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贤贤易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贤贤易色告诫人们什么道理_贤贤易色_论语_孔子

本文目录

  • 孔子“贤贤易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 贤贤易色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 都说娶妻娶贤不娶色,为什么漂亮的女人总是受欢迎
  • 孔子《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这两个贤意思一样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如何理解:“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对于娶妻娶贤不娶色,你们有这样的烦恼吗
  • 怎么理解娶妻娶贤不娶色谈谈你的理解
  • 面对当下的不和谐生活娶妻应该娶色还是娶贤

孔子“贤贤易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如果把《学而》比作一堂课,孔老师讲完课后,学生们纷纷发言,那么第三个学生子夏举手发言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1·7)

子夏站起来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曾子说的意思差不多,甚至有点重复曾子的话。后面的几句好理解,但是对于“贤贤易色”,当时的孔老师和其他学生们能听懂,后世的儒生们就有点懵逼了。

先介绍一下子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还记载了《论语》中子夏问学、孔子与子贡对他的评论,以及孔子的教诲等内容,包括可与言诗、过犹不及、君子儒与小人儒。本章没有记载在内。《史记》将其排在孔子弟子第10位。

关于“贤贤易色”的解释,北宋经学家邢昺在《论语注疏》解:“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贤,则善矣。故曰贤贤易色也。谓以尊敬贤者之心去替代爱好美色之心。”清朝的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王念孙说,认为“易”,就是“如”的意思,贤贤易色,犹言“好德如好色”。 朱熹在《四书集注》里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钱穆《论语新解》也从朱子说。杨伯峻解释为: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这一解释,是从后面倒推回来的,即先对待妻子,然后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但是,在古代,特别是孔子时代,对待妻子是绝对不可能放在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之前的。即使后世的“五伦”也是把夫妇放在第三位,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因此,这一解释是牵强的,或者说不对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认为,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改变。在春秋的时候,易的改变暗含着持续的,不间断的改变。色,态度,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贤贤易色换个说法就是“见贤思齐”,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南怀瑾坚决批判古人如宋儒对“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

在《论语》里,“色”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脸色、态度,如“巧言令色”、“色难”。这个意思有二十处之多。一个是女色,如“未见好德如好色”、“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个意思只有三处,包括两处“好德”“好色”。《论语》没有用“色”表示颜色的意思。

此外,色有“变脸色”、“改变态度”的意思,即作动词用,用作“色然”。《公羊传·哀公六年》:“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何休注:“色然,惊骇貌。”《孔子家语·正论解》:“ 季孙色然悟曰:‘吾诚未达此义。’”《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而在后世的《五行》中,则有“色然”这个词的详细使用:(1)同此闻也,独不色然于君子道,故谓之不聪。(2)闻君子道而不色然,而不知其天之道也,谓之不圣。(3)同此闻也,独色然辨于君子道,……是圣矣。(4)同此见也,独不色贤人,故谓之不明。(5)见贤人而不色然,不知其所以为之,故谓之不智。(6)同此见也,独色然辨于贤人,明也。上述前三句阐述对象为“闻君子之道”,后三句阐述对象为“见贤人”,都强调面对君子道、贤人时需要“色然”,否则便是不聪不圣不明不智。另外,《五行》还讲:“见贤人则玉色,玉色则形,形则不亡。”玉色是面对君子道、贤人时,由内而外“色然”的表现。(参考牛鹏涛《简帛零札二则》)

“易”有以下几个意思:一是简单、简易。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3·4)二是指周易。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7·17)三是容易。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14·10)四是改变、改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18·6)

根据以上解释,我们可以说,“易”,就是改变的意思,这一点应当没有疑义,也是其本意。“色”就是改变脸色,可以引申为态度,或者可以直接作态度解,取南怀瑾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解释。在这一章里,“贤贤易色”是一句总括,后三句则是具体解释。因此,对这一章,我们可以翻译如下:

子夏说:“一个人面对君子道、贤人时,要尊重学问、尊重贤人,并且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注重自己的行为,向贤人看齐,做到聪圣明智。事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事奉君主,能够鞠躬尽瘁;朋友交往,能够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跟随老师)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而且有学问、有教养了。”

