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菜代表菜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拿破仑如果不进攻沙俄,那他能撑多久_沙俄_拿破仑_俄罗斯

本文目录

  • 辽菜代表菜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
  • 拿破仑如果不进攻沙俄,那他能撑多久
  • 如果不去攻打俄国,拿破仑会不会统一欧洲
  • 苏联最初只是个农业国,二战时几乎成废墟,如何变成超级大国的
  • 俄罗斯帝国为什么一直致力于领土扩张
  • 俄罗斯对领土如此看重,他有过放弃自己领土的案例吗
  • 欧洲面积这么小,为什么这么多国家
  • 从农业弱国到工业强国,苏联为何短短20年就实现了巨大跨越
  • “年少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句用一首歌来表达,什么歌最适合
  • 为什么单身的总是遇不到真爱,而已婚的却很容易

辽菜代表菜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

辽菜是以辽宁省地域为主体菜系的一种统称,清朝宫廷菜、王(官)府菜、市井菜、民俗菜、民族菜构成辽菜的基本框架。主要代表菜有小鸡炖蘑菇、葱烧辽参、茄子炖鲶鱼等较有代表性。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

今天在这里就详细介绍一下辽菜代表人-----刘敬贤刘大师。

1983年11月,在首届全国烹饪大赛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刘敬贤大师制作的“兰花熊掌”。取得满分,一举夺冠,位居全国十佳厨师之首。也正是这次比赛之后,辽宁菜肴异军突起,扬名于世,刘敬贤成为“弘扬辽菜第一人”。

刘敬贤大师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特一级烹饪大师,国际烹饪艺术大师,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荣誉主席,辽宁省饭店协会终身荣誉会长。现为中国烹饪协会元老级大师,中国烹饪协会名人堂大师。

拿破仑如果不进攻沙俄,那他能撑多久

拿破仑如果不打俄国,俄国早晚也会打过来的。

主要原因是:

1.英俄并不好糊弄

英国长期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是“大陆均势”,对于突然冒出来的陆权强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早晚得动手。

在英国看来,欧洲不能出现太强的国家,任何冒头的大国,都有可能受到英国的制裁。而拿破仑帝国疆域空前广阔,是英国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英国想到了沙俄,到时候和俄国联合起来两头夹击,对于拿破仑来说还失去了先手。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2.法国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停手

当时拿破仑帝国建立,但是并不意味着西欧各地就真的心悦诚服了。特别是深受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和地区。

都想联合起来致拿破仑于死地,国际环境如此恶劣,容不得拿破仑不紧绷神经。

而且这些地区根本就没有被拿破仑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所感染,这种冥顽不化的心理促使他们一次次组织反法同盟企图消灭拿破仑帝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拿破仑必须跟吃了秤砣,铁了心,打服打软才可以停下来。

根本就不能停下来!在1814年拿破仑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失败之前,拿破仑共取得5次反击反法同盟的胜利。不断的胜利使得拿破仑帝国不断扩张,仇家也比较多了,就算拿破仑收手不去进攻俄罗斯,其他国家也为找借口进攻拿破仑帝国的。

此时的拿破仑不仅是法兰西帝国皇帝,还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他还分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严重威胁欧洲封建统治。

因为西欧各国不断组织反法同盟,所以拿破仑不能也不可能停下来。只要沙俄和英国存在,反法同盟就会不断形成,直到拿破仑帝国崩溃为止。

综上,就算拿破仑不进攻俄国,撑的时间或许会久一点,但等欧洲反法同盟准备充足,一样免不了大打一场,其结果必定比自己先进攻好不了多少。

如果不去攻打俄国,拿破仑会不会统一欧洲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进攻沙俄,算什么统一欧洲?穿了内衣不穿外套叫穿戴整齐了?

受气拿破仑,就不能不说120多年后的希特勒,这两个欧洲狂人,其目的都是统一欧洲甚至称霸世界,但是都在俄国折戟沉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于是很多人说,特别是拿破仑,你说你当时要是不去沙俄那里找事,现在的法国不就是西欧第一大国了吗?

