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看了20几本文学著作,怎么思想还是没改变呢
- 新冠疫情期间,在家待着,有哪些影视剧或书籍值得推荐
- 如何看待刘心武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 你认为大陆地区近30年来最经典的十部电视剧是哪些
- 《三国演义》最早的计策是什么结果怎样
- 古代有一种刑法叫:吞金,为什么人吞了金就会死
- 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应该告诉孩子吗
- 阅文集团霸王条约作死,今日头条的机会是不是来了
看了20几本文学著作,怎么思想还是没改变呢
我相信看了20几本文学著作,对你一定是有所影响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肯定有所感触、有所思考,但它们可能很短暂,甚至就那么一瞬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你的思想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而我们对潜移默化的改变是难以感知的,所以就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没有感知的习以为常,然后又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之后又是没有感知的习以为常,如此反复,就算变化很大,但过程中一步步的习以为常,已经让我们真正习以为常,自己无法察觉,正所谓常见则不疑,只有光看开头与结果的人会感到变化之大,过程中人是何其的自然;
所以你读了20本书,就算思想有大变化,你也是没有感觉的,何况20本书并不多,变化不大就更感觉不到了。
读书就是心灵的洗礼,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过分追求最终达到怎样的程度,会使得读书变得乏味,所以顺其自然就好,量变的积累自然能达到质变的效果。
新冠疫情期间,在家待着,有哪些影视剧或书籍值得推荐
一:《左传.昭公四年》中“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苟利二句是林则徐最喜爱,经常吟咏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著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恓性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二:《独立思考》是200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作者金炳华。
三:《圣典春秋》中载有“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人自有恶人磨“告诫人们要守住做人的底线。
四:《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解拜为“君子只要正道得来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
五:《居安思危》(宋)司马光,在安逸的环境里,要时刻考虑到危险降临。
六:《孟子》(先秦)载有“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如何看待刘心武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我在FM听过这书,但没有听完,不过大一的时候看过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所以大概知道他对于《红楼梦后续》的评价。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是有权利续写红楼梦的,但不天马行空、不为蹭热度而故作荒诞是创作者的态度,认清续写是续写、原著是原著识读者的事情。现在也有不少红学认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也是背离了曹雪芹的初衷。
打个比方说,贾母、凤姐对于林黛玉后期的态度,以及薛宝钗愿意假借林黛玉之名嫁给贾宝玉等,很明显后面的四十回和前面的原文态度相差甚远,是不是作者的原意,众人是有争议的。
其一,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不单单是因为与林家的利益关系,更多是因为对自己女儿贾敏的爱。这种没有得到诠释或表达的爱换一种方式落在了女儿的女儿(林黛玉)身上,这也是王夫人对林黛玉有敌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是对于“金玉良缘”,曹雪芹的原文中是有提到薛宝钗的态度,她主动为贾宝玉绣衣服只是她潜意识对这个成为夫君的人选的一种表态,但她本身对于贾宝玉“不学无术,和整天和女人混在一起”的行为是抵触的,而且薛宝钗本身就是一个有欲望有野心的女人,贾宝玉只是她退其次的选择,这并非贬义,哥哥的无用导致了家族的兴亡大事直接压在了薛宝钗身上,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薛宝钗会比红楼其他奇女子更具有男性意识。
