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的意思)_文言文_学生_小儿

本文目录

  •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的意思
  • 语文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
  •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古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句意:
孔子去东方游学,见两个小孩正在争论,便上前问其缘故。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大得象车盖,到了中午小得如盘盂。难道不是离我们近时大,远时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时令人感到十分凉爽,中午感觉象是伸进了滚烫的热水中一般热,难道不是近时热,远时凉吗?
孔子无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问:“谁说你智慧渊博了?

语文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诵读欣赏里的一则寓言故事。下面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欢迎参考阅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1

  文言文首次进入小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文言文不仅难读(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差异较大)。对于教师来说,教法上也是陌生的。不仅是初次教学文言文,而且面临的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本课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中充当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随时发生改变。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了学生的自信感,不担心他们会有什么怪想法,放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做、去思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性学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教学观念新颖,把原来的口授、设问、解答变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构建知识。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学生对两小儿所持不同观点的依据是否科学产生了疑问,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然后指导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小组,或上网查询、或探师访友、或翻阅书籍、或动手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也更乐意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去创造。最后举行小专题研究成果交流会。这个过程,有力地突破了文本中心、课堂中心,使学习活动成为了学生的创造活动。小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使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得到锻炼乃至提升。

  3、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历史,当一回剧中人,演一演,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产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2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准备通过有效的诵读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韵,品味古文的特质。这也是根据我们六年级组的校改小课题“从读学写,读中感悟”来确定的。

  结合本课特点,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让学生读悟的:

  一、听范读,悟特点

  开课之初,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感悟古文与现代白话文的不同之处,我采用让学生听范读的方法去品味古文的特质。在听我诵读了古文《拔苗助长》又听了录音范读《两小儿辩日》后,让学生畅谈古文给自己的印象。有的说,文言文真难读啊,太饶口了;有的说,听起来也很难懂,不像现代文那样浅显易懂;有的说,读文言文速度很慢,停顿多但听起来很有韵味,有节奏。看来不用老师多讲,在听范读中学生已经完全领悟了古文的特点。

  二、自己读,悟韵味

  古文难读,怎样才能读好呢?我没有把现成的停顿方法展示给学生,而是充分放手,让他们去自读自悟,自己决定如何断字断句才更有韵味,更通顺合理。可以轻声读,高声读,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当然学生读中就有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我又让他们比较着听、读,最后取得一致的认识。

  三、合作读,悟文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文难懂,就更应该多读。随后的读中就重在解读文意了。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读,在分角色中让学生明白人物对话有几次,分别是谁说的,说了些什么。为了更好的了解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我们又进行了分男女生和小组读,在合作读中了解了这个寓言故事。

  四、改编读,悟情理

  为了实现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我想通过小组解读古文的方法,让学生有创意地把自己对“辩日”的.科学道理和对孔子的认识融于其中,把这篇古文改编成白话文朗读出来,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情理。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完成这步的读。

  当天的教学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所有的教学目的,有不少遗憾的地方,但在教学活动中我也更加体会到了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关于引入方法

  本课是有关孔子的一篇寓言故事,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设计引入新课时我发现很多教案都是以简介孔子和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入。但我班学生早就开展了诵读《论语》的活动,也举办过“走近孔子”的主题队会,他们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没有必要再在这节课堂上陈述孔子其人,只需在学完课文后进一步谈谈自己对孔子的新的认识。因此我决定紧扣本课学习的难点认识文言文来设计引入,那样更能突出本课学习的目的,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中,我采用猜谜的形式,诵读了文言文《拔苗助长》,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故事。学生利用以有的知识积累猜出了这个熟悉的成语故事,感到很新奇,新旧互见,拉近了白话与文言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惧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关于诵读时间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因此,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特别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着这样的理念,我在引入课文后安排了两个读的重要环节,读通课文感悟韵律和精读课文入境悟理,但学生在读文时遇到的困难却是我始料未及的。自读抽读全班读,一遍一遍后,学生们仍有些结结巴巴,没有读出我预想的效果,怎么办,预计时间已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吗?不,教学不是表演,是平实的引导和耐心的启发。静下心来,我继续让学生分小组读,并且给足时间让他们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后来在理解文意完成几道习题时我又发现不少学生有一定困难,于是又组织大家反复读悟有关句子。虽然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而没有完成,但我想顺学而导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当然从这节带有遗憾的课中我也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那就是备课时对学情掌握得不够,没有很好地预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将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中国难点,更好地构建新旧知识的连接,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所以激发他们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课堂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关于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1

  《两小儿辩日》是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中学时大量学习文言文作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我的教学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

   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生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

  3、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有以下遗憾:

  1、时间分配得不够好,学法指导处利用了7、8分钟的时间,因此也冲淡了重点;如果能在此节省5分钟时间,“诵读”的训练能更突出一些,同时后面的设计的“谈启示”及“课本剧”表演也能得到展示。

  (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剧情: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恰遇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现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答了两小儿的问题并表达了对两小儿和孔子的敬佩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过多,贪多,贪全:因为这是第一篇古文教学,因此,我总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不如把了解古文以及激发兴趣放在第一课时,这样便更能突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的重点。

  3、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有时语言随意,有时不够严密或有重复学生说话的现象。

  关于课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反思2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块瑰宝。其中很多文章就蕴涵着丰富的哲理。《两小儿辩日》就是这样:通过一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观点不同,也看到了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的孔子。在教学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做到:

  1、倡导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学中提供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的空间。例如让学生个人对照注释读懂句子去尝试探究;不懂之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悟出做人要“诚实谦虚”的道理。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我注重转变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平等交流自主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个别差异,及时给予学生鼓励,促使学生进步。

  3、“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两个层次:(1)读通读懂。通过生自读,合作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对照注释,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学习中能将每一句话读懂,理解全文。(2)读好。创设情境,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自由练读,找同伴互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展示两小儿争辩时生动的场景。这两个层次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层次性。

   这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

  1、对学法的指导不够。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课堂上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这方面我做得不够。

  2、在教学中,似乎有些“重文轻言”。在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言”上显得“轻”:择要释疑,讲解常见的省略、通假字等文言现象方面做得不够;则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文”:品内涵,讲感悟启示等。

  3、在“读”的教学活动中,个别读书的较少,所以学生展示机会较少。

  教学的本质不是展示教师的才华,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活”与“实”相结合,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意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