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伯【南宋名臣、诗人】_高宗_临安_绍兴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陈康伯 高宗 临安 绍兴

陈康伯

陈康伯(1097年-1165年4月10日),字长卿,一字安侯。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南宋名臣、诗人。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陈康伯登进士第,授长洲主簿。宋高宗即位后,历任敕令所删定官、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军器监及知泉、汉二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升任参知政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再升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金帝完颜亮南侵时,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累官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鲁国公。

乾道元年(1165年),陈康伯病逝,年六十九。追赠太师,谥号“文恭”。宋宁宗时,配享孝宗庙庭,改谥“文正”。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陈文正公文集》三十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南宋画作《宋高宗御赐功臣像》

陈康伯的父亲陈亨仲,曾任提举江东常平。陈康伯自幼品学兼优,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以“上舍丙科”登进士第。而后累官太学正。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贵溪叛将将要攻掠至弋阳,陈康伯率领家乡义兵迎击,将其首领擒获,一方百姓得以保全。

南宋建炎(1127年-1130年)末年,陈康伯担任敕令所删定官,曾参与编修《绍兴敕令》。不久后出任衢州通判,代管衢州事务。白马原出现盗匪之祸,陈康伯力督州兵进行讨伐,并成功捣毁了盗匪在衢州的势力。宋高宗为奖励其功劳,提升为太常博士,后改任提举江东常平茶盐。

高宗进驻建康府时,陈康伯得蒙召对。他请求高宗注意选用将领,高宗予以接纳。

绍兴八年(1138年),陈康伯任枢密院大计议官。经屡次升迁至户部司勋郎中。此时,陈康伯虽与宰相秦桧在太学中有旧交。但在司勋郎中的五年任期内,陈康伯却“泊然无求,不偷合”。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陈康伯才被调为军器监。带借(暂任)吏部尚书之职出使金朝,他抵达开封时,已至晡时,金朝方面不提供饮食。面对这种窘境,陈康伯只是闭门就寝,一概不问;入夜后,金朝方面的馆人才叩门道歉,陈康伯也不做回答。陈康伯回朝后,因为金朝使者到来,朝廷命他以馆伴身份陪同,因“端午赐扇帕,与论拜受礼”这些事件,他遭到谏官“生事”的弹劾,被罢为知泉州。

南宋初年,沿海的海盗时时出没,朝廷派刘宝、成闵领兵逐捕,陈康伯按照高宗的本意予以招降、安抚,海盗纷纷出降,被编入兵伍。许久后,有失意之徒妄图煽动叛乱,陈康伯询得实情后,将其判处死刑,泉州得以安宁。任职期满后,陈康伯不曾出任实职,而在近十年间多次奉祠(担任祠官)。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在秦桧死后,陈康伯被起用为知汉州,但在赴任途中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吏部侍郎,不久后连续兼任礼部、户部、刑部侍郎。在此任上,陈康伯就提出“节用宽民”,要求朝廷节俭岁用,采取有所入则储备其中十分一二以预防水旱灾害。在秦桧当政的时候,有的官吏为了迎奉秦桧的喜好大兴冤狱,而陈康伯挺身而出平谳多次于朝廷上直述冤情,保护了诸多士大夫,通过这些措施以此来节省费用,减轻百姓税赋,平反冤狱。后升任吏部尚书,宰相准备用“权(代任)吏部尚书”来下诏,高宗说:“朕将要重用他,要‘权’字何用?”之后,升任参知政事,开始跻身执政之列。

议策抗金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积极地准备再次侵宋。金国以庆贺天申节为名派出使节时,竟然要求宋廷将淮、汉地划割给金。面对金人的无理的要求,朝中围绕着战、和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议。时为左相的陈康伯极力主张抗金,向高宗提出了与金作战的战略措施。他提出了具体四项措施:一是增派刘锜为荆南军,兵发重流抵抗金兵;二是分画两淮之地,命令诸将组建民间团社,各保其境;三是针对刘宝部将骄卒少难以独挡淮东,积极增援,加强城防;四是沿江诸郡修城积粮,以稳固内地。

