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改错一般改成什么(听说国家博物馆把“司母戊鼎”改成“后母戊鼎”还改错了,是真的么)_铭文_后母_一杯酒

本文目录

  • 听说国家博物馆把“司母戊鼎”改成“后母戊鼎”还改错了,是真的么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改成“劝君共进一杯”是否更好
  • 钓底怎么改成调离底、钓浮剪铅皮换大漂还是双铅调钓请赐教

听说国家博物馆把“司母戊鼎”改成“后母戊鼎”还改错了,是真的么

关于司母戊大鼎的司后之争

宋公明

因为历史教科书上有司母戊大鼎的介绍,所以国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国之重器,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的骄傲。这个大鼎的名称,其本就自带标志,叫司母戊,因为大鼎上面有这三个字的铭文,这一名称一直沿用了数十年。不料若干年前有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应把“司”改为“后”,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一些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后”字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如果是一般人说说也就罢了,偏偏这些专家颇有些权势,因此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亮相时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后”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层面,甚至出现了尴尬的情况。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国内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仍为“司母戊鼎”。

如果是学说争论,那么就应当限制在学说范围之内,即使有人任性也不要紧。但是在学说争论没有得到统一时,就不应当轻下结论,更不应当给国宝级的文物随便更名。因为这是在国际国内具有着巨大名声的国之重器,更名风波的影响就显得更加恶劣,不仅是对文物对历史对社会的不尊重,也让中国学说界蒙羞,国家脸上无光。

司母戊鼎的名称来自于鼎的本身,鼎身上本来就自带有这三个字的铭文,因此以此三字命名,完全符合文物命名的规则。至于对这三个字如何解如何读,则是另一回事。众所周知,汉字有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一字多种写法的现象,例如银行的行和行走的行,字同音不同。又如大小的大和大夫的大,发音也不同。按说大王的大也和大夫的大一样,也应读成代的音,但是现在很多人都读成大小的大,例如歌词“大王叫我来巡山”,就唱成了大小的大,专家也无可奈何。青铜器铭文中的女字,根据文意往往应作汝字解,这是没有争议的共识,但是没有必要替古人改过来。司母戊三个字是古人留在鼎上的铭文,母字和戊字写法和现在不同,不太好认,但司字和现在的写法完全一样,谁都认识。这是古人当时留在鼎上文字,对这三个字你可以有自己解读,你可以认为司字应读成后字,但是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力替古人改成后字。

因为司母戊仅仅三个字,没有上下文,也不是完整的句子,所以解读起来有困难。但是随着妇好墓中司母辛鼎的出土,这个问题就好解了多了。母辛妇好是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而母戊也许是武丁的母亲,也许也是夫人,总之,司母戊鼎和司母辛鼎是同一时期的文物,是商朝一代或两代夫人的陪葬品。可以推断,在戊和辛之间,可能还有己和庚两位夫人,当然,不一定是同一代商王的夫人,但也应当有司母己和司母庚鼎。母既有鼎,那父(王)当然也应当有鼎。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商王朝鋳造了若干个大鼎,数量肯定不少,规格也各不相同,为了防止有人傻傻地分不清,防止在下葬时弄混搞错,所以在每个鼎上都刻有铭文标记。这个标记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了给死者看的,你们各人有各人专属的鼎,互相之间不要搞错,其他的野鬼也不要来争。所以这里的司字,就是专司某人的意思。司字本意是从事某种工作,例如打鼓的叫司鼓,拉琴的叫司琴,老婆在家专司家务,等等。用在器物上,就是表示专门为某人所用的意思。司母戊,就是用于母戊或母戊专用之意。专家们的种种解读,实在是想多了。古人并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只不过是为了区分而做的标记而已。

