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以夷制夷与北宋和南宋的联金抗辽和联蒙抗金一样吗你怎么看?李鸿章当政时期,清朝有比以夷制夷更好的妙计吗_以夷制夷_花押_沙俄

本文目录

  • 李鸿章的以夷制夷与北宋和南宋的联金抗辽和联蒙抗金一样吗你怎么看
  • 李鸿章当政时期,清朝有比以夷制夷更好的妙计吗
  • 四大发明的说法是谁先提出的,中国古代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吗
  •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为何只签一个“肃”字,什么意思
  • “汉独以强亡”是什么意思
  • 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算不算李鸿章“以夷制夷”的成功

李鸿章的以夷制夷与北宋和南宋的联金抗辽和联蒙抗金一样吗你怎么看

无论是李鸿章的以夷制夷还是两宋的联金抗辽、联蒙抗金都是国家军事不强的无奈选择。

北宋联金抗辽,最后导致北宋灭亡

北宋和辽国之间的最大矛盾点在于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总体上从辽西到山西北部的燕山山脉,这本是中原农耕民族和塞外草原民族的天然分界线。由于游牧民族天生的侵略性,所以农耕民族依托燕山山脉,建立其坚固的防线,保卫自己的文明,也就是著名的长城防线。秦始皇修建长城以来,中原王朝强大时依托长城对外塞外发动进攻,衰弱时则依托长城进行防守。所以说长城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这样一条防线,在五代的后晋时期居然丢了,原因就是后晋的石敬瑭为了对付后唐而结好辽国,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辽国,从此辽国占据了对中原王朝战略主动权。后周到北宋时期,后周世宗柴荣、宋太宗赵光义等曾先后三次发动对于燕云十六州的北伐战争,但是仅仅收复部分地区,大部分仍旧牢牢掌握契丹人手中。

终北宋一世,对燕云之地碎碎念想要夺回来,宋太祖甚至专门设立封桩库,作为收复燕云之地的专门资金,到北宋徽宗时期,女真在辽国东北造反,为了更好打击辽国,女真人提出与宋朝联合打击辽国,于是宋徽宗终于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巨大诱惑之下,撕毁了与辽国的澶渊之盟,然后进攻辽国,但是在女真不断重创之下的辽国仍能够击败宋军,最终北宋被迫花费巨资赎回燕京(现北京)北宋攻辽反而在女真面前完全展示了自己的虚弱。

北宋东京陷落引发了靖康之耻

而眼见北宋虚弱,女真灭辽后,再次南下进攻北宋,最后灭亡北宋,掳走徽钦二帝,留给中原王朝的是耻辱的靖康之变。

南宋联蒙抗金,最好导致南宋灭亡

女真的金国灭亡北宋后,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但是宋金之间国仇家恨,南宋层组织过两次北伐,但是虎头蛇尾都以失败告终。金国也组织过大规模的南征,但是仅仅止步于长江边上,最后两国仍旧是长期对峙。

蒙古人崛起之后,不断进攻金国,金国丢失了东北、后来连华北地区也丢失不少,为了躲避蒙古的进攻,金国将都城从中都(北京)迁到东京(开封),于此同时女真人天真的以为他们北方领土可以被蒙古人的夺去,那么也可以从南宋身上找回来,于是竟然发生宋金冲突,而本来南宋正纠结于是否联合蒙古进攻金国,金国此举加速了南宋的选边站队,于是南宋和蒙古开始一起进攻金国,应该说这次南宋打得还不错,南宋将领在孟珙在进攻东京的战役发挥出色,也算是给北宋报了仇。

金国后期仅局限在中原一带

可是金国灭亡后,南宋不得已直接面对强大的蒙古,13世纪蒙古是世界的噩梦,南宋也无法抵抗蒙古,虽然南宋进行顽强的抵抗,甚至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但是还是未能挽回被蒙古灭国的命运,而在蒙古军与南宋水军的崖山一战,绝望的南宋数十万军民全部蹈海自杀。

