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伟人有哪些)_哥伦布_科学家_居里夫人

本文目录

  • 为科学献身的伟人有哪些
  • 古今中外有哪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勇于献身,具体事例
  • 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你知道哪些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很多,请你在写出三个

为科学献身的伟人有哪些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

居里夫人

路易斯·斯洛汀

托马斯.米基利

布鲁诺

博格丹诺夫

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薛定谔

帕里·托马斯

汉弗莱·戴维

李林塔尔

居里 皮埃尔

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

卡尔·威尔海姆·舍勒

李四光

科学研究是对自然界基本事实的发现、归纳、揭示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与自然和谐共处,还可以造福于社会,向人类展示进步的价值观与发展观。然而,未知领域充满危险,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有献身精神,如果因为有危险便望而却步、畏葸不前,那将会功亏一篑乃至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众多科学家在这方面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他们以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坚韧不拔地探寻奥秘、揭示真理推动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在这一充满崎岖和危险的领域,诸多科学家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在科学探索实验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尤其是有多位著名科学家是献身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发明。科学家们的努力和自我牺牲为后世的重大发现和重要发明铺平了道路。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年2月17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作为思想自由的象征,他鼓励了16世纪欧洲的自由运动,成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葬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这些在他所处的时代中,都使其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37年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物理学方面,在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波动力学。由他所建立的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它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大致相似于牛顿运动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 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亦研究有关热学的统计理论问题。在哲学上,确信主体与客体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生命是什么

古今中外有哪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勇于献身,具体事例

1、诺贝尔

1896年,诺贝尔本人得了心绞痛和心脏病,并且非常严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医生建议他服用硝化甘油(当时试验证明有效,但没有理论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

直到一百多年后三位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发现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是机体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能够舒张血管从而有利于血液循环。

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益处,才得到了理论上的支持。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终年63岁。

2、彭加木

1980年5月8日至6月17日, 彭加木任中国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长,首次穿越了罗布泊湖盆,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采集众多的矿物化石。

收集了众多的第一手科考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了前瞻性的准备。但不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失踪了,国家先后4次派出十几架飞机、几十辆汽车、几千人拉网式的寻找。

面对着黑风暴刮起的沙包、沙梁、沙山,却没有丝毫蛛丝马迹,人们终于知道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化作了“罗布魂”,长眠罗布泊。

3、哥伦布

即使在这种艰难的逆境中,哥伦布依旧保持着乐观的情绪。为了找到一个能通过去到另一个大洋的海峡,他一个个海湾、一条条河流地探查,可是终未能如愿。

也许是因为从巴拿马附近的印第安人那里得知根本没有水道或海峡连通两大洋的缘故,哥伦布放弃了继续寻找通路的探索,又开始寻找起黄金来了。

可是船队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开始是4月中旬,一只轻快帆船在沙洲上搁浅。接着,另一只船又被船蛆蛀漏,而且在如此的热带高温下,另两只船也都面临着虫蛀的危险。

在这种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哥伦布命令把船靠在一个避风的海滩上,全体船员勉强度日,因为乘这样的船想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之后,哥伦布也曾派过两个人划独木舟回圣多明各求援,可是他们却是一去无音讯。哥伦布关节炎发作卧床不起,耐不住苦苦等待的船员约有一半起来闹事。

1504年1月初,他们没经哥伦布允许擅自离开,想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去。可是他们的独木舟又怎经得起海上的大风浪,不久就又都被狂风吹回到牙买加。

1504年6月29日,盼了1年多的船终于来到了这里,哥伦布和船员们回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死里逃生的哥伦布带着自己的儿子、弟弟和其他22名成员乘一只租来的船回到了西班牙。

到达西班牙的日期是1504年11月。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与世长辞。直到死他还一直认为自己到过的地方就是亚洲。

4、居里夫人

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

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蔡元培听后也十分悲痛。

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电以示悼念:“巴黎大学校长先生:惊悉居里夫人逝世,谨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敬请代向其家属致意。蔡元培。”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5、野口英世

野口英世是最先从据信因患梅毒而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分离出梅毒病原体的科学家。完善了瓦色曼氏反应的技术和理论;改进了检验梅毒的瓦色曼式皮肤试验。

还培养出奥罗亚热的病原体;另设计出培养过去从未在试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的方法,成功地培养了梅毒螺旋体;还研究过脊髓灰质炎、沙眼以及黄热病疫苗和抗血清。

野口英世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

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

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有: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竺可桢、邓稼先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4、竺可桢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5、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你知道哪些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

伟大的医学家——“以身试毒“汤飞凡

1955 年汤飞凡在助手的协助下,历经数百次试验,终于成功分离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衣原体。为了进一步证实所分离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1957 年除夕,汤飞凡命令助手将沙眼衣原体种入自己的眼中,造成了典型的沙眼症状与病变,并且为了观察全部病程,坚持了 40 多天才接受治疗】,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自己分离培养的沙眼衣原体对人类的致病性。由此,争论了 70 余年的沙眼病毒问题终于有了结果,英国首先证实汤飞凡的成果,从此沙眼衣原体也被称为“汤氏病毒”, 汤飞凡成为国际公认的“衣原体之父”。

1980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因为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国际眼科防治组织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希望能够得到汤博士的通信地址,以便向他发出正式邀请,参加1982年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第25届国际眼科学大会。

沙眼防治的最高荣誉终于属于汤飞凡,可是IOAT不知道,这世上早已没有汤飞凡。 他在“拔(资产阶级)白旗运动”中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早已于以身试毒的第二年,1958年9月30日清晨自杀。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哪些

为地质学献身的科学家有魏格纳、丁文江、尤金.舒梅克、李德威等等。

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有很多,请你在写出三个

1、布鲁诺,为坚守“日心学”而被教会活活烧死

2、居里夫人,因长期从事放射性研究,患上了白血病、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是神经错乱症,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3、李林塔尔,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人称“滑翔机之父”。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时遇一股强劲的风,滑翔机失速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第二天死亡。在弥留之际,他对弟弟古斯塔夫说:“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4、路易斯·斯洛汀,加拿大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942年,他应邀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研制世界上第一颗核弹)。1946年5月21日,在试验中,他不小心将一块半球状的铍掉落到另外一块之上,并迅速引发了临界反应(球体的核心是钚)。斯洛汀迅速地做出了反应,然后冲出了实验室。他急忙住进医院,但无济于事,他还是在9天之后死去。在意外发生的那一刻,斯洛汀所遭受的辐射相当于距原子弹爆炸中心4800英尺处的辐射量。

5、鲍尔·海斯德,美国化学家,专职研究蛇毒。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毒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体内产生的抗毒物质能不能用来抵抗蛇毒呢?他设想到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从15岁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由于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蓝蛇咬过而活着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了很多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