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三国中刘谌是怎么死的
- 北地王刘谌
- 刘备之孙刘谌:手拎儿子和妻子的头颅,直进昭烈庙
- 刘禅投降之后儿子怎么样了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 若刘谌没有自杀,而是跑去找姜维,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 刘谌怎么读
- 若刘禅听从儿子刘谌的建议坚守成都,能否为蜀汉续命
- 三国的刘谌是谁
- 刘谌是刘禅的第几个儿子
- 刘禅之子刘谌为何要自杀呢
三国中刘谌是怎么死的
三国中刘谌是自刎而死的。
刘谌(?—263年),三国时代蜀汉后主刘禅之子,刘备之孙。封北地王。魏军逼近蜀汉首都成都,蜀汉皇帝刘禅欲投降魏军,刘谌力劝其父刘禅反击,刘禅不听。刘谌苦劝其父,却没有被采纳,他跑到了昭烈庙(汉昭烈帝刘备之庙)痛哭,最后将妻儿杀掉,然后自杀。蜀汉不久后便被魏国给消灭掉了。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封自己的儿子刘恂为新兴王、刘谌为北地王、刘虔为上党王。
景耀六年(263年)冬,邓艾兵临成都门下,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准备向邓艾投降,刘谌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
北地王刘谌
司马在成都武侯祠游览时,发现刘备殿中在其身后有另一个木刻雕像,这个人是刘谌。
刘谌是刘备的孙子,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刘禅封他为北地王。
刘备殿中为其塑像身后为何不是其子刘禅,而是其孙刘谌呢?
据说原本刘备身后是有刘禅的雕像的,但宋元时期屡遭破坏,时人不齿刘禅的懦弱,也不再为其重塑雕像。
而刘禅之孙刘谌的雕像,却一直相伴刘备身后,千百年来享受后人祭祀。
刘谌为何得到后世这么高的礼遇呢?
毛宗岗对此有个评价:“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这个评价解释了北地王刘谌得到后世敬仰的原因,蜀汉灭亡之时,刘禅投降,刘禅的儿子们和父亲一样大多投降。
只有一个人,主张积极抵抗,宁死不降,这个人就是刘禅第五子刘谌。
景耀六年冬,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门下,刘禅六神无主,找来光禄大夫谯周商议对策。
谯周,益州士人集团的代表人物。
谯周是坚定的投降派,在围城之始就在城中散布谣言,声称围城魏兵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兵,而邓艾又是司马懿亲自培养的名将,蜀军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如果在魏军大规模攻城之前投降的话,老百姓还能保全性命,财产。如果执意守城,那么城破之日,魏兵必然屠城,到时便会遭遇玉石俱焚的下场。
光禄大夫谯周此言一出,成都城内人心浮动,到处一片惶惶不可终日的景象。
