹腔淋巴瘤等疾病的诊断。其他检查如血糖、肾功能、T3、T4等检查可排除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甲亢等疾病引起的腹泻。

【辨证】

一、辨证思路

1.辨虚实寒热

起病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腹痛较缓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证。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湿证;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湿热证。急性泄泻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以湿盛为主;慢性泄泻发病特点为发病缓,病程长,以脾虚为主,或脾肾阳虚。

2.辨泻下之物

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气味腥秽,多为寒湿;大便稀溏,粪色黄褐,气味秽臭,多属湿热;大便溏垢,臭如败卵,完谷不化,多为伤食所致。

二、类证鉴别

1.暴泻当辨寒热

急性泄泻,起病急、病程短,多为外因所致,属实证。辨证当结合病因分清邪之寒热轻重。泻下急迫,味臭较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者,属湿热;便质清稀,腹痛喜暖,舌淡苔白厚腻者,属寒湿。

2.久泻当辨脏腑虚实

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肠鸣腹胀,矢气频频,脉弦者,为肝旺乘脾;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稍有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即复发者,属脾肺气虚;肢冷畏寒,五更即泻,完谷不化,舌淡喜温者,属脾肾阳虚。

三、证候

(一)暴泻

1.寒湿内盛证

症状: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分析:本证为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外感寒湿或风寒之邪,或过食生冷,寒湿困脾,清浊不分,传导失司,故大便清稀;寒湿内盛,肠胃气机受阻,脾阳被遏,健运失司,则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是风寒外束之征;舌苔白腻,脉濡缓为寒湿内盛之象。

2.湿热伤中证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身热烦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病机分析:本证病机为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湿热蕴结,伤及脾胃,清浊不分,传化失常,混杂而下,发为泄泻。气机不利,故腹痛;湿热下迫大肠,故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均为湿热熏灼之象;热伤津液,故身热烦渴;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均为湿热偏盛之象。

3.食滞肠胃证

症状:腹痛肠鸣,脘腹胀满,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病机分析:此证为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饮食不洁,食滞肠胃,传化失常,故腹痛肠鸣,脘腹胀满;宿食腐败下注,则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宿食不化,浊气上逆,故嗳腐吞酸;宿食停滞,新食难化,合污下注,则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饮食难消,运化失职,则不思纳谷;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均为宿食内停之象。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油腻之物,则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清浊不分,故大便溏泄;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不受纳,则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乃脾胃虚弱之象。

2.肾阳虚衰证

症状: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分析:此证为命门火衰,脾失温煦。黎明之前,阳气未复,阴寒较盛,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故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又称为“五更泻”;泻后腑气得以通利,故泻后则安;命门火衰,失于温煦,则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肾阳虚衰之象。

3.肝脾不和证

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病机分析:本证为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肝郁气滞,脾胃升降失职,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乃肝旺之象。

【治疗】

一、治疗思路

运脾化湿是泄泻的治疗大法。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佐以分利,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和清化湿热之法。夹有表邪者,佐以疏解;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升提;久泻不止者,宜固涩。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津液。《医宗必读》治泄九法,值得临床借鉴。

二、基本治法

1.温化寒湿,和中止泻法

适应证:寒湿内盛证。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辛温散寒化湿,芳香化浊;紫苏、白芷解表散寒;厚朴、大腹皮理气消满祛湿;木香、半夏、苍术、陈皮理气化湿;白术、茯苓、泽泻健脾畅中,利小便以实大便。

加减:外感寒湿,饮食生冷,腹痛,泻下清稀,可加服纯阳正气丸温中散寒,理气化湿;湿邪偏重,腹满肠鸣,小便不利,可改用胃苓汤健脾行气除湿;表寒重加荆芥、防风;湿邪重,重用厚朴、藿香、大腹皮、茯苓、泽泻。

2.清热燥湿,清肠止泻法

适应证:湿热中阻证。

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常用药:葛根解肌清热,煨用能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能清热,苦能燥湿;木香顺气畅中。

加减:若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疏风清热;湿邪偏盛,加藿香、茯苓、六一散健脾除湿;盛夏之季,腹泻较重,发热头痛,烦渴自汗,小便短赤,脉濡数,加香薷、佩兰、荷叶、扁豆,或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以清暑化湿。