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如果停下来就能立地成佛,那这个世界该有多和平啊!

关于这点,拿破仑也是深深的无奈,因为穷兵黩武必定失败,但是如果不打别人注定要被别人消灭,你说该怎么办吧?

所以,要打,一定要打,而且要彻底消灭沙俄!

如果拿破仑脑子没坑,进攻沙俄这场重头戏,他是演定了。但是谁都有脑子不好使的时候不是?如果拿破仑不进攻沙俄,他能统一西欧,给法国缔造一个疆域广阔的帝国吗?静夜史认为还是不能,原因如下:

1、英俄并不好搞

在拿破仑进攻欧洲时,拿破仑帝国已经囊括了几乎西欧大陆所有的地区,西欧大陆境内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挑战拿破仑的权威。

但是,在拿破仑帝国的两边,英国和俄国实在看着碍眼。

英吉利海峡虽窄,但是抵挡海军实力并不十分强大的拿破仑绰绰有余。从1940年不列颠之战中英吉利海峡有力阻挡德军的情况来看,英吉利海峡是典型的天堑!

更要命的是,英国一直以来都比欧洲大陆要先进。在欧洲大陆大部分还在封建社会的垄断下龃龉前行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成为欧洲第二个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尼德兰共和国)。

资本主义制度相比于封建制度有更强的扩张性,这决定了英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领先于欧洲大陆。

等到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英国已经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产值空前扩张,具备了更强的国家实力。再加上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天生海军实力较强,这些让拿破仑不敢轻易进攻英国。

而英国虽然改头换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其外交政策中的“大陆均势”政策并未改变。在英国看来,欧洲不能出现太强的国家,任何冒头的大国,都有可能受到英国的制裁。而拿破仑帝国疆域空前广阔,是英国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英国想到了沙俄。

相比于英国,沙俄似乎更危险了一些,因为沙俄和拿破仑帝国陆地相连,这意味着强悍的拿破仑陆军随时可以收拾沙俄。但是沙俄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空前广阔的纵深,有庞大的国土面积,加上高纬度的寒冷,足以让任何想要吃掉沙俄的国家有来无回。

为了扼杀英国,拿破仑对英国实施了最为严厉的制裁,对英国实施封锁,严禁任何欧洲国家和英国贸易,但是沙俄置若罔闻。

一直以来,沙俄虽然落后,但是其骨子里的扩张基因使得沙俄不是在扩张,就是在扩张的路上。此时的沙俄虽然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它的重心仍然在欧洲。从崛起的那一刻起,沙俄就一直以称霸欧洲为目标。而此时拿破仑帝国的出现,严重威胁了沙俄在欧洲的地位,对沙俄的扩张形成了强力遏制,这使得沙俄不得不与之发生激烈的冲突。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英国和俄国关系日渐紧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拿破仑不找沙俄的麻烦,沙俄也会寻找机会和拿破仑开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持西欧的稳定并不容易。

2、法国并不好停

对于希特勒而言,战争如同毒品,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对拿破仑而言,这种情况同样适用。

虽然拿破仑没有采用战争立国的法西斯主义,但是拿破仑也不能停下来。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各党派走马轮换,法国也持续在不断的战争状态。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20世纪的苏俄十月革命一样,对于西欧封建国家而言如同瘟疫,因此极易招致封建社会的西欧各国联合干涉。

当时的西欧国家组成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法国军民同仇敌忾,将敌人驱逐到法国之外。拿破仑上台后,法国继续军事上的胜利,并将意大利、普鲁士等国家和地区纳入拿破仑帝国的版图之中。