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也提到了,这场调包之计的可能性。前面已经否认了调包之计不可能出自于贾母的原因,那么王熙凤的可能性也会随着贾母的因素降低,如果单单只是王夫人策划这一场调包之计,那么这完成率能达到多高可想而知?更重要的一个点是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的木石姻缘是皇帝亲自赐的婚,如果调包之计完成了,不单单是贾元春的事情,贾府又坐实了另一大罪名--欺君之罪。
高鹗在续写中提到了:宝钗代嫁、贾母喜钗厌黛、宝玉出家,林黛玉死法以及因果轮回,在刘心武的续写当中全部都被驳回了。对于宝玉出家,刘心武的态度是尽管贾宝玉对于薛宝钗并无无男女爱恋之情,但事实上以原著贾宝玉的“女子是做的”的惜女情怀,他倒也不至于抛下薛宝钗独自一人去承担贾府的“变天”。
至于林黛玉的死,刘心武认为她是沉湖致死的或者是上吊自杀的。我个人是更倾向于后者的,因为原著中提到了“玉中林带挂,金簪雪里埋”,如果薛宝钗真的是在某个寒夜死去的,(按曹雪芹的写法,这种可能性是高的),那么“带挂”应该是解释了林黛玉的死法。至于刘心武认为“沉湖”是因为史湘云提到了“冷月葬花魂”,应当时的情景,沉湖的死法应该比较仙意,仙来仙去。
我个人觉得原著提到了林黛玉的原身是绛珠草,所以花魂不一定是湖中花魂,而是她本体死后的称呼。这种事情当然是仁者见仁的,反正在这五个点上,我个人觉得刘心武先生的说法是比高鹗更有说服力,其次是更符合贴近原著的,但在词句造诣上,高鹗的文笔功夫确实更高。
刘心武的续写引起争议应该不是他对高鹗续写的质疑,而是他提出了“真事隐,假语存”,书中也确实举证很多他所认为的证据,就这点上我觉得他倒不是糊弄群众,故意不道明秦可卿的身份。如果有看过他的书,会发现他一早就提出了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或者郡主身份,所以贾府对她这个带病之人才格外照顾。如果是因为皇家亲戚被格外照顾似乎完全可以理解。
按照作者的说法,既然秦可卿是寄存于贾府的皇家之人,那么曹雪芹不敢真情实感写自然是情有可原的,皇族祖册找不到记载也可以接受。刘心武还认为曹家受到了康熙的偏宠,而康熙又偏宠前皇后之子,故才有废又立立又废。在当时的朝政看来,康熙偏爱废太子是事实,废太子成为下一任皇上的可能性也极高,那么曹家依附太子党是情理之中。
这件事情就对应到了贾府收留秦可卿并且宽待秦可卿,因为秦可卿与废太子有关。
我刚开始看完的时候,是能被说服的,但后来冷静下来想一想,觉得说不通的点还是很多的。第一是刘心武的续写提到了雍正保留稻香村是因为康熙皇帝讲过--众皇子唯胤禛最像我,如果对于雍正对兄弟的残酷史有了解过的,估计很快这种亲情念头就会被打消了。贾府是不是暗示着曹家这种话说不准,但历史上八九王爷的下场却是有迹可循的。
第二是贾元春并非无脑之辈,尽管她前期深受皇帝宠爱,但也不至于拿整个家族去赌君王之宠。行走在深渊里的人,早已经习惯了步步为营,所以如果她知晓秦可卿的特殊身份,揭晓立功的可能性是高过于替废太子隐藏的。
野史为什么比正史更广为人知,其实就是因为它满足是众人的求知欲又偏偏是众人的盲区,它符合了新闻传播学的标准。如果你相信它就是对的,那它就是对的。只要红楼梦的原著不完整,所有的续写都是主观臆断,只能说是谁更靠近原著,谁更能说服作者,但绝对不会存在续写的原版。
怎么样续写都是会被说的,一个是红学的争议本身就高,其次是续写对于创作者的文学造诣要求极高,能够媲美高鹗续写红楼的词句都很少了,更何况是曹雪芹。探沂的主观色彩本身就很高,再加上很多无法被证实的内容,又加上清朝的政治背景,本身就有点靠近我们所说的“阴谋论”了,所以会引起躁动。
我个人认为,有争议才会有完善,实践出真知,所以尽管刘心武“真事隐,假语存”并不太可信,但也不需要全盘否认了其他比较中肯的说法。以上仅个人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的想了解,建议还是去看一下刘心武先生的续写吧。
你认为大陆地区近30年来最经典的十部电视剧是哪些
我认为最经典的;1,红楼梦,2三国演义,3西游记,4孝庄秘史,5康熙大帝,6环珠格格,7铁齿铜牙纪晓岚,8长征,9水浒传,IO,渴望。电视剧虽多,成为经典却实在太少。五千年的文化,反映的时代却少得可怜。
《三国演义》最早的计策是什么结果怎样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5、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6、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交计中的子计。
8、以逸待劳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蜀军攻打定军山不下,法正及时提出此计。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以西有座宝剑峰,比定军山还高。就劝黄忠抢先夺此山,这样定军山之虚实一目了然,将给魏军带来很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让黄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举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待到敌人倦怠无备,举红旗,黄忠立刻下山击之,必当全胜。