3.消食导滞,运脾和中法

适应证:食滞肠胃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和胃除积;谷芽、麦芽、鸡内金、半夏、茯苓、陈皮和胃理气,除湿降逆;连翘清热散结。

加减:食积较重,脘腹胀满,可因势利导,根据“通因通用”的原则,用枳实导滞丸;食积化热加黄连清热燥湿;兼脾虚加白术、扁豆健脾祛湿。

4.益气健脾,升清止泻法

适应证:脾气虚弱证。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子肉、甘草健脾益气;茯苓、薏苡仁淡渗利湿;砂仁、陈皮和胃理脾,开胃消食;桔梗升提清气,增强止泻之功。

加减: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用理中丸加吴茱萸、附子、肉桂温中散寒;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可用补中益气汤健脾止泻,升阳举陷。

5.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法

适应证:肾阳虚衰证。

代表方:四神丸加减。

常用药:补骨脂温补肾阳,固涩止泻;肉豆蔻、吴茱萸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止泻;附子、炮姜温脾散寒。

加减:脐腹冷痛,可用附子理中汤温中健脾;泻下滑脱不禁,可改用真人养脏汤涩肠止泻;若寒热错杂,脾虚肾寒不著,反见心烦嘈杂,大便夹有黏冻,可改服乌梅丸;年老体衰,久泻不止,脱肛,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益气升阳。

6.调肝抑木,扶脾助运法

适应证:肝气乘脾证。

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常用药: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

加减:久泻不止,加乌梅、石榴肉、诃子肉、甘草酸甘敛肝,涩肠止泻;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加柴胡、木香、郁金、香附疏肝理气止痛;脾虚甚,神疲乏力,纳呆,加党参、茯苓、扁豆、鸡内金健脾开胃。

三、复法应用

1.清肠化湿,健脾益气法

适应证:脾虚湿滞证。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纳差,稍进油腻之物,则便次明显增多,肛门灼热或潮湿不净,舌质淡,边有齿痕,苔黄或腻,脉细弱。

代表方:香连丸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前方清肠化湿,适用于湿热泄泻;后方健脾理气祛湿,适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泄泻。

常用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化湿;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薏苡仁、莲子肉、白扁豆健脾助运。

2.调肝理脾,清肠止泻法

适应证:脾虚木乘,湿郁化热证。症见便前腹痛,泻后缓解,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泻下臭秽,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数。

代表方: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减。

常用药:白芍泻木培土;青皮、香附、木香、陈皮、厚朴行气导滞;防风、荆芥胜湿醒脾;黄连、黄芩、车前子清肠祛湿;白术、薏苡仁、藿香健脾化湿。

四、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蜜炙罂粟壳、姜制厚朴各120g为细末,每次3g,米汤送下,每日3次,同时忌食生冷之物,用于久泻不止。

(2)陈艾1把,生姜1块,水煎服,用于暴泻不止。

2.常用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痉挛,消化性溃疡等脘腹冷痛,肢冷便溏属脾胃阳虚者。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2)参苓白术丸: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6g,每日3次。

(3)四神丸:功能与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

(4)补中益气丸: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用法与用量:口服,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3.敷贴法

用大蒜捣烂贴敷足心或贴脐中有效,用于虚寒久泻。

五、临证勾要

1.泄泻与湿邪的关系

脾虚湿盛是泄泻的基本病机,湿是泄泻的主要病理因素,因此,祛湿是泄泻治疗的重要方面。临证治湿有化、燥、利等不同,化湿多以芳香辛温,如藿香、苍术、砂仁、豆蔻之类,能运脾理气,开胃醒脾;燥湿有苦寒燥湿,如黄连、黄柏、苦参、椿皮之属,多用于湿热合病者;有苦温燥湿,如厚朴、陈皮、苍术等,用于寒湿为患者;利湿则用甘淡,有茯苓、猪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等药,多用于泄泻急性期症见下利清水,日行数十次者。《景岳全书·泄泻》有云:“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即是针对急性泄泻治疗而言。若久泻者,则当慎用分利,所谓久泻伤阴,若再施分利,有伤阴之虞。此外,尚有李东垣“风能胜湿”一法,酌加羌活、防风、荆芥、升麻、柴胡、薄荷等“风药”以醒脾升清,胜湿止泻。