有专家说司应读后,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这显然不能成立。在商代,后代表首领或一国之主,徐悲鸿名画《奚我后》,是盼望首领归来的意思。妇好是有很大的武功,但是只能是将军而不能是首领或国君,因为天无二日,一国不能二主。而商代还没有王后之说,所以无论是母戊还是母辛,都不可能称后。商王有若干个妻子,不可能都是后。有的专家说司通祠或祀,这也不能成立,因为大鼎不是放在祭坛上的祭祀品,而是放在墓穴中的随葬品,来墓前祭祀的人是看不到的,所以与祭祀无关。说来说去,对这三个字铭文你可以有各种千奇百怪的解读,你爱怎么读怎么解都可以,但是谁也无权更改也没有必要更改大鼎的名称,因为大鼎的三字铭文本身就是名称,是无法更改的,名称只能随着铭文而定,而不能按某些人对铭文的理解而改。你把展示标牌改为后母戊,但是人们看到铭文,脱口而而出的仍是司母戊。有人对当年为大鼎定名的郭沫若范文澜不满,或者是对那个时代不满,恨不得把那时的一切统统否定统统推翻,于是就来折腾文物。然而这样改来改去,只能暴露某些权贵的愚蠢,而且是专家级的愚蠢。

2017,10,2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改成“劝君共进一杯”是否更好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友人到安西而即兴做的诗,诗的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景的。这里的“浥”,是湿润的意思。前二句是说,渭城的昨晚下了一场细雨,早晨起来看到,地上的尘土已被湿润了,空气清新,而居住的旅店周围,杨柳依依,绿叶青翠,一派清新自然的景象。

诗的后二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抒发情怀的,是抒发感慨的。意思是说,我劝友人再把这杯酒喝尽,往西出了阳关,我们就再难相见了。

那么将“劝君更进一杯酒”,改成“劝君共进一杯酒”,可以吗?是否更好?可以明确回答,如果这样改,王维的这首诗,就不是千古名篇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就不能称为是千古名句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请从这句诗中,认真读出其寓意、场景及当时诗人之情怀。这句诗透露给读者的是,为送友人西去阳关,特在客栈设宴送别,而且酒已过三巡,友人间话语不断,难舍难分,友人之情谊跃然纸上。酒意虽高,但还是想一杯又一杯的劝友人将杯中之酒喝尽,这表达的朋友间友情深似大海。

如果将“劝君更尽一杯酒”,改成“劝君共进一杯酒”,还能表达出其意境及情怀吗?答案是否定的。

钓底怎么改成调离底、钓浮剪铅皮换大漂还是双铅调钓请赐教

钓底怎样改钓离底,或钓浮?剪铅皮?换大漂?小双铅调钓?看来题主的意思是想通过一次调钓之后在鱼情变化之后能够快速转换以应对不同鱼情,而不必繁琐。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钓龄的钓鱼人,无论是老式传统钓,还是如今风糜的台钓,(含速钓,竞技)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浅薄见解。下面就题主的问题从个人角度加以解答,权作抛砖引玉吧!

方法1:一劳永逸法、双钩半水带饵调漂,调目即钓目,钓底时,可通上推浮漂钓目略大于原调目,当然,也可通过前期重铅找底,锁定水深。优点漂讯即鱼讯,无论是钓底,钓离底,钓定层,钓一漂深,或打水皮等各类钓浮。缺点是什么?大家说说看?

方法2:调高钓底法,这个调钓方法类似于上面方法,所不同的这个是双钩半水调高目,钓低目,不足之处是除了饵料的剥离散落影响目数的变化外,个人基本操作手法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到钓目的忽高忽低。而优点亦可想而知,留与钓友评说可好?

至于小双铅钓法,拘限于钓底与轻离底,下钓底,上钩离底,而无法双钩同时钓离底钓浮。话说虽美中不足,但这种钓法钝中钓灵,效果也不错啊,不妨一试。

方法三:空钩半水调平水,打时间节点法,这是我速钓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操作流程是双钩半水调平水,通过上推浮漂以实现钓底,有漂目即为到底,钓浮时,可通过下拉浮漂或上推铅坠,以飞铅形式延长子线摆幅 实现动态诱鱼,诱钓结合。这个可以通过对饵料状态的熟练掌握,抛竿的频率节点的控制通过上推或下拉浮漂的长度距离,以实现各水层的作钓,无论是钓底,钓离底,或钓浮。通过调钓,技能,手法等手段来实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