后来形势果然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仅夺了定军山,还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此计为蜀国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9、趁火打劫计,属于政治计谋。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这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10、顺手牵羊计,属于军事计谋。关羽死后,蜀吴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掉吴国。可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机会。当时,谋士刘晔曾提出此计:蜀吴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将提兵数万,渡江袭之,魏蜀联合,吴国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让蜀吴争斗,魏国也可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曹丕并没有听从,等到吴国大胜蜀国后,他却错误地出师伐吴,结果一战败北。
11、调虎离山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此计,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诱吕布将妻小与钱粮移屯下祁,从而为后来占领徐州清除障碍。二是骗吕布说泰山孙观等谋反,结果让吕布与陈宫夜间厮杀起来,杀到天明,方知中计。吕布急忙赶回徐州,陈登父亲早已占领此城。三是伪传将令,对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率兵营救。在陈登策应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计使得吕布短时间内丢了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下祁一块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计,属于政治计谋。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及时献此计。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此计,七擒孟获,使得南蛮纳入蜀国版图,也为后来的伐魏解除了后患。
13、笑里藏刀计,属于政治计谋。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谋士逢纪献计。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从中取利。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计,属于政治计谋。董卓把持朝政以后,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各地盗贼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从而让其父子两人火并。最后王允、吕布联手杀死董卓,使汉朝天下得以暂时的安宁。
15、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16、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古代有一种刑法叫:吞金,为什么人吞了金就会死
古代刑罚千千万,“”吞金“”只不过是千万种中及不起眼的一种。比它更狠毒的刑罚有凌迟、腰斩、宫刑、斩首等,各个都能让人感受到人间疾苦。
那什么是“吞金”呢,顾名思义,就是吞食金子。这种方法一般作为自尽的方式,当然不是普通的自尽,使用“吞金”自尽的人无一不是受到折磨后而死的。
我们都知道金子是什么,它属于重金属,而重金属又都是有毒的,单纯的黄金不会使人直接致命,只有跟化学物质反应后产生的金离子才会有毒。
然而“吞金”并不是利用这种毒,而是利用它的比重。黄金比重是很大的,当它进入人体之后,会一直下坠,从而压迫肠道等器官。最主要的是黄金还不会被排出,只能通过手术才能拿出。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身体里有一个不断下坠的物体,一直压迫着自己,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能承受多久。而且这种痛苦不是直接发作的,是一点一点蚕食,由一点痛苦到最后的痛不欲生,所以“吞金”的人往往都是被这种痛苦折磨致死的。
历史上因“吞金”而死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明朝的一位宦官张敏,因保护年幼的明孝宗,怕被仇人报复,选择了吞金自尽;清朝末期有一名将军名为戴宗骞,于1895年因抵御日军兵败而自尽。还有《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延禧攻略》中博恒的贴身侍女青莲,都是因吞金而死的。
