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铁如泥的刀真的存在吗(真有“削铁如泥”的刀剑吗是艺术夸张还是确有其事目前劈砍能力最强的刀剑是什么)_削铁如泥_宝刀_兵器

本文目录

  • 真有“削铁如泥”的刀剑吗是艺术夸张还是确有其事目前劈砍能力最强的刀剑是什么
  • “削铁如泥”的兵器还需考虑崩口问题吗你怎么看
  • 削铁如泥的刀或剑是否存在
  • 龙泉宝剑真的能削铁如泥吗
  • 为何古代的宝刀能够削铁如泥,现在的刀反而却做不到了
  •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 古时候的宝刀宝剑真的可以削铁如泥吗

真有“削铁如泥”的刀剑吗是艺术夸张还是确有其事目前劈砍能力最强的刀剑是什么

现代要削铁如泥应该不太可能了。古代刀剑硬度其实并不比现代高。特别是花纹钢,硬度不如高碳钢。但是花纹钢韧度大,劈砍不容易崩断。所以唐朝有了夹钢的技术,刃部采用的钢比较硬,两边用稍软的钢包住。后来被日本学走了。

然后劈砍能力最强的刀,我见过的是一把环首隋刀。刃内弯,刀柄长,可双手操作,刀身夹钢烧刃。可以砍钢筋,硬币等,但是我不建议这样砍,就算是价格便宜的刀剑,剑身也是要人工来修整的,大师手工收藏级别的更不合适。剑身有划痕之后很影响美观。现在剑已经退出战争了。还是当一个观赏器来对待吧。

“削铁如泥”的兵器还需考虑崩口问题吗你怎么看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削铁如泥。那都是剁软金属,如含铅量高的铜板,甚至是不开刃剁软铁丝来骗人的。

真正实战,你的兵器面对的除了软铁,还有对方精钢炼制的刀剑盔甲,甚至是战斧大锤,更狠的还有铁棍鞭锏这样的重兵器,开刃的刀剑遇到了怎么可能不崩口?而崩口小还可以研磨修复,崩口大了只能报废。

过去一场战斗,打坏个几百把刀都是很正常的事。这也是为啥剑退出正规战场的原因:剑需要双面研磨成本高不说,遇到敌人的重兵器,拿刀的可以拿刀背去磕,拿剑的只能躲或者眼看着宝剑损坏。

削铁如泥的刀或剑是否存在

你是只打刀啊 腰刀啊 这些兵器类的刀吗?刃口的硬度一味的过高就会容易崩,为了追求韧性又必须降低硬度~所以一把战斗用的好刀肯定是硬度与韧性结合的最完美的……削铁如泥的刀应该存在于工业领域吧

龙泉宝剑真的能削铁如泥吗

我是做机械加工的,我们用CNC机床加工高硬度模具钢,铣床就要用高硬度钨钢铣刀,配合转速,一点点(百分之十毫米)去除加工,既切削加工,但是你用钨钢铣刀用力砸在钢铁上,也就有个印子。

总之,削铁如泥是不符合金属加工科学的,除非,你的武器有高热量,或电解。

为何古代的宝刀能够削铁如泥,现在的刀反而却做不到了

(戚继光用钢刀,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代的宝刀削铁如泥”?

那得先说说古代有没有“宝刀”。

这事,真不是空穴来风,古代确实有“宝刀”。

绝顶聪明的曹植,不仅有《七步诗》,还有《宝刀赋》。

其序曰:“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杖之。”

“家父魏王”,是曹操。“太子”,指曹丕。再就是曹植自己和弟弟饶阳侯了。他仨一人一“枚”;另两“枚”曹操自用。

以“枚”作量词,蛮有意思。

他还说到“宝刀”的形制,“规圆景以定环,滤神思而造象”。后世称这样的刀型为“环首刀”,创于西汉。见下图——

曹植那个时候,这种“宝刀”叫“百辟刀”。

《艺文类聚》六十《魏帝》亦记录此事,曹植所言不虚。

曹丕,也曾作百辟刀剑。

他在《典论》中说:“余善击剑,能以短乘长。故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他制作了三剑、三刀、三匕首。“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四寸三分,重三斤十两;其三鉴似崩雪,刀身剑铗,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状似龙文,名曰龙鳞。”