贤贤易色告诫人们什么道理

贤贤易色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七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就是卜商比孔子小44岁,孔子逝世后,他也收弟子讲学。是一位大学者。

贤贤易色有两种主流解释:一种是朱熹“论语集注”所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朱熹认为人生向来就是向善的,但是由于人的私欲蒙蔽了善性,所以人尊德性,问道学,去欲存真。就是要通过学习贤人的好善为乐精神来更换好色之心。另一种解释为择偶。意思为与妻子相处时,要尊敬他的贤德胜过喜好她的美貌。

现如今的人看到色字,首先想到的是女色,这也可以理解,因为现在好像就剩下这个主要意思啦,其实古文中的色大部分都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色。古文中的色。本意是脸色,就是态度形色。

佛经里也有很多色字,比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意思就更广了,凡是看见都是色,佛学里色乃是生相,亦即表象,并非指女色。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全句的意思是:一个人能够尊重并学习贤者,并且还善于明确和转变好自身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定位。即在家中能够尽心竭力照顾好父母,在社会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与朋友交往时能够做到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然谦虚称自己没有学过什么,但我也能得出他实际上不仅学了,而且还很有学问的结论。子夏最终的意思是在社会中能够正确的把握,转化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其实也是一门学问,一种能力。

都说娶妻娶贤不娶色,为什么漂亮的女人总是受欢迎

生活中,当人们谈到娶妻的时候,人人都会谈到娶贤不娶色,可是临到自己娶妻的时候,往往首先看中的是女方的姿色。比如个子高不高,身材好不好,面容白不白,五官正不正,声音是不是婉转悠扬,姿态是不是优雅,等等,反正一句话,看的只是表面的姿色,至于品德的贤惠,往往不过分的渴求。

声、色,欲也,这是男人的本性。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中,贪婪美色是男人们的本性,没有哪一个男人不喜欢姿色出众的女人的,除非他的神智或审美有问题,所以自古以来美女成了男子求偶的最高标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上的“窈窕淑女”,不正是面容姣好的女子吗?

古人又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由此可见,人们早已认识到了女人姿色的重要性。这里的“才”,除了才能外,重点包含的有“色”的内容,“色”实在匮乏,才要在品德上下点功夫,否则,是不会令男人垂青的。只有那些家境贫寒,自己又长相一般,平平庸庸的男人,在择偶的时候,出于无奈,才会迫不得已娶那些长相奇丑的女子。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做妻子,这是男人们地位的体现,是男人们爱美的表现,这是男人们面子的需要,更是男人们欲望的需求。

孔子《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这两个贤意思一样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野狐试答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语出《论语 学而》篇。

第一个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贤,引申为尊敬;第二个贤是形容词当名词用,意为贤者。贤贤就是尊敬有贤德的人。易色有两种解释:易当改变讲,色当脸色讲,意思是遇到贤德的人就肃然起敬;易当轻视、看轻讲,色当女色讲,意思是看轻女色。

一般多取第一种说法,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更符合原意。这是讲做人,是针对重色轻友、重色轻德的人所说的话,批评一种人、一种常见的现象。《论语》两次出现“吾未见好色如好德者也”的话,一次是孔子针对卫灵公说的,另一次说话的语境不清楚,应当也是有所指,子夏说贤贤易色,显然有着孔子的影响。

读古书要能做到“我注六经”,学习探究经书的奥义,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思想;又要能做到“六经注我”,把经书读活,经书为我所用,读书贵能自出见解,不死读书,这是读书的真正价值,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古今读书人中,我最佩服的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毛泽东,他们把书都读活了,都能为己所用。

如何理解:“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第一部分

  •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
  • “贤贤易色”。“贤贤”,前一个“贤”是动词,后一个“贤”是名词,“贤贤”,就是尊重贤德。
  • “易色”,有两种解释,主流的解释,如朱熹、张居正,都将“易”解释为“移”,替换的意思。则“贤贤易色”的意思是,以敬重贤德的心,来替代喜好美色之心。
  • 孔子讲“好德如好色”,王阳明启发学生探求自我的时候经常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 就像看见美色就喜欢、闻到恶臭就恶心一样,都是自然而分明的反应。
  • 把对美色这样本能的爱,替换为对贤德的分明的爱。