清末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最终却引狼入室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倾尽心血打造的北洋海军、淮军陆军、旅顺防线全部灰飞烟灭,而老李还被迫受到清政府指派到日本与日本人签订屈辱《马关条约》不仅赔偿日本军费2.3亿两白银,还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并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

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提出利用沙俄和日本之间的矛盾,拉拢沙俄来牵制日本的以夷制夷方略,1896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出席沙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仪式,并与沙俄签订了同盟性质的《中俄密约》包括在东北建立中东铁路等内容。

1896年李鸿章访问沙俄

然而《中俄密约》墨迹未干,1897年沙俄派出军舰强行占领辽东的旅顺港,随后强迫清政府强租了旅顺港,从此掀起了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德国人强租胶东、英国强租威海、法国人强租广州湾、意大利人要强租三门湾......

而1900年义和团事件爆发后,沙俄则充当八国联军侵华的急先锋,不仅从参与八国联军的天津登陆进攻北京,而且还由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但是总司令组成18万大军组成的军队在1900年几乎占领了东北全境。

1900年占领我国东北沙俄侵略军

1901年清朝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其他国军队纷纷撤兵回国,但是俄国人却赖在中国东北不走,意欲长期占领,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政策,终于造成了引狼入室的后果。

对于沙俄抢占东北的无赖行为,清政府被迫通报给日本,日本认为沙俄严重侵犯了它的利益,于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最后由日本人驱逐了东北的沙俄人,但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从此日本人开始在中国东北尾大不掉。最后终于酿成了九一八事变新的国耻。


所以所谓的以夷制夷都是政府的无能的表现,将攸关于国家存亡大计的国防事业,寄托于敌人之间的互相攻伐,是绝对错误的,所以国人当自强,只有自己的军队强大,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李鸿章当政时期,清朝有比以夷制夷更好的妙计吗

有,那就是实行改革,而且是深彻变革,李鸿章当政时期,清朝正在洋务运动,但是洋务运动改革力度不够,尤其是只许官办,不允许民办,使得清朝无法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

其实清末新政办的就比较彻底,把清末新政的大部分内容,提前几十年改革,大清早就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实现工业化,渐次引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甲午战争若是爆发,清朝这个工业国吊打日本这个农业国,日本一战而亡。

以夷制夷,非长久之计,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四大发明的说法是谁先提出的,中国古代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吗

四大发明的说法当然是中国人提出并被过去的西方承认和接受的!只不过今天的美国极其走狗为了贬低诋毁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又妄想否定这一切!!!

因为,中国发现并发明这些东西的时候,西方还在吃土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研究发明这样的思维!!而中国古代发明的地动仪等自然科学观察仪器及工具和遗迹,更是在科学研究、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实现发明的!!!中国这些科学探测仪器出现的时候,西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科学研究!!!而且科学研究这个词相对中国的发明创造,其本身都是千年以后才出现的词汇!!!

必须提醒你知道的是,西方科学思维起步于文艺复兴,而西方文艺复兴却又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启迪!尤其是永乐大典(中国的百科全书)传入西方后真正启迪了西方科学思维的发生、发展!!!否则,西方可能至今还继续束缚在野蛮的宗教农奴的愚昧思想之下!!!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为何只签一个“肃”字,什么意思

严格的说,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写的并非是“肃”字,而是一个和“肃”字有些像的花押。

现在网上确实有一种说法, 说李鸿章在签署《辛丑条约》时,在最后签名处没有写自己名字,而是写了一个“肃”字,这是因为他是代表清政府去签署这份不平等条约,所以不愿意写自己名字来担负这个骂名,才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一起,形成了这个“肃”字。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李鸿章这个签名其实是他用了很久的花押,并非临时起意写的。