此时成都城内兵多粮足,姜维已经火速来援,如果刘禅坚守成都城,待到姜维率大军赶到,结局可能大不一样。
皇五子刘谌主张积极抵抗,他认为祖父刘备定下的“汉贼不两立”的国策不可破,先帝如果遇到这种局面,一定会积极抵抗而绝不会束手就擒。如若抵抗不能取胜,那么蜀汉君臣父子理应自杀殉国。
刘谌忘了,他的父亲刘禅生来懦弱,与祖父刘备有云泥之别。
刘禅没有听从儿子刘谌的建议,反倒以“诸王不得干政”为由,命人将刘谌轰出去,然后派张飞之子张绍等人为使者,携带降表,玉玺向邓艾请降。
景元四年(263年)十一月,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60余人出城投降,同时又派人晓谕姜维,命他向魏将钟会投降。至此,立国42年的蜀汉灭亡。
随同刘禅一同出降的刘氏诸王,唯独少一人,就是北地王刘谌。
就在刘禅投降的当天,刘谌跑到昭烈庙中痛哭流涕,随后将妻子儿女全部杀死,刘谌随后自杀殉国。
刘禅投降后,蜀汉皇室及君臣全部被押解到洛阳。
魏将蜀国后宫中除张皇后(张飞之女)外的其余妃嫔宫女尽数赏赐给没有妻子的诸位将军。
刘禅之妻李昭仪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自古帝王投降的结局,大抵如此,令人唏嘘。
刘谌因为其气节,为后世人所敬仰,千百年来享受香火的供奉。
刘备之孙刘谌:手拎儿子和妻子的头颅,直进昭烈庙
刘备的孙子刘谌,手中拎着三个儿子和妻子那血淋淋的头颅,昏昏惨惨的进了昭烈庙。捶胸痛哭道:“父皇已投降魏军,臣羞见基业弃于他人,故杀妻儿,以绝挂念,后将一命报祖,祖如有灵,知孙之心。”大哭一场,自刎而死。
世人只知刘备有个乐不思蜀的儿子——刘禅。却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个如此忠烈的孙子——北地王刘谌。
在成都被围之后,刘谌听道父亲刘禅要投降,进谏道:“今成都尚有数万精兵,姜维全师皆在剑阁,若知魏兵侵犯,必来救应,内外攻击,可获大胜!”
刘谌的分析非常准确,只要我们坚持住,姜维得到消息,肯定火速救援,那时里应外合,我们定能反败为胜。
可刘禅是怎么回答儿子呢:“汝小儿,岂识天时?”
刘禅训斥儿子不知天时,就他这套以天识为理由的投降,他那卖鞋出身的老爹刘备若是还活着,不捶死他才怪呢,你爹我白手起家,九死一生,创立基业。你倒好,说投降就投降,你真是差你儿子刘谌远了。
刘谌见父亲降意已决,大哭道:“先帝非容易创立基业,今一旦弃之,吾宁死不辱也。”
刘谌已作出了不战即死的心理准备,投降是不可能的。
真不愧是刘备的好儿孙。
可刘禅却令人把儿子推出宫去,然后赶紧写请降书。
真是犬父虎子。
当刘谌知道父亲已交了降书、玉玺之后,怒气冲天地回到家中。妻子见他脸色不好,便问怎么了。
刘谌答道:“父亲已投降,我们没有国家了。我宁可先死,与先帝相见于地下,也不屈辱投降。”
刘谌的妻子说道:“好好好!死得其所,我先走一步!”说完,触柱而亡。
那堂堂天子刘禅,那满朝的文臣武将,皆屈辱投降,卑躬屈膝,还不如一个女子。
刘谌也没犹豫,把三个儿子一并杀死,然后把妻、儿四颗人头,一并拎进昭烈庙。
一番痛哭之后,自刎而死。
刘谌夫妻不是不知道生命的重要,可他们更知道,国家面临危亡之时,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不能战死疆场,还可一死殉国。
怎么能轻言投降?