2.关于治脾

泄泻治脾有运脾、健脾两大方面。脾为湿困,则气化遏阻,清浊不分,故应以运脾胜湿为务。运脾者,燥湿之谓,即芳香化湿、燥能胜湿之意,药如苍术、厚朴、藿香、白豆蔻者是也。因脾虚致泻者则当健脾,脾虚失健则运化失常,湿邪内生,故当健脾以化湿,方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之类。脾为湿困,中气下陷,则需振奋脾气,宜加入升举清阳之药,使气机流畅,恢复转枢,有助于降浊化湿,如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葛根之类,少少与之,轻可去实。慢性泄泻,久病伤肾,出现脾肾阳虚的证候,治疗应温补脾肾、收敛止泻,方选四神丸、附子理中汤等加减,常用干姜、肉桂、熟附子、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益智仁等药。临证尚见泄利日久,或过用分利而致脾阴不足者,症见口干口渴,饥不欲食,肌肉消瘦,手足烦热,唇红干燥,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而数等。对于脾阴虚的治疗,常选慎柔养真汤,药用白芍、太子参、茯苓、白扁豆、莲子肉、麦冬、白术、五味子、甘草、山药等甘淡之品。

3.关于整体调治

泄泻病位在肠,病本在脾,而与肺、肝、肾三脏密切相关。肺主气,主通调水道,金为土之子。脾虚不运则金无所生,脾肺气虚,则水湿运化输布无力;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肺气的宣发肃降,欲调整大肠的传导功能,需先调整肺脏的宣降功能。如肺气不调,可影响大肠的传导排泄功能,导致泄泻的发生。《内经》有云:“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中藏经》亦云:“肺病久则传入大肠……寒则泄,热则结,绝则利下不止而死。”另外,古籍中尚有“痰泄”之名,如《医学入门》云:“痰泄,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留肺中,以至大肠不固。”《类证治裁》亦有“积湿成痰,留于肺中,故大肠不固”的记载。因此,调补肺气、祛湿化痰对泄泻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脾虚泄泻常用方参苓白术散在健脾药中佐一味桔梗,即是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脾虚则肝气易乘,肝旺克脾则见腹痛、肠鸣等症,临证当泻肝扶脾,代表方为痛泻要方;肝郁脾虚者可选四逆散、逍遥散加减;久泻不愈者,常虚实夹杂、寒热并存,可予乌梅丸加减治之。久病及肾,肾阳虚衰,五更泄泻者,可以四神丸之类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久泻无度,滑脱不禁者,可予真人养脏汤之属涩肠止泻。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脾阴虚损,补脾益阴忌用温燥

禀赋薄弱,或久病伤脾,脾阴不足。《药鉴》云:“脾阴足诸邪息。”脾阴虚证多表现为大便溏泄,进食生冷油腻加重,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口干,或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光剥,脉细。治疗宜补脾阴,健脾运,禁用香燥温热之药。常用药如太子参、怀山药、白扁豆、石斛、炒白芍、鸡内金等,肝气乘侮,加玫瑰花、炒延胡索;兼夹肠腑湿热者,加败酱草、生薏苡仁等。

2.虚实夹杂,理中清肠寒热并用

泄泻纯虚纯实者少,虚实夹杂者多。脾虚与湿盛是本病的两个主要方面。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常则生飧泄,治疗可用参苓白术散、理中汤等;若脾虚生湿,或外邪侵袭,引动内湿,则虚中夹实,治当辨其湿邪夹热与夹寒之不同,临床一般以肠腑湿热最为常见,常用药如败酱草、红藤、黄柏、凤尾草、猪苓、茯苓等;寒湿偏重则用苍术、厚朴、肉桂等。

3.肝脾不和,抑肝扶脾兼调情志

脾胃素虚,复加情志抑郁,则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脾气亦虚,运化失职而致泄泻。叶天士云:“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治宜抑肝扶土法,方用痛泻要方、四逆散化裁,常用药有焦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甘草、炒枳壳、玫瑰花、苍耳草等。兼失眠多梦者,加黄连、肉桂;肠腑湿热者,加红藤、败酱草;腹部冷痛者,加炒延胡索、花椒等。对此型患者,临诊尤需言语开导,畅其情志。并嘱其自我调节,切忌情绪过激。