所谓花押,指的是中国旧时的一种签名方式。我们都知道,在文件或是信件的最后需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古人也不例外。而这种签名因为写的频率很高,所以到了后来往往越来越熟练,笔画常常会连在一起,形成一种有些类似草书的独特写法。

当然,这种签名只是看上去有些像草书而已,实际上往往是根据个人喜好和书写习惯而成,因此每个人写出来都会具有自己的特点。甚至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特点,在签名时还会故意少写、多写几笔,让这个签名看上去变成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特殊符号。

这种写法,其实就有些像现代的个性化签名,古代则称之为花押。

花押的好处是这个签名并不同于普通的文字,如何书写和其中的细节,往往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其他人极难模仿,具有一定的防伪性,更何况花押看上去比普通签名更有个性,所以从三国时期出现以后,就很快流行了起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有自己特色的花押。

当然,也有一些人的花押比较简单,只是单纯为了彰显个性而已。比如说宋徽宗赵佶的花押就很简单,看上去有些像“天“字,有些像“下“字,又有些像松散的“开“字,没几笔。但是其实际上这却代表了“天下一人“四个字,这含义显然比防伪更重要。

而李鸿章的花押也已经使用了很久,在他早年的文件、书信上,都可以看到这个类似“肃”字的花押。比如说下面图中这张《马关条约》中李鸿章的签名,就是这个类似“肃”字的花押。

至于为什么李鸿章使用这么一个花押,说法不一。有些说这是把“李鸿章”三个字写在一起而成,有些人则是说李鸿章的封爵是肃毅伯,因此把自己签名写得像“肃”字。但是具体什么原因,恐怕只有李鸿章本人才知道了。

另外要说一下的是,其实在《辛丑条约》上签字的庆亲王奕劻,他写的签名其实也是一个花押,看上去只有一个字而已。

所以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只是正常签了一个花押而已,并没有什么太独特的用意。

“汉独以强亡”是什么意思

东汉末年跟一般朝代不太一样,一般朝代到了晚期基本都是各地起义不断,更甚者有外敌虎视眈眈,而这时朝廷基本上因为皇帝昏庸或官员腐败导致国力很弱

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算不算李鸿章“以夷制夷”的成功

先说结论:当然不算。

民国报人、军阀史专家陶菊隐先生对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政策曾经有一个非常精当的形容:

什么叫做以夷制夷呢?打个比方说,一个强盗打进大门来了,你抵挡不住,就不妨把全屋子的边门,后门统统敞开,再引进一批强盗来,让他们你争我夺,造成一个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吞的局面,以为就可太平无事了。

说白了,这个所谓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虽然不是什么对外不抵抗的投降政策,但是也基本上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摆布,人家想帮你就帮你制一下,不想帮你你凭什么让人帮你制夷呢?

回到题目里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先简单叙述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马关条约中有一条是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然而当时的俄国正在盯着这块地盘儿,辽东半岛属于中国,俄国还可以在这块地盘上指手画脚,如果一旦划给了日本,将会大大损害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权益,于是俄国联络德法两国出面打抱不平,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当然,中国需要为此付出三千万两的赎辽费。

和三千万两银子比起来,当然是辽东半岛更为重要,这一看,这是李鸿章的以夷制夷政策获得了成功,靠着俄国德国法国的施压收回了在谈判桌上怎么都拿不回的辽东半岛。

然而,俄国就真有这么好心吗?俗话说得好,西山老虎吃人,东山老虎未必不吃人。日本想要占中国的便宜,俄国就不想吗?俄国肯出面这么干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在中国的利益。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之后没多久,俄国就迫使清政府将大连港、旅顺港租给俄国做军港,事后其余列国有样学样,英国要强租威海卫,德国强租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说到底三国干涉还辽也不过是把辽东半岛从一个强盗手中转到另一个强盗手中罢了。

从这个方面来看,三国干涉还辽显然算不上李鸿章以夷制夷外交政策的成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