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_核潜艇_中国_广东省

黄旭华

黄旭华简介

黄旭华,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祖籍广东省揭阳县(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

黄旭华资料

姓名:黄旭华

出生/生日:1924-02-24

年龄(多大/多少岁):99岁

出生地点:中国,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黄旭华详细介绍

黄旭华,1926年3月(一说1924年2月24日),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现广东省汕尾市红湾区田墘镇),籍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现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中国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求学经历

1926年3月(一说1924年2月24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一个普通的乡医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三,取名“黄绍强”。1931年至1934年,在广东省入海丰县田墘镇树基小学就读,上到四年级,1935年,进入广东省入海丰县汕尾镇教会所办作矶小学念高小,1937年,于作矶小学毕业,完成小学学业。

小学毕业后,因抗日战争,当地中学都处于搬迁之中,未能顺利转入中学学习,辍学期间参加田墘镇民间抗日宣传队,参演抗战宣传剧目。1938年,跟随大哥来到广东揭西山区的聿怀中学求学,1940年夏,受战事影响难以安心念书,只能辞别聿怀,前往广东梅县报考东山中学或梅州中学,但因错过考期前行受阻,转而改考上梅县教会学校广益中学,

1941年夏初,从广东梅县出发,辗转来到广西桂林,考入省立桂林中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涯,同年,取“旭日荣华”中的二字,改名黄旭华。1944年6月,日军逼近桂林,黄旭华匆匆结束高中学习,几经辗转来到重庆,进入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次年,即获得了中央大学的保送资格,又以优异的成绩被国立交通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最终,黄旭华选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造船专业,1949年,于该校毕业,获学士学位证,在此期间接受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工作经历

1949年,黄旭华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并且担任上海军管会航运处船舶建造处技术指导,1950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50年至1952年,被调往招商轮船局任局长秘书。1953年至1958年,担任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技术员、工程师,1958年,黄旭华因优秀的专业能力,被选中任命为中国核潜艇工程项目的副总工程师,被秘密从上海召至北京,报到时面对领导说的三条:一是“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二是“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个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三是“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黄旭华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开始隐姓埋名的核潜艇研究生活。

1961年,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七研究院“09”技术研究室副总工程师,1965年,担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院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所长。1967年年初,受“文化大革命”批判,被勒令下放养猪,年冬,恢复核潜艇研制的领导工作。1970年,在黄旭华和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401”顺利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中国第一艘核潜艇‘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1986年,这是黄旭华隐姓埋名的30年,从1958年至1986年,与家人亲友彻底断绝了联系,只为中国发展核潜艇事业奋斗,期间给父母妻女的信中,黄旭华对于自己的工作信息都是闭口不谈,父亲、二哥去世,黄旭华都没能回家奔丧。1987年,黄旭华将发表了长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汇月刊》寄给了母亲,看到报告文学里有“他妻子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母亲和兄弟姐妹这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1986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广东老家,见到93岁的母亲。

1988年,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卸任,此后便致力于培养和选拔技术人才。1994年,凭借在造船技术方面的成就,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996年,被聘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聘期四年,1999年,先后任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名誉院长、解放军总装备部舰艇总体技术专业组顾问,2007年,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0年,先后参加湖北省院士专家2010年迎春茶话会、上海交通大学湖北校友座谈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年会院士专家宁波行活动。截至2017年,黄旭华还担任着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的职务,每天上午坚持工作半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