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 在你的教学生涯中,你体罚过学生吗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吗
同一个班有人考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责任是老师还是学生
教育有一个原则,就是承认教育对象(学生)的差别性。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尽量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尽量从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并且把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称之为"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的差别性,不仅承认在教育前是有差别的;而且,经过老师教育后,同样会呈现出差别。就像题主提的"同一个班有的人接近满分,有人考不及格"。 这属于正常现象。既不能怪老师,也不能怪学生。
因为,每一个学生智力有差别,基础有差别;注意力有差别,学习动力有差别,所有的差别,表现在考试中,就是有的"接近满分?,有的不及格。"
大家应该承认:再好的老师,也只能教出一个状元,其余再好,也只能考个榜眼、探花,绝对不会同时教出10个状元。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秉持"有教无类"和"因此施教"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教育。
【注】"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都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文中也对"因材施教"作了诠释。此处只对"有教无类"进行解释。[有教无类]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是指人,人原本是"有类"的,譬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尽量清除这些差别。出处《论语·卫灵公》。
在你的教学生涯中,你体罚过学生吗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吗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那时教育环境好,家长纯朴,教师有地位,轻微体罚一下学生,家长大都认可,再加上本人负责学生工作,又年轻气盛,有时难免会对违纪和不学习的学生动动手。
我记得那是一个周一的中午,初三某班的班长跑来报告说,班上有学生的零花钱不见了。我问班长有什么线索没有,班长说据这个丢零花钱的同学反映,他的钱夹在语文书里,除同桌童同学知道外,没有其他人知道,并且钱丢后,童同学就不言不语离开了教室,直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童同学有兄弟姐妹4人,他最小,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他的哥哥姐姐我都教过,成绩优异,十分听话,但他却是个例外,成绩中等偏下不说,还常常做点出格的事来。
我在操场上找到了游荡的童同学,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他一进办公室,我便将门关上,用荆条抽打他的手臂和腿,并询问他钱的下落。他不躲闪,任由我抽打,只是嘴里一直嘟囔着,“我沒拿别人的钱。“由于童同学死活不承认,又没有其他旁证,这件事最后便不了了之。但一周后,童同学却不肯上学了,尽管班主任和我多次上门做工作,他最终还是没有再来学校。
这件事虽过去了30多年,但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痛。我常常反思自己:如果我当时不那么武断,不采取体罚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也许这个孩子的命运就会完全不同。从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体罚过学生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