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人说妥协在西方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在中国人眼里“妥协”是“投降”的代名词,你怎么看
- 缴械投降的拼音
- 战俘与投降有什么区别
有人说妥协在西方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在中国人眼里“妥协”是“投降”的代名词,你怎么看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什么叫投降?那就是无原则的屈从于对方,逆来顺受,让对方把自己当作一条枪使,违心的做自己不愿作的事。
那么妥协却意味深远,有表面的,有暂时的,有在较远的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的,当然也有久远的。它是出于自身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战略考量!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毛主席采取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中的“敌进我退,““进行战略后退,“这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作出的一种战略用兵之道。表面上看似怕了,妥协了,实质上我们的胜利就蕴含其中!当时的那种与敌人面对面的阵地战,堡垒战,貌似强硬,绝不妥协,却让我们得不偿失!
妥协关联着利益,忍让出于目的。妥协与忍让往往表现于眼前自身没有抗衡的条件和能力,或者此条件与其能力于加强,为抗衡未来更大的强者作准备,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作的一些权宜之计。
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打死人抵命,哄死人不抵命。这些俗语中均含有妥协的意思!
妥协可以使对方伤失斗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深谋于思维中的软刀子,它比強硬更可怕,让你在睡梦中败的一塌糊涂!
妥协与投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相提并论。
当然,那种无目的,没有为长远利益老虑,无原则的妥协,只能是一种怯懦的表现!
缴械投降的拼音
缴械投降的拼音为 jiǎo xiè tóu xiáng
意思是交出武器,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多指战争形势明朗主动变节对立阵营的行为。
联合式结构,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等,含褒义词感情色彩。
语出陈登科《风雷》:“(祝永康)单枪匹马,冲入敌人的师部,活捉敌师长,迫令全师缴械投降。”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俯首称臣,读音为 fǔ shǒu chēng chén,低头向对方自称臣子,泛指向对方屈服。 出自金玉舟《赵匡胤》第19章:“那些不动一兵一卒,就跪拜在郭威面前俯首称臣的人,难道还有脸面来耻笑你!”
2,肉袒面缚,读音为 ròu tǎn miàn fù ,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意思是微子便手持自己的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背后,左边让人牵着羊,右边让人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
3,束戈卷甲,读音为 shù gē juàn jiǎ ,捆起兵器甲胄,指缴械投降。 元代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韩世忠传》:“大军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意思是大军已到,你只要缴械投降,我能保全你们全部的人,一起享用功成名就。
战俘与投降有什么区别
战俘有些是以投降的形式出现的,比如在交战中失败,被包围或者其它逃不掉的情况下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但也有一些战俘是在受伤、弹尽粮绝等失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俘的,这种不能算作投降。投降是指那种自己还有武器弹药、还能抵抗的情况下放弃抵抗,像那种成建制的军队投降对手,不一定成为战俘,甚至还可能成为对手那边的人。
东西方文化不同,对于战俘的态度也不同,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觉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活着是第一位的,打不过的情况下选择投降也是一种策略。东方文化则认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被俘和投降划等号,有些人明明是在受伤、弹尽粮绝甚至被炮弹震晕这些失去抵抗能力的情况下被俘的,甚至被俘后也坚贞不屈,结果也被自己人当成叛徒对待,这个确实是不公正的,毕竟人家在战场上已经尽力而为了,而且也不想当战俘,是被迫沦为战俘的,和那种主动投降完全是不同性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