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材上写教案是否有利于教学有什么缺点和优点?教师就意味着奉献,这句话是不是伪命题_教师_教案_教材

本文目录

  • 在教材上写教案是否有利于教学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 教师就意味着奉献,这句话是不是伪命题

在教材上写教案是否有利于教学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教材上写教案好不好,因人而异。

1.老教师可行

有的地方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要求在教材上写教案,这也是从实际出发,为老师做了一件好事。

对于老教师来说完全可以。老教师工作量几十年,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科都教了多少遍,虽说教材经常改,那也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

老教师对教学重难点,都了熟于心。对教学环节,教学步骤也都清楚明白,在写教案的时候略加修改,就变成了一篇优质教案。

如果让老教师写详案,那也是浪费时间,不如让老师把精力用在其他工作上。

在教材上写教案也不能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灵活多样地处理。

2.年青教师不可行。

对于年青的教师来说,在教材上写教案不大合适。毕竟教材上只能写简案,甚至还是零碎的教案。

特别是新入职的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年青老师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孩子,才有可能把课备好。

年青老师要掌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掌握教学环节。要使用那些教学工具,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反复地斟酌推敲。

年青老师写好教案,还要认真修改,还要请老教师进行指导,还要作二次、三次修改,教材上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地方。

年青老师如果在教材上写教案,也显得凌乱。有时课堂上一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讲起。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教师就意味着奉献,这句话是不是伪命题

教师就意味着奉献,我认为这不是伪命题。(一):社会是一个整体,无论哪个职业劳有所酬都是应该的,但他所创造的价值却服务了社会,人人对社会都有奉献,教师也不例外。(二):教师的职业是造就学生灵魂而不是单一的制件。学生是单纯而又复杂的个体,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志趣,思维方式都不尽同。教师除了完成课时,备课批改,辅导外,还要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家庭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然后才因材施教。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循循善诱的态度,举一反三,深入浅出的方法去培养每个学生的共同信仰,共同信念,不同的理想,不同的才干成为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每天要将所带的学生在脑子里梳理一遍,根据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的场合去谈心,去关怀,去感化掉队生。这些工作不可能以时间计取报酬的,所以这就是精神奉献。(三):教师除了传道,解惑、授业外还要为人师表,感化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深厚的感情,关心学生活,给予经济上的资助,理解学生的行为,给寻正确的指导,包容学生的过失,以情感化校正失误。特别是幼儿教师,给幼儿把屎把尿擦屁股,住校生老师要跟班跟操跟饭,跟睡查铺盖被。如果没有热爱教育的忠心,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是不会选择这一职业的,所以教师就意味着奉献,决不是伪命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