“吞金”并不是一种好的自尽方法,更多的是用在刑罚之上,惩罚犯人,如果想自尽的话何不用更简单的自尽方式呢?比如饮毒酒、吃毒药等等。实在是搞不懂那些用“吞金”这种折磨人的方式自尽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资料:
《明史》:敏惧,亦吞金而死。
《中日甲午战争全史》:戴宗骞到刘公岛以后,自知罪不可恕,吞金自杀。
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应该告诉孩子吗
有一次我们阻止了一起潜在的犯罪。当时我和几个朋友在酒吧玩到凌晨3点,一个女孩子在我们旁边,被七八个男孩子包围着。看得出,那个女孩子也就十八九岁的样子,嫩得很,很漂亮,孤身一人。
那几个男孩子,年纪跟他也差不多,但显然不是一伙的。我们当时从晚上11:00开始在酒吧玩,我们来的时候,那个女孩子和那几个男孩子都还没来。
来酒吧自然是来喝酒的,刚开始的场景我没注意,直到后来那几个男孩子围上去之后,我才发现有点问题。那几个男孩子请小女孩喝酒,啤酒洋酒一杯一杯的干,也不知道这个小女孩有什么伤心事,喝得倒是挺痛快的。
大概凌晨3:00,这个女孩子踉踉跄跄的往外走,七八个男孩子也跟了上去。这种情况我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能够在酒吧喝到凌晨的女生并不少见,她们最后往往是被男人带走了。
但是当时的情况不一样,那个女孩子我觉得跟男孩子不是一伙,她出门的时候被几个家伙扶着,女孩子甩了甩手,意思是,她想独自离开。但很显然,那几个男孩子不会允许她独自离开。
我当时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都是男人,这种情况大家心知肚明。我跟几个哥们儿就跟着出去,出了酒吧就是江边,当时是夏天,那个女孩子穿的比较单薄,我们看到一个黄毛搂着她的腰,但那女孩子好像是喝多了,推了几下没推开。
夜深人静的江边公路,这场景很刺眼。我跟我兄弟说,“你觉得这群黄毛会干什么?”哥们说,“要不要现在就把他们干掉?”没想到我们这一说话,让那一群男孩子听到了。
他们集体回过头来看着我们,以挑衅的眼神看着我们。哥们说,“怎么的,想打架吗?”说这话的哥们是个业余拳击手,虽然是业余的,但是那肌肉和个子,还是挺能吓人的。再说这种情况,我还真是不怕。
那群男孩子当时就被唬住了,一个个离开的那个女孩子。我朋友在路边叫了个车,付了钱,然后叫司机把她送回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在那个时候,如果我们结婚早一点,自己的孩子跟那女孩也差不多的年纪。
尤其是女孩子,我觉得她的父母应该告诉她这个世界的真相。就以喝酒来说,一个女孩子在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之前,应该尽量不要接触这样的人事。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父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喝酒。这个父亲为了让女儿知道自己的酒量有多少,对什么酒更敏感,他陪着女儿从这个酒吧喝到那个酒吧,各种酒都喝一遍,通过这种直接方法,父亲让自己的女儿意识到自己喝酒的底线。他并不排斥自己的女儿喝酒,但是把握分寸非常重要。
女孩子在有能力保护自己之前,都很脆弱。在她们懂事的时候,告诉她们社会的阴暗面是有必要的,但是也要让他们意识到,社会上的阴暗和不公平都是客观存在的,还有很多随机事件和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都可能会伤害自己。
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是趋向于某种程度的平衡,所以社会本身可能并不总是符合我们的公平感和正义感。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中任何超越自然平衡的物种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作为人类,我们要用自己的自我意识来理解这种现象,在这个世界,好人和坏人都是存在的。你可以做一个好人,但是要防着坏人。好与坏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如果你选择做坏人,好人就越来越少,如果你选择做好人,坏人就越来越少。
阅文集团霸王条约作死,今日头条的机会是不是来了
我现在担心的是阅文把网文市场翻了个底朝天,剩下的平台并不是想着为网文作者提供更合适的创作环境,而是用一种观望的状态隔岸观火。
如果阅文集团执意贯彻执行新合同,导致大批作者出走,其它平台便适当提供一个仅比阅文稍微优厚一点的合约,拉拢那些无家可归的笔者,这样的行为等于是全行业参与的一场笔者剥削,其后果可想而知。
不是我悲观,而是资本本身就是逐利的,前十几年,电视剧市场以收视率和利润回报为导向的投机环境让整个电视剧行业长期处于劣币驱逐良币的畸形发展之中,这两年稍微有点好苗头回暖,可是整体来看还是不容乐观。而这两年网文ip改变成功带来的利润回报让资本闻风而至,开发ip,签约明星,量产出剧,平台宣发,一整套的资本运作机制已经日渐成熟,如果他们再将网文作者纳入口袋之中,那么之后,追剧狗想要看到优质的非同质化好剧就变成了一种奢望。
因为流水线生产是资本运作最省钱有效的方法,同质化的明星,同质化的剧本,同质化的宣发,想想都觉的恐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