虽然拿破仑帝国建立,但是并不意味着西欧各地就真的心悦诚服了。特别是深受封建主义统治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说,这些地区根本就没有被拿破仑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所感染,这种冥顽不化的心理促使他们一次次组织反法同盟企图消灭拿破仑帝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拿破仑必须跟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就不能停下来!在1814年拿破仑第六次反法同盟战争失败之前,拿破仑共取得5次反击反法同盟的胜利。不断的胜利使得拿破仑帝国不断扩张,

此时的拿破仑不仅是法兰西帝国皇帝,还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他还分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

因为西欧各国不断组织反法同盟,所以拿破仑不能也不可能停下来。只要沙俄和英国存在,反法同盟就会不断形成,直到拿破仑帝国崩溃为止。

因为英国的实力强于拿破仑帝国,再加上沙俄的加盟,再加上拿破仑帝国境内不安分的反抗势力,这都决定了拿破仑帝国始终处于劣势之中。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能让拿破仑帝国延续下来,但是以少胜多不可能无限重演,拿破仑帝国的覆亡终归是个时间问题,这和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哪个更优越没有关系!

拿破仑帝国都不存在了,统一欧洲也就无从谈起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苏联最初只是个农业国,二战时几乎成废墟,如何变成超级大国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压根不知道沙俄是欧洲的工业大国。

这就是苏联宣传厉害的地方,似乎它是从0起步创建了红色帝国。

这就和说旧中国一穷二白,什么都造不出一样。

其实,早在清末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很多战舰,包括平远号巡洋舰,都是福建马尾造船建造的。

在苏联成立之前,沙俄是欧洲的工业大国,甚至可以说是强国。

在一战爆发前的1914年,沙俄钢产量为470万吨,是世界第4位,仅次于英美德,比法国还高。

众所周知,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

按照工业总产值来说,沙俄是世界第5位,比法国要低一些,但差距有限。

石油开采量、木材开采量占世界第2位。

棉织品是第3位。

机器制造业第4位。

钢铁的冶炼、铁、铁矿石、水泥的总和产量是第5位。

除了工业以外,其实沙俄的农业也很强。沙俄的小麦、黑麦、大麦等产量,是世界第1位。

大牲畜的头数,是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

实际上,苏联到二战后多年,农业才和沙俄时期产量一样。

可以说,沙俄的工业总量并不低。

大家其实都知道,布尔什维克的骨干就是工人,而不是中国革命的农民。

苏联就是依靠工人获得革命成功,以城市包围农村,最终夺取了政权。

沙俄期间,产业工人有几百万人,而民国初期的中国工人不过五六十万人。

这些工人是苏联革命的中坚力量,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苏联。

自然,沙俄工业也是有缺点,主要是工业技术比较落后,比西欧国家要落后5到10年。

和今天的中国有几分相像,沙俄的战机发动机有大部分必须依赖进口。

这主要是航空发动机是工业技术中要求最高的,沙俄难以制造世界顶级的发动机,只能购买。

同时,沙俄缺少一些精加工的机械和加工技术,导致生产的产能受到限制。

比如沙俄莫辛甘纳步枪生产数量,在一战期间有很大的不足。

这导致一些沙俄军队缺少步枪,尤其是大溃败损失百万兵力以后,武器补充非常困难。

美国为了支持沙俄,曾经让威斯汀豪斯公司和雷明顿公司去生产莫辛甘纳步枪。

然而,这两家公司比沙俄的兵工厂,产量要高得多。

美国公司认为莫辛甘纳步枪并不难制造,应该是沙俄缺少精加工设备,他们的流水线也不合理。

其实,一战中的沙俄,能够自产从战斗机、战列舰、重炮、重机枪在内的各种重武器,轻武器的生产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稍后,沙俄还生产了自己的坦克。

这客观说明,沙俄的工业基础还是不错的。

苏联的发展并不是从0起步,而是站在沙俄雄厚的工业基础之上。

其实大家读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就知道,保尔本来就是工人。后来苏联建立了多年,保尔去哈尔科夫的工厂做干部,工厂使用的仍然是沙俄时代的机器。