二、验案举例

案一

吴某,女,41岁,干部。1986年7月22日初诊。慢性腹泻病史多年,每因情志因素或饮食不当而诱发或加重,此次发作持续已近4个月,经数家医院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刻下肠鸣便溏,腹痛即泻,泻下物呈不消化状,腹部怕冷,矢气较多,寐差失眠,口干口苦,舌质偏暗,苔薄白腻,脉细弦。证属肝脾不和,拟抑肝扶脾法。药用:焦白术10g,炒白芍12g,甘草、黄连、花椒壳、玫瑰花各3g,陈皮、防风、炒枳壳各5g,肉桂(后下)、吴茱萸各1.5g,乌梅6g,苍耳草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其调畅情志。切忌恼怒。

二诊:服上方20剂后,腹泻基本控制,大便每日1~2次,尚能成形,腹胀、肠鸣趋向缓解,腹痛不著,夜寐略有改善,腹部仍有冷感,舌脉如前,原方去苍耳草根,加山药10g,改肉桂3g,续服14剂,大便转常,余症基本消失。

按:本例属肝脾不调,投痛泻要方加味,方中白芍、乌梅与甘草相配,酸甘合用,酸以制肝,甘以健脾。黄连配肉桂,意取交泰而安神,黄连又配吴茱萸,则苦辛寒热同用,调和肠胃。复加花椒壳、炒枳壳以理气,苍耳草根止泻,玫瑰花开郁。全方泻木安土,调中止泻,配合情志调节,遂收良效。

案二

张某,女,66岁,干部。1992年10月31日初诊。慢性腹泻5年,大便少则每日3~4次,多则7~8次,进食生冷油腻易于诱发或加重,经肠镜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多方治疗效果不显。刻诊:腹泻便溏,无脓血,每日4~5次,腹胀肠鸣,兼见下肢浮肿,口干欲饮,饮不解渴,舌紫红有裂纹,苔中部黄腐腻,脉细弦。辨证属久泻脾虚阴伤,肝气乘侮。药用:山药12g,苍耳草12g,炒白芍12g,炙甘草3g,炙鸡内金6g,乌梅6g,石斛6g,木瓜6g,玫瑰花5g,太子参10g,南沙参10g,白扁豆10g。15剂。

二诊:服上药半月,大便基本转为正常,每日1次,但腹中仍有鸣响,腹胀、口干减轻,苔中腐腻已化,舌质干红好转,脉仍细弦。肝强脾弱,仍当酸甘养阴,两调肝脾。上方加生麦芽10g,14剂,竟收全功。

按:脾阴虚证多见大便溏泻,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口干唇燥,或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苔少或光剥,脉细。治宜补脾阴,健脾运,尤应注意慎用香燥温热之品。常用药如太子参、山药、白扁豆、石斛、炒白芍、炙鸡内金、生麦芽等。酸甘之品既可化阴,又能抑肝,可适当参入;肝气乘侮,可加玫瑰花、炒延胡索;兼夹肠腑湿热者,加败酱草、生薏苡仁等。

【预后及转归】

急性泄泻,经及时治疗,多数在短期内治愈,若失治误治,可迁延日久,由实转虚,转为慢性泄泻。泄泻日久,脾病及肾,肾阳虚衰,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可成命门火衰之五更泄。

暴泄不止,损气伤津耗阴,可转成痉、厥、闭、脱等危证,特别伴高热、呕吐、热甚者较易发生。

【预防与调护】

起居有常,调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谨防风寒湿邪侵袭。饮食有节,适当服食山药、莲子、山楂、白扁豆、芡实等助消化食物。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忌食难消化或清肠润滑食物。

急性泄泻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炙煿、肥甘厚味和荤腥油腻食物;某些对牛奶、面筋等不耐受者应避免摄食。泄泻耗伤胃气者予淡盐汤、饭汤、米粥以养胃气。虚寒泄泻予淡姜汤饮用,以振奋脾气,调和胃气。

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高情商的表现

1、不否定对方的夸奖。

女友:“没想到你这么优秀!”