“百辟”,就是百次锻打和冶炼。为“辟湅”之省,史称“百湅金”或“百湅刚”,现在称为“百炼钢”,实际就是整个西方1744年英国才掌握的“炒钢”。

(晋代彩绘砖画像,持刀盾弓箭步兵图)
制造“百辟刀”费时费工,装饰豪华。三国时,为王公贵族及武将之甚爱。

陶弘景《刀剑录》有不少记载。如,“孙权遣张昭代周瑜为南郡太守,曾作一刀,背上有‘荡寇将军’四字,八分书”;“蒋钦拜别部司马,造一刀,文曰‘司马’,古隶书”;“潘文偏将军为擒关羽,拜固陵太守,因刻刀曰‘固陵’”,等等。

《刀剑录》中,没说关云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亦未提及。

至东晋十六国,权贵们仍喜好“百辟刀”。《刀剑录》载,“前秦苻坚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功,铭曰‘神术’,隶书”;“夏赫连勃勃龙升二年造五刀,背上有龙雀环兼金缕作一龙形,长三尺九寸,刘裕破长安得此刀,后入梁”云云。

上面所说“宝刀”,能“削铁如泥”么?

曹植在《宝刀赋》里,曾夸耀宝刀说:“故其利:陆断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

他说,宝刀很锋利,在陆地,可斩断犀牛皮;于水中,能削断龙角。挥砍很轻,刀刃不损。

曹植没说能“削铁如泥”。

三国时期,有个制刀的名家,叫蒲元。他曾为诸葛亮造军刀三千口,所制之刀异常锋利。

《太平御览》引《蒲元传》载,“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灵落,若雉生雏。故称绝当世,因曰‘神刀’。”

这是说,蒲元把刀做好之后,以竹筒盛满铁珠,然后挥刀一砍,竹筒立断,铁珠散落一地,就像母鸡下蛋一样。于是蒲元造刀,当时成为“一绝”,所制之刀被称“神刀”。

蒲元“神刀”锋利,能砍断竹筒,但也没说可以“削铁如泥”。

(晋代砖画像,持长刀侍从图)

那么,“百辟宝刀”或“蒲元神刀”有无可能“削铁如泥”呢?

从科学角度说,没有可能。

有人或看过现在施工剪切钢筋、钢材、钢板、钢管之操作。如果不用电气焊热熔的办法,一般会用剪板机或切割机。

剪板机的原理,是通过剪切力使被裁金属材料断裂分离。其属于锻压机械之一种。除去上下剪切刀片材质必须符合强度等要求外,还须有电、机械、物理所形成的剪切力。这种力,与任何大力士的挥刀一砍,毫无可比性。

还有一种切割机械,用“砂轮”切割金属,有因此而全球著名“砂轮”品牌。这种切割金属的办法,是靠摩擦破损被切割金属物理结构实现的,除了“砂轮”有品质要求之外,靠的是高速“摩擦”,也非奋力挥刀之力可比拟。

(商代青铜刀)

或曰,“宝刀”或“神刀”材质神奇,远胜被“削”之铁。

这个理由,同样不成立。

人类最早将金属用作兵器,是铜,包括红铜和青铜,就是添加了铅锡的铜。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铜制刀,属于齐家文化,红铜青铜皆有,但仅长10余厘米,应还不作兵器用。

商周青铜兵器盛行。当时,钢铁兵器还未登场,“削铁如泥”无从可比。从材质来说,青铜兵器一下子砍断钢铁兵器的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