俄罗斯帝国为什么一直致力于领土扩张

因为扩张是一种习惯,跟吸毒一样,难以戒除。

今天的俄罗斯,领土面积达到空前的1707万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而在更早时候的沙俄和苏联时代,国土面积达到了惊人的22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和整个北美洲相当。

而在更早时期的15世纪,俄罗斯还只是东欧平原上以莫斯科为中心,面积数万平方公里的公国。

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联邦,400多年时间里,俄罗斯领土扩张400多倍,和俄罗斯竞争的国家很多都被打回原形甚至彻底灭亡,而俄罗斯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那么,为何俄罗斯热衷于领土扩张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地理位置先天不佳

俄罗斯的最大特点就是冷,即使领土面积广大,纬度也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要高。

所以,寻找温暖的土地和暖水港是几百年来俄罗斯人的不懈追求。

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的扩张开始加速,继击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后,俄罗斯并未满足,而是向其他方向继续努力着。

1643年,沙俄侵入黑龙江,将魔爪伸向黑龙江流域。随后在1685年遭到清朝反击,被迫签订《尼布楚条约》,退出黑龙江。但俄罗斯寻找太平洋出海口的目标没有改变。1860年《北京条约》,俄罗斯如愿取得外东北共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将朝鲜半岛以北所有海岸线全部夺走。

不过俄罗斯在太平洋上仍旧没能找到合适的暖水港,来自北太平洋的千岛寒流使得北纬43°08′的海参崴依然在每年有三个月时间的冰冻期。于是俄罗斯又将目标瞄准了更南方的旅顺。虽然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战争让俄罗斯退出东北,但直到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还想通过建立中苏联合舰队的方式觊觎旅顺。

在黑海方向,俄罗斯的扩张就更加猛烈了。从1676年开始,俄罗斯和垂垂老矣的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周边前后进行了12次战争,一直持续到1921年土耳其独立。不过沙俄在黑海周边的扩张并不顺利,特别是土耳其海峡始终在土耳其的手中,再加上英法等国家的干涉,俄罗斯依然被牢牢锁在黑海。

时至今日,俄罗斯最自由的港口居然是北极圈中的摩尔曼斯克,这是因为北大西洋的存在。剩下的大部分土地,俄罗斯依然处于冰天雪地中。

今天的俄罗斯,尤其是远东地区资源丰富,但历史上这里是其他民族没有欲望征服的区域,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扩张近乎白捡,这使得俄罗斯国土面积空前广大。

所以直到今天,俄罗斯依然在想尽一切办法向南推进。

2、领土扩张生存有道

历史上的俄罗斯,虽然尚武,但不善战,虽然扩张势头猛烈,夺得的土地很多,但俄罗斯在历史上取得的胜仗确实不多。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俄罗斯历史上因农奴制导致的落后状态紧密相关。

因为俄罗斯国土面积太过庞大,使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吃掉它。而英法等传统欧洲列强在国力上又远远强于俄罗斯,这就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

虽然俄罗斯打不赢西方列强,但西方列强同样难以彻底消灭俄罗斯。虽然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俄罗斯也有一颗膨胀的心。

因为继承自蒙古的扩张传统,俄罗斯从扩张初期就建立起了权力高度集中的独裁体制,这使得俄罗斯相比于西欧国家缺少动力;再加上自基督教分裂,俄罗斯将东正教作为国教后,俄罗斯一直不被西欧国家接纳,这让地位尴尬的俄罗斯长时间接收不到西方国家的发达信号,俄罗斯在农奴制度的枷锁下龃龉前行。

这样一个缺少活力的国家,缺乏先进的生产力因素,俄罗斯只能通过抢夺他国实现财富的增值,比如鲸吞西伯利亚后获得海量的毛皮。

最重要的是,当扩张领土成了俄罗斯的习惯,俄罗斯就会陷入领土扩张的循环中难以自拔。历史上的俄罗斯,但凡领土扩张,必然相对兴亡。反之,当失去领土,俄罗斯就会一蹶不振。