一般回答:“没啦,还行吧。”

高情商回答:“那是,不然怎么配得上你呀~”

爸妈:“最近考试成绩不错哈!”

一般回答:“没啦,还行吧。”

高情商回答:“可不是,看看是谁家的儿子。”

同事:“你今天穿的裙子好漂亮啊。”

一般回答:“没啦,还行吧。”

高情商回答:“是吗?谢谢,你的大地色眼影也很不错哦。”

朋友:“你家小孩真懂事!”

一般回答:“没啦,还行吧。”

高情商回答:“是吗?你家孩子也挺乖的呀!有空带来一起玩~”

面对别人的夸奖,普通人通常会条件反射地谦虚,这其实也没什么错,只是“别人不会感到明显的回馈”,好不容易酝酿的话题就这样结束了?

高情商人士的逻辑是这样的:即“不否认对方的夸奖”,可以用反问接过对方的话,然后顺着这个话题,反夸对方一把,这样就很容易打开话匣,双方达到一个满意的氛围。

2、不轻易指责他人,可以让你的人际关系缓和80%

3、如果你想让别人对你所讲的事情感兴趣,讲他们所需要的,并告诉他们怎样获得。

4、想要换取对方真心,先想想如何能让他人感受到你对他重视。

5、即使才华横溢,也别轻易卖弄。更不要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别人不感兴趣和不懂的话题,不然得到的不是欣赏而是反感。

6、对方说,我考虑考虑,可能就是拒绝了,不要一直追问,这样彼此都难堪。

7、关系再铁,聊得再嗨,也要控制好交谈时间,在适合的时候提出告别,尊重他人的时间。

8、当一段谈判陷入僵局,不妨找出双方共同的目标来缓解气氛,尽量强调目标一致,只不过方法不同,让对方跟你站在同一阵营。

9、交谈中,你的真诚和耐心往往比说了什么更重要。人们往往不记得交谈的内容,但是记得交谈的感受。你的情绪、体态、表现更能暴露你是否用心对待对方。别人对你的印象源于和你交谈的感受。在跟人沟通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有表现得体吗?我有带着情绪或者偏见吗?

10、交际中,尽量用建议的口吻,而不是命令。学会尊重对方,也会赢得尊重。

11、请客吃饭相当于分享,被请的人吃完就会忘记了,也不会领情,除非你请的是他从没有吃过的豪华大餐,怎么才能在交往中让对方接受并记住你的人情,那就是送礼物,因为对方会觉得,这是你对他的心意,在他身上付出了心力,而往往能够记一辈子的,就是这样的心意。

12、朋友圈看人要反着看,你能看到的内容,都只是对方想让你看到的,而不想让你看到的部分,才是最真实的他,比如一个从来只晒自己家庭生活,不晒工作生活的人,说明,他在工作上可能并不那么顺利,相反如果从来只晒工作相关,不晒家庭的,说明家庭生活并不那么如意。

13、过得比别人好的时候呢,说话要喜忧参半,你比他们好的那部分,要用一半坏事来平衡,比如买了房,就要说还要还贷款,太累了,你去国外旅游了,就要吐槽两句当地导游太坑了。

14、在办公室或者是寝室,买点零食和大家分一分,十几块的零食能让你收获的是一群人的好感,这个买卖怎么算你都是稳赚。

15、打断别人的讲话,是非常不礼貌的,但是,如果你经常被别人打断,你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废话太多了。

16、公共场合和陌生人聊天,用冷读法和热捧法可以快速破冰。

比如你在车站看到一个着装靓丽时尚的女性,则可以说:

“同学你穿衣品味好好啊,你是学设计的吧?”

对方回“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或者 “不是,我学心理学的”

这样对方既感受到了你对ta的关注和赞赏,也对你的判断产生了好奇。不管你猜没猜对,对话都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了延续。

17、KTV聚会,受欢迎的人就算唱功再好,也不会一直霸着麦克风,他们一般会很积极的帮助别人点歌。

18、在公共场合,帮别人找存在感比起自己拼命表现,让人感觉更舒服。

19、向朋友解释一件比较复杂的事之后,把对话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比如,和朋友聊天,一般人讲到一半会说:

“你听明白了吗?”