绍兴三十年(1160年)底,汤思退罢相,陈康伯独任右相。次年,起用正在患病的老将刘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领兵抵御。同时,完颜亮兵分四路直取南宋:东路由完颜亮自率主力进攻淮南,中路攻襄阳,西路攻大散关,另有海路直趋临安。面对金兵的攻势,陈康伯提出了分兵迎战策略:遣成闵守鄂洲以守备襄汉中路;由吴璘守川陕之地以备西路之敌;李宝率兵海上迎战;刘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守两淮之地。

金军从寿州渡淮,长驱直入。刘锜领兵迎战,命副帅王权先行。而王权住在和州不敢前进。刘锜再令王权进军寿春,王权才进到庐州,然而一听说金军到来,就连夜逃走,致使宋军不战而溃。此时正值刘锜患重病,只好退兵镇江,淮南沦陷,临安震动,“朝中有遣家欲避者”,高宗闻讯,试图再次入海避敌。陈康伯竭力劝阻,并安排全家由江西入浙安家,下令临安诸城门开闭如同往常,以此安定民心。为了稳定高宗之心,他解衣置酒,从容不迫,共商大计,高宗这才稍微放宽了心。但是陈康伯虽然这样做了,还是不放心。第二天,又一次入奏劝陛下静以侍之,坚决抵抗。在陈康伯的力阻之下,高宗决定暂留临安,观望形势。然而高宗对自己的这种观望的姿态并未坚持多久,就又开始动摇了。一日,高宗拟下诏书“如敌未退,散百官”,陈康伯见诏非常气愤,当即将其烧毁,并觐见高宗,指出一旦百官散去,皇帝势单力孤,无法守护朝廷,不如御驾亲征。在群臣强烈的要求下,高宗最终被迫同意“下诏亲征”,派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准备抗敌。但又暗地命令建造御船,做好海上逃难的准备。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底,完颜亮已抵和州,在镇江的叶义问想要逃跑,被部下强留在建康。金军在和州赶造船只,打算渡江攻占采石镇,形势十分严重。这时,虞允文赶到采石,整顿溃军,激励士气,迅速做好迎战的部署。完颜亮派遣五百兵士,驾船入江,亲自在江边用小红旗指挥。虞允文命宋军战舰迎战,而另有当涂县的民兵驾海鳅船冲锋在前,金船被冲散分为两处。宋军奋勇向前,把金兵大部分杀死在江中。第二天,虞允文命舟师至杨林河口阻击金军,又在上游放火烧毁了金其余的船,取得大胜利。完颜亮不能过江,只好移军瓜洲。

金军从海上进攻临安的一路,也在密州胶西县陈家岛被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李宝打得大败。金军舰队被大部歼灭。其他宋军与义军联合作战,先后收复邓州、蔡州、陈州、顺昌府等地。西北方面,四川宣抚使吴璘率部反击,一度收复了秦、洮、陇、商、虢、华、陕七州。其他各路义军,也活跃在金军后方,攻打城邑。在金军南侵失败的形势下,金东京留守完颜雍夺取政权,自立为皇帝,即金世宗。完颜亮进军到扬州,被部将杀死。金军撤退,宋军收复了两淮地区。

金军的撤退,也就意味着高宗象征性的“御驾亲征”结束。后来,因李宝所部武器精良,陈康伯选取其中的长枪、克敌弓弩,交给相关官吏,作为模型来仿造使用。

复师北伐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高宗对康伯说高宗自己“今老且病,久欲退闲”,想向众臣宣布让位与赵玮,与陈康伯密赞大议。同年,孝宗即位。在其父子内禅帝位的仪式上,高宗让康伯奉持禅让册书。基于高宗对康伯的重用与赏识,新主孝宗也对其倍加的尊重,在称呼上也只是称他为丞相而不叫他的名字。而且,孝宗也曾经对大臣们说“陈康伯有气量,朕伴随太上皇帝在金陵时,他遇事从容不迫的气度,可以和东晋的谢安相比。”孝宗即位不久,进封康伯为信国公。