普京曾说:“俄罗斯的边界没有尽头”。领土扩张已经融入了俄罗斯的血液,成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所以,领土带来的巨大收益,以及领土扩张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塑造,使得俄罗斯成了噬土成性,无土不欢的国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俄罗斯对领土如此看重,他有过放弃自己领土的案例吗

我们知道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嗜土地如命的国家在领土问题上一向是有进无出,因此俄罗斯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大肆扩张领土,但是即使是俄罗斯也有不得不放弃领土的时候!

实际上在沙俄帝国时期俄罗斯虽然大肆扩张可是也有吃瘪的时候,比如在雅克萨战役中被中国清王朝击败,于是不得不吐出部分被其侵占的中国领土。

当然了等到中国衰弱的时候这些领土又被其尽数侵占,而且中国还损失了更多的领土影响直到现在,试想这些领土还留在中国的话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肯定会更好。

不过沙俄帝国吃过的最大亏不是雅克萨战役而是克里米亚战争,由于沙俄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不得不归还土耳其等国部分被占领土不说还丢失了阿拉斯加州。

原来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沙俄帝国非常害怕英国会出兵占领其美洲殖民地,再加上当时其美洲殖民地还处于亏本经营时期,于是就将这块殖民地以72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了美国变成现在的阿拉斯加州。

这可以说是沙俄帝国乃至俄罗斯历史上放弃的最大一块土地在领土上吃的最大亏了,毕竟苏俄在一战时期将百万平方公里核心领土割让给德国的《布列斯特和约》没有兑现过,而苏联又并不完全等同于俄罗斯,因此苏联解体算不上俄罗斯在领土上吃了大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占领克里米亚等地区又扩张领土了,其他国家想要要回自己本来的领土却是千难万难,要知道日本要拿回北方四岛的图谋至今都没戏,唯一从俄罗斯手中拿回部分失地的就是我们国家了,通过谈判我们最终拿回了在中东路事件中失去的黑瞎子岛等领土的一半!

欧洲面积这么小,为什么这么多国家

当今的欧洲各国版图还都是经过二战和冷战的大洗牌以后,最终整合好的,以前比这还乱。即便在咱们看起来,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分布着近五十个国家,已经显得很挤了。

不过,要放到中世纪的欧洲再瞧瞧,早前13世纪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大约相当于当今德国全境+波兰西部+奥地利约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林立着330多个邦国,个头小的,实际控制范围也就跟一个大学校园的面积差不多;即便是到了近代德国统一的时候,此地还还挤着38个大小邦国,其中最猛的一个叫做普鲁士。


实际上,欧洲也曾经有过接近大一统的时代,比如古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还有后来的东西罗马帝国,除了拜占庭被奥斯曼暴力强行“继承”了外,其他几个大帝国最终都无一例外的走向了分裂。

这主要还是跟欧洲的民族成分、治理习惯、宗教的排他性和近代民族国家理念有关。

首先,欧洲缺乏一个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强势民族。

在咱们看来,可能,这些操印欧语系的欧罗巴人种,五官立体,肤色浅,身材普遍较高大,不都是“西洋人”嘛。但其实,细看看,这些他们的相貌、身材和毛发甚至民族性格,确实各具特色,按血统划分,是非常复杂的。

就拿英国来说,英格兰主要是盎格鲁-萨克逊人,北部的苏格兰和西部的威尔士多为红发土著凯尔特人的后代。尤其是苏格兰人,自始至终都没怎么消停过,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搞独立”,这显然离不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

还有法国,号称自己是高卢人;西班牙人主要为伊比利亚-凯尔特血统;意大利是伊特鲁里亚人—拉丁、希腊血统;东欧则属于斯拉夫人的地盘。

可以看出,欧洲境内民族众多,且实力相当,没能出现一个像汉族、俄罗斯族这样的拥有绝对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以,不存在公认的老大,自然也谈不上统一了。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即便是咱们中国的汉族,南北东西的差异也很大。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长相和外形甚至生活、语言习惯各异的人们都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汉族人身份,而放到欧洲,像同属德意志民族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除了短暂的第三帝国时代,则一直属于两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呢?