只可惜满朝文武,在天子刘禅的带领下,去迎接他们的新主人了。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九死一生,建立起来的蜀汉政权,就这样被儿子献与他人,幸好,还有个孙子为国死节,刘先主泉下有知,亦可暝目了。
刘禅投降之后儿子怎么样了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因为疾病和战乱都没有寿终。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继承王位之后,做了四十多年的皇上。一生平庸无能,不理朝政,最终大好江山毁在他的手里。他有九个孩子,其中七个儿子。拥有一个昏庸无道的父皇,刘禅几个儿子的命运也是非常悲惨。他倒是“乐不思蜀”,投降后倒是自我保全了,儿子们却全遭了厄运,留下他苟且偷生,活到六十五岁在洛阳去世。
蜀汉末代皇帝刘禅
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所生,刚刚出生不久遭遇战乱,辛苦被大将赵云和张飞救下来,后来被刘备封为太子。可以说刘备对这个儿子是给予了无限厚望的。让诸葛亮教他学习各种治国理政的本事,但是似乎并没有奏效。他继承王位后,一开始还行,因为有诸葛亮团队的辅佐,但是随着老将们的相继去世,刘禅的治国无道就开始显现出来了,最终只好以投降收场。
刘禅的七个儿子
众所周知,刘禅有七个儿子,大儿子刘璿生于公元224年,在公元238年被立为太子。三儿子刘琮,出生日期不详,在公元252年被立为西河王。五儿子刘谌,公元259年,被封为北地王。在刘禅的几个儿子中,刘谌是最有血性男儿本色的一个。二儿子被封为安定王,四儿子被封为新平王,六儿子被封为新兴王,七儿子把封为上党王。可以说,刘禅的七个儿子各得其所。
刘禅投降之后儿子怎么样了?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令人唏嘘的是,刘禅的儿子们没有一个善终的。大儿子因为叛乱被杀害,三儿子因为病逝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五儿子因为灭国感动耻辱而自尽。其他四个儿子在刘禅投降后跟随他去了曹魏,结果在永嘉之乱中死亡了。
若刘谌没有自杀,而是跑去找姜维,他的命运将会如何
历史的故事其实都是很有意思的,刘禅的儿子刘谌 以死殉国这样的精神确实很值得赞扬,如果当时刘谌 没有自杀的话而去找姜维,他的命运可能也会有所改变。面对突然出现的江油带着军马投降,这样的阵势,诸葛亮也是兵败锦竹当时军队直达成都的时候,刘禅也接受了投降。他的儿子坚决反对,可是刘谌 表示以死效忠,所以就在这个时候以死殉国先去见了先帝。
豪爽的性情刘谌 的言语十分豪爽,可惜最终还是刘禅投降的意义已决,父亲也拒绝了刘谌 的建议,所以刘谌 也是眼见着国家就要灭亡之后,誓死不能做亡国的奴隶。刘谌 先跑到寺庙痛哭了一场,后来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和老婆随后自杀,刘谌 也成为了所有子孙之中唯一一个用以身殉国的方式,代表着自己的尊严。其实刘谌 守死成都唯一的可能性也会孤军深入,最终也不一定能守得住。
后人的赞赏他这种精神当然也受到很多人的赞赏,特别是刘谌 宁死都不投降的这种品格,很多人都觉得精神特别赞扬,历史评价也是非常的好。如果刘谌 当时去请求姜维可能他的故事又变了,给后人的思想也不同。这种先杀妻子后乃自杀的人士,在历史中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具有爱国精神,也是后人可以学习爱国的道理。
历史尊重刘谌 这种以身殉国的豪情壮志精神受到无数人的尊重,刘谌 当时出逃的话,也是可以去寻找姜维大军的,找到姜维大军之后可能会建立政权。这样的话刘谌 可能成为团队的精神,带着团队去打战场又是一种结局。在这慌乱的战争之中,他的父亲早已投降,面对他的父亲,他也是无可奈何。
刘谌怎么读
刘谌,读音
1、刘,读音 ,声母li,韵母u,声调2
基础释义:
姓。
2、谌,读音,声母ch,韵母en,声调2
基础释义:
1)相信。
2)诚然,的确。
3、刘谌汉字笔画:
4、刘谌基础释义:
一般指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
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锦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若刘禅听从儿子刘谌的建议坚守成都,能否为蜀汉续命
若刘禅听从儿子刘谌的建议坚守成都,能为蜀汉续命,不过蜀汉终究会灭亡。
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准备在魏军攻来前投降,刘谌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
文学形象:
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刘谌出场于《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是刘禅第五子,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劝阻刘禅投降不成后悲愤不已,先杀妻儿,后来昭烈庙哭拜先祖,自杀于昭烈庙。
三国的刘谌是谁
刘谌(liú chén)
刘谌,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准备在魏军攻来前投降,刘谌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
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
在四川成都武侯祠中刘备殿有一座刘谌雕像,下方檀木上刻有刘谌生平,以纪念刘谌自杀殉国、宁死不降的高尚情操。
刘谌是刘禅的第几个儿子
刘谌是刘禅的第五个儿子。
刘谌也是汉室后代,是刘备的孙子,后主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在景耀二年,即公元259年,被封为了北地王。
在公元263年,动乱不荡的三国时期,蜀汉在面对魏国的层层逼进,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刻,后主刘禅急冲冲,忙忙地招急了大臣去对策这件事。
大臣中有一个叫谯周的,向后主提出了投降的主意。这时群臣也在讨论,突然,北地王刘谌跳了出来,对着那谯周骂,说:你怎么胆子那么小,怎么可以这样随便讨论大事,怎么可以让我们大王去投降。
说到这样,刘禅就说停,表示不听他的意见,还认为刘谌只是一时冲动。而刘谌立刻反驳说:我的爷爷刘备如果还在的话,这小小的大臣说这话算什么,现在导致人心动乱。
再说,现实根本不是这样,我们在兵马还有几万的,外面还有大将带兵,只要消息及时传到,他肯定会来救我们的,到时候,我们来一个里面接外面应,双重攻击,那怎么会赢不了。
怎么可以听这个胆小的人的话,难道真要那这天下拱手送给别人。说到这,刘禅更生气,直接把刘谌赶了走。
刘谌回到家以后,表示出脸上非常地生气。他的妻子也跑了过来问他,问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吗。而他也把这事的一切告诉自己的妻子,说后打算自杀也不投降。
他妻子接着说,好,死就让她死先,然后到你,刘谌问了问为什么?她说,你是因为你的爸爸而去自杀的,而我是因为我老公去自杀的,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
然后就一头撞柱撞死了,在这后,刘谌也把自己的儿子们也杀死,还把自己的妻子的头割了下来,带到了他们的昭烈庙。
在庙中,刘谌跪地大声地哭着说,我有愧于祖先,对不起爷爷,爸爸,所以先把妻子,儿子杀了。然后自杀来报国家。然后眼中流出血,接着一剑下去,自己结束自己。
刘禅之子刘谌为何要自杀呢
公元263年刘禅误信宦官黄皓延误战机,加之诸葛瞻决策失误大败邓艾,之后刘禅看大势已去,便采纳了谯周的建议投降。
刘禅下了投降曹魏的决定后,他的儿子刘谌愤恨的劝说刘禅,就算国家灭亡我们也要战死在最后一刻,只有这样光荣的死才有脸去见刘备。
结果刘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继续决定向曹魏投降。
刘谌感觉这种投降是非常耻辱的,就跑到祭祀刘备的照烈庙中哭诉,等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完了,就回去把自己的妻子、孩子全部杀了,然后自杀。
至于你在问题下面描述刘谌为什么不去找姜维,姜维可以拥他为帝的问题。
先不说刘谌有没有机会找到姜维,从基础的方面讲刘谌排行老五,他的哥哥也就是嫡长子刘璿健在,按照当时嫡长子继位的传统,姜维就算拥护也该是刘璿而不是他。
我再多一句嘴,从正面的角度看刘谌的行为是有骨气,慷慨激昂为刘皇室立碑捐躯。
那么从现实的角度看刘禅轻信宦官黄皓,可以说对这场战争是毫无准备,咱们都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那么当时蜀汉在处于绝对的劣势下,明显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了,誓死抵抗让刘氏一脉被屠戮殆尽,让黎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这样才算是忠烈?
最后为谯周这个儒臣正下名,难道谯周这样的人才不知道劝刘禅投降会被天下人所唾弃?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力排众议去出这样的主意呢?其实回头看看当时的形势,蜀汉肯定是保不住了,剩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投靠曹魏,二是投靠吴国。
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
反正都是寄人篱下,还不如选择曹魏这个强大的主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