孝宗即位不久,就开始积极地讨论准备北伐。为此,孝宗也就被后人视为比较好的一个皇帝。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与陈康伯为首的主战派进军中原。在北伐前期,南宋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在后期则是战况不佳,特别是在符离这个地方的一次大战,宋军溃不成军。符离之败使宋金两国的关系,再次的发生变化。孝宗开始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高宗这时站出来积极地主持和派,碍于高宗与众臣子的压力与议论,孝宗派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卢仲贤前往金军人营议和。

数月后,卢仲贤带回了金军议和的条件。但是,卢仲贤一回来就遇到了张栻弹劾,说卢仲贤是“辰国丧礼”。朝廷派卢伸贤去与金交涉中争论的最大的三件事:我方所要求的停止称臣的旧礼,对方也肯同意;对方所要求的岁币数量不变,我方不深加计较;其中没有达成一致的是,对方想要得到四州之地(海、泗、唐、邓)而我方以速还祖宗陵寝、钦宗棺椁为理由,不同意交还四州。针对此种谈判条件,陈康伯斥怒说:“这些人都因为祸福利害地于他们没有切身的关系,口出大话误害国家,以博取名声。这是关系到宗端社稷的大事,岂同儿戏。” 朝中两派再一次的争吵不休,陈康伯极力支持主战,最后还是太上皇出来极力支持主和派,这才打定了孝宗的心。这次的论战尚未结束,主和派又开始一齐弹劾陈康伯,陈康伯不得已请求罢官回乡并推荐张浚为相。

自建康回到临安后,陈康伯便称病请辞,孝宗不允。至隆兴元年(1163年),陈康伯辞官之心愈加坚决,孝宗见状,最终同意他太保、观文殿大学士、福国公出判信州,并深加慰劳,同时对他说:“如有宣召,切勿推辞。”命宰执大臣在政事堂为其践行,百官则在都门外为其送行,可谓荣宠之至。随后,陈康伯又推辞判信州之命,请任宫观官,被除授为醴泉观使。

隆兴二年(1164年)八月,陈康伯被起用为判绍兴府,孝宗令他入朝奏事,遭到陈康伯的推辞。不久后,孝宗又召他陪同郊祀。其时宋金战事再起,朝野大惊,都希望陈康伯再次拜相。孝宗亦亲出手札,派使者前往陈康伯家中召他入觐,尚未踏出里门,就得到了“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鲁国公”的诏命。亲友故旧都认为他的病情严重,应该辞命,陈康伯认为:“不是这样的。我是朝廷大臣,如今国家危急,应当抱病上路,幸得陛下哀怜而允我归家。”他做行进途中听闻战事告急,于是倍道兼行,前往临安,孝宗令其子陈安节、女婿文好谦扶着陈康伯觐见,“减拜赐坐”;每隔一日上朝一次,并允许乘坐肩舆到殿门前,仍赐他负责搀扶的人,不是军国大事不用署名。宋金商定和议后不久,陈康伯因眼疾被免去朝谒,居家养病,每隔十余日奏事一次。

病逝任上

乾道元年(1165年)正月,孝宗祭祀南郊,陈康伯带病陪祀,随后屡次上奏请辞,均未获准。二月丁未日(4月10日),陈康伯在向孝宗奏事完毕,临出殿门时突然发病,等到用肩舆抬至家中,已经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九岁。孝宗追赠他太师之衔,赐谥号“文恭”;并下诏择日亲临其府邸祭奠,陈康伯之子陈伟节极力推辞,才未前往。工部侍郎何俌奉命监护陈康伯的灵柩归葬家乡弋阳。