“不好意思,不知道我刚才讲没讲清楚?”

后者语气是不是温和多了。

20、希望对象体谅自己主动分担家务,尝试从他的立场出发,用鼓励来替代命令。

比如你们为晚饭由谁做争吵:

“今天在家带了一天孩子,腰都要散了,晚饭你做吧!”

“我也上了一天班,被老板bb得烦死了,我也累啊”

试试换个说法:

“亲爱的,我想吃你做的糖醋排骨了,那个香啊!”

“好,这就去做了,不能把我老婆饿着了”

21、面对别人的夸奖,不要故作谦虚的姿态,要么顺杆下,要么夸回去。

“你今天真漂亮!”

“你也是耶,又瘦了是不是?”

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才叫社交。

22、面对朋友或者同事的小恩小惠,高情商的人会选择接受,而不是礼貌拒绝。

当同学/同事带来家乡的特产,热心地走到你面前:

你挥挥手:“不好意思,我吃过了。”

或者你张开双手:“呀,我正饿着呢,看上去好好吃,谢谢你

你觉得哪种回应对方会更舒服?

23、面对朋友的倾诉,不要上来就拆台。先默许他这种情绪,再进行正确的引导。

“唉,我又被老板开了,我好烦啊”

“早就和你说过,做工作要仔细,你呀就是不听。”

(我已经很委屈了,我是干嘛要来这找气受)

或许可以这么说:

“唉,我又被老板开了,我好烦啊”

“咋了?先不着急,慢慢说。”

“被开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我理解。这段时间看你也蛮累的,

先歇歇吧,放空下自己,

不过以后在工作上要注意细节哦,

频繁跳槽对你的职业发展不好的。”(有你真好,呜呜呜)

24、不把口无遮拦当直率,不把莽撞当爽快。

“其实我这个人也没什么缺点,就是直率了一点”

“我有口无心嘛,我又不是故意的”

有的人,每次伤害了别人之后,都能给自己找一个完美的理由。这样的人只会再一次次伤害别人之后,让人敬而远之。

25、相亲之前,不管是男孩女孩,提前准备一些要聊的话题,这都是对对方的尊重。

现在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都有社交恐惧,有准备的那一方,才会慢慢向缘分靠近。

26、聊天先听别人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27、公司开会评判同事的方案之前,先给予鼓励和认可,再指出问题,这样可以消除同事的习惯性防范。

28、受到别人的帮助,会用行动(赞)表示感激

29、对杠精不能一味忍让,脾气还是要发的,不过情商高的人发脾气之前会先警告:

“这个事先不说了,我们换个话题。”

30、微信上想找异性聊天,不要问“在吗”,要问就问“在干嘛?”另外,和异性聊天是为了邀约,而不是为了网恋,差不多了一定要约出来。

31、交谈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暴露自己,问啥答啥,很容易把天聊死。

32、遇到不顺的事,高情商的人总是在寻求目前的解决办法,喜欢马后炮的人则最讨人嫌。

“你看,我早说什么来着!”

“情况已经这样了,我们想想该怎么办吧!”

高下立判。

33、别人自嘲的时候,不随意附和。别人自黑是调侃,你跟着说,则是蔑视。

A:“你最近又瘦啦。”

B:“没有啦,是这套衣服比较紧身”。

C:“对对,你看,腰里的赘肉都被勒出来了。”

34、不轻易指责他人,可以让你的人际关系缓和80%

35、当朋友遇到伤心的事,需要你的安慰时,不要秀自己多幸福,学会易地而处,人家需要的是你的安慰和关心,而不是分享你的幸福。

36、如果想劝说某人,先对他们表达同理心,站在他们的角度描述,我明白你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又来因为什么事情改变了想法。让他们对你产生心里认同,这样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37、想要换取对方真心,先想想如何能让他人感受到你对他重视。

38、话不要说得太满,调子适当低点,让自己自在,别人听的舒服。

39、不要总是麻烦别人,比如不停的集一赞,无节制的每日投票,隔三差五的帮忙砍价,在成年人的社会中,自认为理所应当的小麻烦,是最消耗人际关系的事情。

40、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真正的高情商,会让人觉得真诚中有一丟丢的疏离,但跟他相处的时候又很舒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