这方面,还得感谢秦始皇和孔子两位老人家。

体制上,秦始皇搞了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集中了军权和财权,开创了盐铁专卖制度等等,这些大一统的举措,影响了后世数千年。

而孔子那一套理念,又特别强调上下级的尊卑观念和“服从性”,成了维护大一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比欧洲,一直搞领主制分封制,各领主相对独立,有财权和兵权,国王带着大诸侯,小诸侯又跟着大诸侯,相互之间靠着契约精神维持秩序。

中世纪的欧洲,主要是由大小不同的城邦组成,城邦周边多山地、河流,地理环境相对隔绝,加上交通方面的限制,进而衍生出了不同的语言文化。

很明显,地理的破碎性导致了欧洲没有关中河北这样的易于统一的王者之地,核心区的“不连贯性”,导致了即使艰难统一后,也维持不了多久。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地中海就是欧洲各国的主要交通枢纽,连接着不同的城邦。那么,为降低贸易,文化交流的沟通成本,统一的语言——拉丁语应运而生。

所以,可以说,现如今欧洲地区的语言文字,几乎都是拉丁语的地方化。同时由于环地中海工商业文明的发展,契约精神也在这里诞生,成了欧美的一个重要文化背景,并延续至今。

在契约精神的背景下,欧洲各民族都有着相对独立的身份认同,即便是语言文化和民族血统比较相近的民族之间,也仅仅属于较为密切的“合伙人”关系而已。

这使得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各国均势为主,不太具备成为统一国家的基础。

再往后,随着工业文明来临,欧洲各地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开始形成“民族国家”这一理念,所谓的欧洲多民族“大一统”,就更不可能实现了。


另外,欧洲较为复杂的宗教环境,也让其很难实现统一。甚至在欧洲的某些地区、某些特定的时代中,人们对宗教的认知可以超越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

从中世纪到近代,原本同信一个上帝的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不相容性,曾经引发过多次混战。发展到现在,这两者之间的恩恩怨怨似乎已经被后人看开了,但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隔阂,却又越来越深,像巴尔干半岛的前南斯拉夫,在苏联解体后也陆续分崩离析。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的巨大隔阂。即便按血统算,无论是穆斯林还是基督徒,此地的主体民族几乎都属于南—斯拉夫人。

最后来张图,大家自行品品吧。

从农业弱国到工业强国,苏联为何短短20年就实现了巨大跨越

资本的原始积累永远是血腥的。西方列强:英法美德意通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的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个过程用时近百年。

前苏联底子薄,又没有殖民地可以掠夺,但依然在短短的20年,完成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巨变,

归根结底三个方面因素:一个强势的领导者,一个不择手段的发展计划和两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一 强势的领导者:斯大林,他是苏联之福,但他是苏联人民之祸。

  1. 强势,铁血,残酷。用这三个词贴在斯大林身上,作为他的标签。苏联这个国家应该感谢斯大林的出现,正是由于斯大林的出现,才将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
  2. 从1924年到1953年,将近30年的执政生涯。让斯大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这个国家进行改造。
  3. 我们不可否认斯大林对苏联这个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同样因为这对国家深厚的感情让他将人民的利益放在了一边,将国家与人民对立。
  4. 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间:378万人受到镇压,78万人被枪决。220万民众被饿死,4600万人在苏德战争中被杀害。
  5. 他是一位英雄,因为他履行了保家卫国以及让国家强大的使命。他是一位刽子手,因为他在让国家强大的过程中,将人民的利益完全扔到了一边。