乾道三年(1167年)二月,孝宗亲笔为陈康伯题写“旌忠显德之碑”的碑文,立碑在他的墓前。

宋宁宗庆元(1195年-1200年)初年,陈康伯得以配享孝宗庙庭,并改谥“文正”。

主要影响

陈康伯为人刚正不阿,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惜自己个人的安危,迎眷属入临安,坚决主张抗击金兵的入侵。“以经济自任,临事明断”,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是真正称职的宰相,这应该是很中肯的评价。

历史评价

赵构: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宋史》引

赵眘:陈康伯有气量,朕扈从太上在金陵,其从容不迫,可比晋谢安。(续资治通鉴》引

梁克家:年未逾六十而官阶一品,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备《洪范》五福之全,沐四朝雨露之濡。噫!若公者,葢乔岳之降神,与古人而齐驱者耶!(《鲁国陈文正公生前赞》)

楼钥: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谢傅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德量汪汪,万顷陂直。将去就佩。安危干戈虽在相,寻日休沐,宛如无事。时奏罢未闻,宫漏转归来。俄见哲人萎,哀荣终始。谁能及百世,旌忠颂德碑。(《陈文恭公挽词》

郑侨:德量宽博,能服众心;器资凝重,足任大事。当绍熙授受之际,密赞神谟,光辅初政,纲纪修举,朝廷清明。再还鼎司,人望愈重,始终无玷,有古贤相之风。(《宋会要辑稿》引

朱熹:谢安之于桓温,如近世陈鲁公之于完颜亮,幸而捱得它死耳。(朱子语类

罗大经:周瑜赤壁、谢安淝水、寇莱公(寇准)澶渊、陈鲁公采石,四胜大略相似。(鹤林玉露

脱脱:陈康伯以经济自任,临事明断。(《宋史》)

王世贞:二陈之相,器相材略相似也,(陈)康伯宏,(陈)俊卿亮。(《弇州四部稿》

冯梦龙:迟魏之帝者,一周瑜也;保宋之帝者,一寇准也;延宋之帝者,一陈康伯也。(智囊全集

王夫之:①虞允文、陈康伯可引与同心,而未遑信任。(宋论)②陈康伯、叶颙、陈俊卿、虞允文,皆不可谓非一时之选也。(《宋论》

朱轼:①康伯处置大事,安重不移,徇国忘身,老而益笃,其亦贤矣。(《史传三编》)②方金主亮之南下也,宋承秦桧秉政之余,奸回在位,忠良黜远,武备废弛,人心离散。是以敌兵甫临,江淮糜溃,微(陈)康伯定议于内,允文决防破敌于外,宋之为宋,未可知也。(《史传三编》

佚名:①康伯拯济艰难,史浩备守为尚。(历代群英歌)②南宋高宗四九龄,始终五相辅中兴……天诛秦桧生康伯,止幸闽都国又兴。(历代群英歌

蔡东藩:①假使高宗构有恢复之志,声其罪而加之讨,则南北义士,奋起讨逆,大憝授首,炎宋中兴,宁非快事?乃闻寇南来,即思退避,愚弱不振,一至于此。幸陈康伯劝阻于内,虞允文达权于外,始得侥幸一胜,保全东南。(宋史演义)②高宗内禅,孝宗嗣位,当时以英明称之,有相如陈康伯,有帅如张浚,宜若可锐图恢复矣。(《宋史演义》

主要作品

陈康伯不仅为抗金名臣,而且在文学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其遗著《陈文正公录》载入《四库全书》。有《陈文正公文集》30卷,朱熹为之作序,今存13卷。《全宋词》录其词2首。《全宋诗》录有4首。另陈康伯也擅写书法,《书史会要》称其“工笔札”,但其作品今已不存。

《题龟峰》《题闽县西湖》《送叶守》《书弋阳馆》

《阮郎归·闲来溪上有云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