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由来?职场中怎样礼貌的拒绝offer_青铜器_铭文_宝鸡

本文目录

  • 中国的由来
  • 职场中怎样礼貌的拒绝offer

中国的由来

曾经在《《儿童国宝故事》》中写过这个故事。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 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 铭文中,“中国”二字首次现身器物之上, 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国名称 在泱泱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首次崭露。 就是这样一尊称之为“国宝重器”也丝毫不过分的文物,曾经竟沦落废品站与破铜烂铁为伍,饱尝日月风霜的侵蚀,甚至几乎回炉铸铜。 具体怎么回事,还要从1963年说起。

何尊正面,西周早期,通高38.5cm,口径29cm,重14.6kg,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图片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提供)

那年6月,宝鸡县贾村镇贾村村民陈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3米高的土崖。当年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家的后院土崖坍塌了一块,陈堆发现土崖上好像有亮光,于是就和妻子张桂兰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在坍塌的土崖上刨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青铜器,夫妻俩不懂文物鉴定,便暂时将其放在阁楼上装粮食。 第二年,陈堆夫妇因故要去外地,临走时将青铜器交给哥哥陈湖保管。

1965年,因生活困难,陈湖将弟弟寄放的青铜器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的师傅也不懂文物,便将这个铁疙瘩与其它废铜烂铁存放在一起,准备送冶炼厂。于是,这个没被认出来的“国宝”险些要和废铜烂铁一起回炉熔化。 天佑中华,一个月之后,也即1965年9月,宝鸡市博物馆一位叫佟太放的干部在一个废品站中看到了这件铜器,觉得有一定价值,向领导汇报后,博物馆再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买走。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认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纹”。 时光荏苒,到了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赴京组织筹备。经审核后,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这件饕餮纹铜尊。 马承源过去只听说但没有见过这件铜尊,见到实物后,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一直纳闷,这么大的器物为什么没有铭文?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忽然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他大为振奋,随即让人送去除锈。 何尊铭文拓片,“宅兹中国”见左起第6行上4字 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

马承源高兴至极,马上做了拓片,经研究,隶定出的铭文有122字。这122个字,揭开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 “中国” 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周朝金文称“成周”、“王城”)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器物上出现。 “中 ” “国” 那时,铭文“中”,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高高升起。让人不禁想起今天飘扬在各个重大场合的五星红旗。 那时,铭文“国”,是一个持戈的士兵,昂首屹立。就像今天的共和国士兵在默默守护着和平。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小小的地名。 今天的中国,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事后,马承源将其命名为“何尊”。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

1998年,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建成开馆,马承源应邀而来。在新落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时,听讲解员介绍“何尊是镇馆之宝”时,他当即指出:“它应是镇国之宝,不仅仅是你们的镇馆之宝。”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全国有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出,“何尊”便是其中之一。 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时至今日,“何尊”仍保存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供游人观赏。其价值连城,重若千钧,举世瞩目,中国人应该铭记的一件国之重器。

职场中怎样礼貌的拒绝offer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于我而言经历过不止一次又一次,在这个行业打拼的六年中,曾收到两家行业知名企业,几家跨行业企业的offer,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留在初创这个行业企业继续服务。

真诚感谢

首先要真诚得感谢对方给予的认可和高度评价。这里的重点是真诚,由心而发。即使是拒绝也要礼貌得体,不能因为受邀而傲气凛然,因为你的礼貌里藏着,你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职场洗礼的履历。

阐述决策困难

告知对方企业高管,对于自身现在服务企业工作现状点滴和不可卸任的责任点在哪里。负责任的告知对方企业,现在这个职位和正在服务企业之间,客观的工作分析以及薪资和未来发展的顾虑。

祝愿未来

对收到offer的欣喜之情表示感谢,祝愿企业找到更好的人才,相信会有更好的发展。

每人在深耕行业岗位可能都有类似经历吧。这里的一草一木从开荒的那一刻开始,汗水挥洒浸润每一方干涸风土,也许这土地不不仅仅是汗水可能还有泪水的飘零。当一片大地有绿色初生的崭露,是团队的欢呼雀跃将镜头拉回现实。还有一种植入内心的理念,把一家有规模的公司继续经营更上一层楼是锦上添花。而把不知名的公司做到小有名气可能会是雪中送炭。相信未来,加油!收假后的第一个正式工作,送给自己也送给每一位努力奋斗的职场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