第二部分

  • 第二种解释,“易”,是平易,不重视。
  • 贤贤易色,是指对自己的妻子,重贤德,而不重容貌。
  • 因为下文是讲对父母,对君王,对朋友,都是讲人伦。
  • 所以第一句先讲对妻子,比较具体,也是由近及远,层层递进。
  • 第一种解释比较空泛,不具体。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 “事父母能竭其力”,孝敬父母,不遗余力。
  • “事君能致其身”。“致其身”,就是把自己这一百多斤交出去了,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再麻烦,再艰巨,也不退缩;再患难,再危险,也不逃避。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和朋友交往,守信用。实际上轻于许诺者多,能守信做到的少。要与朋友说的都是着实的话,自己说过的话,不管多久,都不忘记,始终信守承诺。
  •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以上四件,他虽自谦说他没学习过,没什么学问,我也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第三部分

  • 这和前面讲的是一个道理,人伦品格是大本,读书学习是末技。
  • 《论语》第一篇《学而》,讲学习,但孔子反反复复讲你别着急读书学习,而是要读生活,读事,读人伦大本,读日用常行。
  • 人伦品格是本、是厚,读书学习是末、是薄。
  • 若有那厚本,则应事接物,自然无不恰当。
  • 若自以为读过很多书,却不过是浅薄之人,那就舍本逐末了。
  • 想想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学历不高,似乎读书不多,但成就很大的人。
  • 听了子夏的话,你就知道,人家那才叫有学问。
  • 不是读书多就有学问。

对于娶妻娶贤不娶色,你们有这样的烦恼吗

没有这样的烦恼……

有些话不适用所有人

男儿膝下有黄金

求婚不跪吗……

威胁生命你不跪吗……

韩信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

大将军,一国之君,都能忍受的有的人偏不……老子膝盖下面有黄金的!

貌美一定品行不端!能不能一般人

贤良一定丑陋不堪!能不能一般人

总会有个侧重吧,但是另一点也不能如此不堪吧。

这到底是个什么选择题,如果不能一般,我选择死亡,谢谢。

怎么理解娶妻娶贤不娶色谈谈你的理解

娶妻娶贤不娶色,很好理解的,找妻子是一辈子的事,肯定要选一个贤惠的女人做媳妇,妻贤夫祸少。妻子贤慧,夫妻感情也好培养,家庭幸福,人气才旺。

色,是女子的容颜,随着时间的流逝,容颜也会渐渐变老,变丑,最后也归于平庸;贤,是女子的品德,良好的品德会跟随你一辈的事,会给你幸福感带来增值。所以娶妻娶贤不娶色,是择偶最聪明的选择。

俗话说:男人有福福一人,女子有福福一家。贤惠的妻子会给你的家里招福,福享三代。

贤惠的妻子持家有道,上懂孝敬公婆,下懂照顾子女的生活,对外搞活邻居里关,对内体贴并帮撑自己。有这样的女人做伴侣,日子定会过的风声水起。

我的堂弟一表人才,学历也高,海归博士生。他结婚的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妻子,长相与我想像中差的很远,一点也不漂亮。凭他的条件,找个漂亮的女人是不成问题的。他说长相是次要的,看顺眼了都是一样的美,关键是品德好,有教养,知道心疼人,生活相处不累就行。

堂弟慧眼识珠,弟媳很贤惠,对公婆孝顺。每到过年的时候,亲戚们都愿去他家拜年。不论亲戚们贫富,一律真诚相待。事业上,弟媳也支持,堂弟全心忙着科研,对家里不管不顾,所有的家务都是弟媳打理,家里弄的井井有条。有弟媳大力支持,堂弟的事业蒸蒸日上。

男人如果能娶到漂亮又贤惠的妻子,那是他一辈的福气,遇到了就珍惜!愿天下的男人都娶到如意的妻!

面对当下的不和谐生活娶妻应该娶色还是娶贤

你喜欢漂亮的,看着美女开心那你就娶色。要是想照顾你的生活和现实问题就娶贤。遵从自己的内心。这还要人家帮你选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