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都有哪些风俗(清明节的祭祀都有哪些习俗)_清明_清明节_习俗

本文目录

  • 清明节的祭祀都有哪些习俗
  • 清明全国都有哪些祭祀先人的习俗
  • 农村清明节都有哪些差异又有哪些习俗
  • 马上就要过清明节了,你们那里是怎么过清明的都有什么风俗
  • 清明节你们的老家都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的祭祀都有哪些习俗

清明是一部古老民风的诗意长卷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都浸润在诗词歌咏的长卷之中。清明更是如此。《全唐诗》中,涉及有“清明”“寒食”意蕴的作品凡335首,《全宋词》中,更达520首之多,典雅生动、诗意如画、历久弥新。

清明是一部古老民风的传承史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起于西周。唐以后,人们将拜扫祭祖作为寒食节仪范,因寒食节就在清明的前两日,时人遂将拜扫祭祖延至清明。有宋以来,清明节寒食节渐渐合二为一。而清明节的时令又与农历三月三古老的上巳节时间临近,因此,清明节逐渐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中既有寒食、祭扫的习俗,又继承了上巳节踏青游春的习俗。

清明是一阙慎终追远的婉约词

当浩荡春风送来熙和暖意,绵绵春雨洗清天地浮尘,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意华章,一首首、一阙阙以清明为主题的经典诗词,穿越浩瀚时空浮现眼前。或祭祖寻根,或咏叹离别,或踏青游春……有诗的清明节让传统文化更显厚重,毕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之所至,往往发而为诗、为词,既助雅兴,又丰富了节日文化内涵。

清明是一幅异彩纷呈的风俗画

沿波讨源,溯流而上,一幅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风情画以诗词的形式铺陈开来。有遥寄哀思之悲情,又有踏青、赏花、荡秋千之游兴,又有寒食、插柳、放风筝之旧俗,复有游春、雅集、赛诗会之雅趣……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诗词文化,为探索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清明文化风俗,提供了清晰的历史线索。诗意清明里,吟咏踏歌的先贤诗人款款走来、闪现于眼前……

清明是一壶芬芳浓郁的杏花酒

春雨、愁绪、酒家……最合祭拜祖先、追思故人的情愫。“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大诗人杜牧感时伤事的《清明》,堪称清明景物韵律诗画魁首。南宋杨万里看到春风吹绿的野草,淹没了去岁的小径,梨花重又新生,感慨万千,遂作《寒食上冢》:“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于是,万般情愫便婉结成一怀“愁”绪出来。

清明是一曲寄情山水的交响乐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代吴惟信的这首《苏真堤清明即事》勾勒了一幅寻春、赏春、享春,留恋春光至日暮,意犹未尽踏青游的美妙图画。清明节亦名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绽蕊吐绿、游春踏青的好时节,文人墨客岂能不吟咏抒怀呢!宋代程颢携酒踏青,走进芳原绿野,寄情山水,留下《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明代王磐沉醉在莺唱、鲜花、绿野、杨柳、佳人笑的春色里,留下《清江引·清明日出游》:“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透露了时人寒食禁火、踏青赏花、荡秋千的风俗线索。清人郑板桥清明踏青,随口“画”出《春词》一曲:“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全文用67个“春”字,描尽踏青好风光。

清明是一座缅怀先贤的高士碑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明末大儒顾炎武诗赞先贤介子推“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士情怀。介子推是春秋高士,辅佐重耳十九载功成复国、称霸春秋,避国禄于山野焚死柳下,晋文公重耳晓谕全国,每年这日禁忌烟火,吃寒食,亲戴柳以记子推,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人韩翃的《寒食》诗,记载了汉唐延续的寒食、取新火的习俗。“春来日日困春酲,徂岁如驰得我惊。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宋陆游的《春日》和宋陈允平的《琐窗寒》(禁烛飞烟,东风插柳,万家千户),都记载了“清明插柳”的风俗,而此时的“清明插柳”已经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祈福迎祥的春天新希望联系在一起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之《村居》是吟咏风筝的绝唱,随鼓荡春风寄情一纸鸢、一轴线,放飞心情、放飞希望、放飞梦想……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习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借探春写的《风筝》诗,写出了清明放风筝旧俗和风筝断线时的惆怅,感叹人生无常。

清明是一个风花雪月的情人节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天里,在三月三日郑国的上巳节,少男少女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情景宛若浪漫的诗剧: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少男少女,手执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道:“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彼岸芍药,花赋深情,歌咏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咏叹了纯真的爱情。有民俗学者考释:发轫于上巳节的清明节,是最早的情人节,比西方瓦伦丁情人节早了数百年。难怪杜甫踏歌而吟《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清明是一次曲水流觞的赛诗会

《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凡四十一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畅游水畔、祈福雅集。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曲水流觞即兴赋诗。雅集共赋诗37首,汇成《兰亭集》,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酒兴作序……于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自那年的三月三日起,惊艳千载……而清明雅集,遂成士林传统。

诗意清明里,无论是追念先人的悠悠哀思,还是勘破生存与死亡的豁达豪迈,抑或是踏青赏花游春的喜悦欢愉,诗意、哲理、激情皆澎湃其间,总之,带给我们的都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

(作品原创版权,图片来自网络)

清明全国都有哪些祭祀先人的习俗

清明节祭祖扫墓是华人特有的传统,这个自不必提,至于全国各地都有哪些祭祀先人的习俗,六甲番人不敢通过查某百科而胡说八道,只是说说潮汕地区的习俗吧。

一、祭祀扫墓的流程:

潮汕各地扫墓时间虽不尽相同,有在古清明(三月三),有在正清(4月5日清明节当天),也有清明前后的,但基本流程却几乎一样,大致如下:

除草-填土-扫墓-描色-挂纸-上祭-点香-敬福-跪叩-烧钱-奠酒-跪叩-跪叩

二、特有的祭祀仪式:

和全国其它地方不同,潮汕地区保留着完整的上古祭祀习俗,比如三跪九叩头之礼、描色和挂纸,在其它地区就几乎见不到了。

三跪九叩头之礼是在清明扫墓祭祖和家中逢年过节祭祖一定要执行之礼,每次跪地必须叩头三次,行礼时双腿并拢全跪,身子俯下,双手碰地面,与头并列。

描色,则是指用红色油或绿色油给墓碑的凹刻文字图案上色,描色前先将往年的油漆仔细除去,然后清扫漆粉痕,再分别描色,先人姓名一般用绿色油,而墓碑的其它图案则有红有绿。

挂纸,没见过的人们几乎想象不到是什么情况,挂纸,也叫“过纸”,其实就是挂纸条,纸条为细长方形,一般是墓碑上及福神碑上各用石头压着一叠纸条,而墓堆上则均匀地挂满纸条。已经过身的先人墓要用白色挂纸,而健在长辈提前看好的墓地(生基)则用红色挂纸。

挂纸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祭祀仪式,清明时潮汕地区无人挂纸的墓地则意味着孤坟。而挂纸的由来,据说源自古代的寒食禁烟火,寒食节期间扫墓祭祀不敢焚化纸钱而只能挂在墓上,后来清明节融合了寒食节的祭祖扫墓习俗,也将挂纸习俗一起融用了。

至于敬福,是指奉香烧纸钱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公,也就是福神,潮汕人感恩重情,山神土地帮助照看先人墓地,作为后人的当然必须感谢恩情。

而其他仪式其它地方应该都会做的,比如除草,就是清除墓地周围的杂草和小树,填土就是在墓地凹陷之处填上新土,扫墓则指将墓前区域打扫干净,上祭一般会奉上水果、三牲、粿品、饼食等祭品。

三、清明扫墓禁忌:

当代人缺乏仪式感,内心没有敬畏,这是有很大问题的,所幸潮汕地区的人们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其中就包括重礼敬祖。清明扫墓是有很大的讲究的,比如以下禁忌一定要遵守:

1、禁忌拜山扫墓之人:怀孕的妇女、来例假的女性、特定年龄的女孩(16或19岁);

2、着装:衣着要整齐,忌着大红大紫裳裤;

3、扫墓前:宜食素;

4、挂纸动作:身体不好或诸事不顺的人不要参与;

5、扫墓整个过程:忌大声喧哗,嬉笑玩耍,乱跑乱跳,随处小便,忌践踏或评论别家坟墓,不可在先人墓地照相。

6、待墓地纸钱和香火熄灭后方可离开墓地,以防火灾。

以上是六甲番人整理的潮汕清明祭祖扫墓习俗,这个习俗希望能保留下来,以后的潮人也能继承。六甲番人致力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大家关注。

农村清明节都有哪些差异又有哪些习俗

谢邀:农村清明节,与城市里不样,扫墓一定要选在清明这一天,叫正日。不象城市,可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三天。如果是给老祖扫墓的,不管多少子孙,亲戚朋友,邻居都可一起到山上,然后带着拜祭礼物,带着中午在山上吃喝的东西,人们高高兴兴象去春游一样向墓地进发。如果是公婆,父母在三年内去世的,算新墓,就只有自己的儿孙去祭拜,别人也不会随便跟着去祭拜,而且去扫新墓的儿孙们,心情都比较沉重,神情也较哀伤。

马上就要过清明节了,你们那里是怎么过清明的都有什么风俗

感谢邀请。

我们这都是过三天,第一天一百五,第二天大寒食,第三天清明节。

(一)过一百五,今年的一百五是农历二月二十八,是给祖坟添土的日子,听老辈人说,添土就好像是活着的人修善房屋,不能让太阳光照射,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因此人们天刚放亮就起床,带上铁锨,匆匆忙忙奔向自家的祖坟。

(二)过大寒食,吃过早饭,家庭主妇们就忙着调馅和面,包水饺,煮水饺时顺便煮上四个或六个鸡蛋,吃过午饭后,家里的男人们就带上水饺和鸡蛋去给祖先上坟,放香烧纸,寄托哀思。

(三)过清明节,大清早,大门口和房门口两旁各插上两根儿细柳条,然后煮鸡蛋,熬小米稀饭,烫菠菜,烧菠菜,鸡蛋染成红色的,小孩要用烫菠菜水洗脸。在改革开放以前,清明节这顿早饭,是非常丰盛的,主要是能吃到熟鸡蛋。

(四)吃过早饭后,去荡秋千。以前村里孩子多的人家都扎秋千,荡秋千要排队挨号。欢声笑语荡漾在村子的上空。

清明节这天,出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在娘家秋千底下站一站,死他自已男人汉(即丈夫)”,这是以前的风俗,现在早不复存在了。

清明节你们的老家都有哪些习俗

清明前一天叫清萌,也就是寒食节,这一天可以垒坟。清明节祭祖、扫墓。

在家乡还可用茜草煮鸡蛋,煮出来了鸡蛋壳黄黄的,鸡蛋有股清香味。小孩子可喜欢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