春秋伊始,钢铁兵器登上历史舞台。至秦汉,被广泛使用。

但是有一条最重要,冶铁、锻造、淬火等等技术和工艺,是逐步发展的。铁器的发展,大体经历里了“陨铁”“块炼铁”“块炼渗碳钢”“铸铁”“百炼钢”这样几个阶段。

就是说,第一,谁也不可能跳跃式发展,比如,在使用陨铁阶段,脱碳钢不可能出现;第二,领先使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者,其先进与落后者并非云泥之别,不可能出现某种金属刀砍击另一种金属兵器如“砍瓜切菜”一般。

(商代青铜刀)

“百炼钢”或曰“炒钢”,是在汉代冶炼技术飞跃发展后出现的。

曹操、曹丕以此制造“百辟宝刀”。所谓“百辟”,大约不超过“十炼”,可使含碳量适宜、分布均匀,增加了刀剑的强度、韧性和锋利。不过,“削铁如泥”就强其所难了。

三国以后,制刀技术工艺上有无出神入化的超越?

其实没有。

魏晋南北朝,兵器刀进一步被广泛使用,主要变化,是出现了“青龙偃月刀”那种大刀、长刀。

(唐代渤海墓出土长刀)

隋唐时期,《唐六典》是玄宗时所修典章总集。其《卫尉寺.武库令》记载,唐代“刀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横刀”“陌刀”属唐军配备兵器。新旧唐书皆有武将善用刀杀敌记载,未提及任何“宝刀”“削铁如泥”消息。

宋代,北宋《武经总要》收录大量宋代兵器。刀是宋军主要兵器,收录的刀有八种——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间刀、凤嘴刀、笔刀。见下图——

(宋屈刀、掩月刀、眉间刀、凤嘴刀、笔刀、戟刀、掉刀、手刀)

小说中,所谓“青龙偃月刀”和“方天画戟”等等,都极可能是以《武经总要》为蓝本,经过想象而创作的。

宋刀难以“削铁如泥”,关键在于材质上并无突破,硬碰硬以刀砍斫任何其他钢铁器物包括兵器,还是前面讲到的道理。

辽金兵器刀亦有出土,形制漂亮,然材质不会比宋更强。

明清,进入“冷热兵器”并存阶段。明代《武备志》和《练兵实纪》纤细记载了明军的兵器。到仍然是重要常规武器,基本沿袭宋刀形制。长柄刀有钩镰刀、偃月刀、夹刀棍等;短柄刀细分为短刀、腰刀、长刀。

(明长刀、腰刀、短刀、钩镰刀、夹刀棍)

特别需要说的是,戚继光在长期实战经验中,非常注意改良兵器。倭寇有《阴流剑术之目录》,概括了刀体较长的倭刀刀法。戚继光经反复琢磨,改制了军刀,刀身窄长,刃口锋利,有盘形护手,短柄,长89厘米,柄长16厘米;并研定“抗倭刀法”,称为“辛酉刀法”,专克倭刀之利。

可知,其胜在刀型和刀法,而非“削铁如泥”。

清代长柄刀有挑刀、片刀、偃月刀、武科刀、割刀,除武科刀用于校场操练,其余四种为绿营兵使用。割刀,是由草原牧民刈草所用䦅镰改造而来,颇有特色。短柄刀有顺刀、云梯刀、窝刀、滚背双刀、㓲刀、宽刃㓲刀、朴刀等等。

仍然是那句话,形制多变,材质如一,包括下面乾隆的这把御用“宝刀”,也做不到“削铁如泥”。

(乾隆御用“鲤腹”刀,现藏故宫博物院)

发明合金钢,是近代的事情。

所以,“古代的宝刀削铁如泥”,只能说是“小说家言”或“说书者言”了。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古代宝剑是绝对可以做到削铁如泥这个指标的,前提是,这把宝剑是需要用钢铁制造,而不是之前时代的青铜宝剑。原理如下:

青铜时代早于铁器时代。在青铜时代,人们采用青铜,也就是铜和多种金属的合金,来制作武器。有的青铜组分硬度也很好。但是,总体来说,不如钢铁材料的表现好。所以,人们掌握了熔点更高的铁器制作方法,就淘汰了青铜。

有了铁器,也就有了钢。古人发现,将铁条烧红锻打,然后折叠,再次锻打,反复多次,然后用合适的淬火剂淬火,就可以得到一种硬度比铁更强的材料,人们将之成为百炼钢,甚至还有千炼钢。只要有足够的炭火资源,反复锻打就是了。

这种百炼钢,成分就是现在的高碳钢,硬度大,但是韧性差。于是工匠们就把普通一些,硬度低而韧性好的钢材用于刀背,剑脊这些部位,而把百炼钢这种硬度高而韧性低的材料用于刃部,锻打在一起,这样做成的刀剑,刃口硬度好,整体韧性好,性能非常优异!

古人爱剑,侠客多用剑,龙泉太阿,紫电青霜,干将莫邪,巨阙鱼肠,这些都是古代的名剑。而金庸的笔下,更是写了无数剑客大侠,郭靖会越女剑,杨过会独孤剑法,张无忌会太极剑,袁承志会金蛇剑,段誉会六脉神剑,笑傲江湖里面更是写了五岳剑派加上青城派武当派,全是用剑的。古龙梁羽生的小说中,也写了一大堆剑侠。更早的蜀山剑侠传更是直接写剑侠。

这些人行侠江湖,自然要有一把名剑傍身。随便从铁匠铺里面几两银子买一把普通剑,那也掉身价,所以古代的宝剑,那也是工艺考究,制作精良,一把宝剑,动辄千金。

这些宝剑的制作工艺,绝大多数都是使用了夹钢法来制造。所以这样工艺制作的宝剑,要达到“削铁如泥”的境界,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你要说,那你拿把古代宝剑来试试?这个,在下表示无能为力。因为钢铁材料里面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环境下,形成电化学反应, 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一堆铁锈。所以,古代的神兵利器,比如唐代的陌刀,统统没有保存下来的。反而是更早的青铜时代的各种青铜器器具,很容易就保存到了今天。

但是,我们生活中就有一种物品,就是采用传统工艺做出来的,很容易就“削铁如泥”啊。参照这个东东,我们就可以知道古代宝剑的锋利程度。

啥东西呢?戗刀,听说过吗?磨剪子,戗菜刀的那个戗刀!其实戗刀不但用在磨刀剪匠人的工作中,在以前的铁匠铺,这个也是常用的一种工具哦。

上个图,看看戗刀!这个戗刀的刃,就是使用高硬度钢材做出来的。其他的部分,那采用普通钢材就行。磨剪刀师傅们戗菜刀的时候,把菜刀固定在板凳上,然后用戗刀用力戗几下,铁屑就纷纷而落,缺口的菜刀刃口就被修平了,然后打磨开刃,又能用好久!

所以,古代用钢铁制作的宝剑,如果这么慢慢“削”铁,那是绝对可以把铁条削成铁屑的。注意哦,古人的用词非常精准,用的是“削铁如泥”,而不是“砍铁如泥”。古代宝剑,那用起来都是小心翼翼,不能随便对剑斗刃的,伤了刃口,宝剑身价就大打折扣,只能找高手铁匠重新修补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古时候的宝刀宝剑真的可以削铁如泥吗

任何一个时代的兵器都代表着当时工业技术的最高领域,我国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就代表着冷兵器时代的最高锻造技术。

“越王勾践剑”虽然距离现代已经过去两千余年了,但据说它依然锋利无比,一刀下去能轻松锯开一米高的白纸,真可谓是“削铁如泥”。
它的锻造工艺和方法,时至今日都还是一个谜,就算是现在的技术也难以达到当时的水平,我们不得不为当时祖先们的聪明才智而感到折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