二,一个不择手段发展的计划。

  1. 当不能靠掠夺其他国家和人民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斯大林选择了掠夺本国人民的利益,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2. 1928年到1932年,苏联实行了第1个5年计划:发展农业集体化。不承认私有制,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土地上的一切产出收归国家。
  3. 集体农场的数量由1929年的5.7万个增加到1931年的20万个以上,大批农民的土地被剥夺。
  4. 国家拥有了大量的农产品储备,第2个5年计划便应运而生。1933年到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煤铁钢,发电站矿井油田,一切与重工业有关的产业放在国家发展的第1位。
  5. 到1938年的时候,苏联的钢铁产量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建立,快速实现了城市化发展。
  6. 有了粮食有了重工业作支撑,1938年开始第3个5年计划,便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到1941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成为了世界第一。苏联形成了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的一个畸形怪物。

三,前苏联快速发展的两个机遇。

  1. 第一个机遇:1929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绝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失业,工厂停工,设备变成了白菜价。
  2. 而拥有大量物资的苏联,便能够调集全国的物资进行大规模抄底。以及人才引进。据统计有十多万欧美工程师在此期间来到苏联。
  3. 第二个机遇: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二战后的赔偿让苏联财大气粗。二战胜利后,苏联仅从东德国就掠夺了5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以及大量的设备物资。
  4. 1950年的汇率一美元等于四卢布。50亿美元约等于200亿卢布。而当时一辆t34坦克的造价大约为10万卢布,这些赔款能建造20万辆t34坦克。

四,畸形的发展必将引起以后的崩盘。

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前苏联,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甩在了一边。最终导致了1991年苏联解体。现在是2019年,解体将近30年,前苏联加盟国的国力一直没有恢复。

“年少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这句用一首歌来表达,什么歌最适合

比如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年少听不到意思,到了三十多岁便能知晓这首歌的意寓,歌词写的确实是光阴岁月的故事。经典旋律,讲述生活舞台的众生过往的光阴。

为什么单身的总是遇不到真爱,而已婚的却很容易

单身难觅佳人,已婚偶遇真爱

楼主的问题虽然不符合一般人的认同,但是我却有话要说。这确实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而且生活中有很多同样的例子。

单身,言下之意就是一个人,还没有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没有遇到一直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处于这个时期的男女,对于爱情充满了各种期待和向往。有一类人经历过了恋爱,甚至婚姻,但是很遗憾,没有继续走下去,没有继续爱下去,总之最后还是剩下了孤零零的一个人继续龃龉前行。有些人在恋爱中受伤了,有些人在恋爱中后悔了,有些人在恋爱中成长了,这些经历过恋爱体验的人,在伤心难过之后,依然会对爱情保持憧憬,但是在感性的同时也变得理性,开始理智的对待感情。正所谓想的多,压力大,那种所谓的一见钟情不再相信,而爱本质上就是一种感觉罢了。

还有一类人没有经历过恋爱,没有体会过心动的感觉。在小说中,影视里,生活下,看到过轰轰烈烈的伟大爱情故事,被感天动地的生死爱恋虐的一塌糊涂,对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幻想着自己的爱恋和情人的出现。往往这个时候,她们被爱情冲昏头脑,感应电流充斥身心,无法辨别恋爱中的是非对错,经常成为爱情里的牺牲品或者附庸品。在自以为是真爱的爱情里被真爱蒙蔽了眼睛,徘徊外真爱的心门之外。

而对于已婚的人士来说,他们经历过恋爱,经历过婚姻,感受过轰轰烈烈,感受过平淡无奇,在爱情的大海里风浪见过,晴朗见过,可以说是爱情里的水手,经验丰富,淡定理智。他们更加懂得什么是爱,无论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别人,他们往往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不是吻合自己的那个人。同时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婚姻的磨练,会变得更加懂得人心,懂得珍惜,懂得相处,懂得成熟,因而更容易吸引别人,也很容易被人吸引。在这种情况下,遇到真爱的概率和成功率就大大提升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