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古诗中表达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是哪句?小儿垂钓的解释_小儿_垂钓_钓鱼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小儿垂钓 小儿 垂钓 钓鱼

本文目录

  • 《小儿垂钓》古诗中表达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是哪句
  • 小儿垂钓的解释
  • 小儿垂钓的古诗意思
  • 《小儿垂钓》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 小儿垂钓的借问什么意思

《小儿垂钓》古诗中表达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是哪句

诗文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此诗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孩童学习钓鱼的场景,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形象的表达了孩童的天真可爱。前两句主要写孩童的样貌和坐姿,后两句写孩童的神情。我认为能表达孩童天真可爱的是“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想象一下,一个孩童聚精会神的学习钓鱼,路人向他提问,孩童怕惊了鱼,只远远的摇了摇手,不做回答,可爱至极。

小儿垂钓的解释

唐诗里的一首,全文来自于《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

全文为: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主要含义是描写儿童生活,一个小孩子聚精会神在水边钓鱼,碰到有人招手打听事情,小孩子怕说话声惊跑了鱼,摆手不肯回话。

细节描写特别到位,小孩子的体态、神情和动作历历在目。

小儿垂钓的古诗意思

《小儿垂钓》的古诗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据传他某天到乡下拜访一位朋友,向正在钓鱼的儿童问路后所作。

古诗按照现代文直译如下: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正在河边学钓鱼,他侧身坐在河边的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行人(诗人)向他问路,他老远就频繁招着手,因为担心鱼儿被吓跑而不敢大声回答。

唐诗需要细品(当然有可能后来人都歪解了诗人的愿意)

第一、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所遇到的这个小儿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此外“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钓鱼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让我们想象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很少照到的阴凉地带,莓苔多说明踩得人少,该处人来的少,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孩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孩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发出声音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儿聪明。小儿之所以用动作来代替语言,是害怕大声说话把鱼惊散。

再来品读下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诗人之后是否走近问路,和这位可爱的小儿如何交流,是诗隐藏的意味了。

作为半个钓鱼爱好者,并且水平一直处于新手阶段,个人认为作者胡令能也是一位钓鱼高手,否则写不出初学钓鱼的小儿这么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歪解下:这首诗提醒我们,如果向钓鱼者问路,请不要大声喧哗,否则他们跟您急。

《小儿垂钓》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小儿垂钓的借问什么意思

借问:向人打听。

释义: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1.蓬头:头发乱蓬蓬的,蓬:蓬乱。

2.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苔:苔藓植物。

5.莓:一种小草。

6.映:遮映。

7.借问:向人打听。

8.遥:远远地。

9.怕:害怕;生怕。

10.鱼惊: 鱼儿因受到惊吓而逃跑。

11.应:应答。

简介: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情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