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奴一生写了3000多首歌,成名的也就五六首,出名实在是太难了
最近,朋友分享给我一段庄奴和于文华,一起在央视唱歌的视频,歌曲很熟悉,唱这些歌的人也很熟悉,但写这些歌的庄奴,我却很陌生。也许是因为90岁的庄奴年龄大的原因,猛一看,我还以为庄奴是个老太太,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庄奴是男的。
庄奴原名王景羲xī,1921年2月22日,出生于北平东四牌楼隆福寺甲九号,当时还叫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称北京市。王景羲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庄奴的名字来源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吕村,北宋诗人晁cháo补之的诗句“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意思是说,租地种的庄奴,交不起租子了,就汇报给东家说,是因为田地已经荒芜很久了,没有收成,所以没法交租子。王景羲借用连地租都交不起的“庄奴”,来作为自己的笔名。也许王景羲和交不起地租的庄奴有同感,虽然都是辛勤耕作,但收获很少。庄奴曾说过:“庄奴用锄头耕种,我用笔写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吕村,北宋诗人晁cháo补之
庄奴毕业于北平中华新闻学院,1949年迁往台湾,庄奴在19世纪70年代末,快60岁时,才写出了几首大红大紫的歌曲,但普通人只关注是谁唱的,很少有人留意是谁写的。庄奴创作的歌曲有:1978年的《小城故事》、1978年的《又见炊烟》、1979年11月15日的《甜蜜蜜》、1979年的《踏浪》、1982年的《冬天里的一把火》,1982年的《垄上行》等歌词。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庄奴与山东省济宁市的乔羽、香港的黄霑zhān并称为“词坛三杰”。
庄奴一生虽然写了3000多首歌曲,但成名的也就十来首,看来要想成名成家,实在是太难了。靠写作成名确实是一个既辛苦而又漫长的不确定事件。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是一样,大多数都成了垫底的无名英雄,能成名的人少之又少。同样道理,在今日头条上写作的人,有很多很多,但能赚到钱的人,却很少很少。写的文章没人看又赚不到钱,才大多数人的常态。
搞艺术创作不光是难以出名,还难以找到灵感,灵感来了,一挥而就,再简单没有。没有灵感,创作就无从下手,再难没有。庄奴仅用了5分钟就创作完成了《甜蜜蜜》。但在没灵感时,创作就很难了,比如乔羽在创作《上甘岭》插曲时,就是在接到创作任务后,一晃过去了十天,还是没写出个样子来,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但当乔羽想起了以前过长江时,看见的长江水很清、帆很白,漫天遍野,一片碧绿的水稻时,就立马就来了灵感,很快就完成了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创作。同样是反应抗美援朝题材的《长津湖》,就没有一首像《我的祖国》这样的经典插曲,实在是有点遗憾。
庄奴自述,5分钟写就《甜蜜蜜》
乔羽说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创作过程
搞艺术创作还是清贫的,庄奴说“我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一首好词得来心情愉快”,谁能想到被称为词坛泰斗的庄奴,93岁时依然还住在自己租的“陋室”里。很多搞艺术的人,不光是为了名利,大多数人还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创作冲动,总想写点东西,画点东西,只为能创作出一件成名成家的经典作品,享受那种完成艺术创作时的畅快。
搞艺术创作还是件很磨人的事,很多好的艺术作品,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特别是写作,写完一篇文章,就要反复修改几遍,感觉差不多了,放起来,多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几遍,很多好作品就是这样反复修改成的。但即使是经过这样反复的修改,很多作品难以成为经典名篇,即使不能成为经典作品,也得抱着这样的态度反复修改。
2021年,我在今日头条上写了1270条内容,但只有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次以上,看来要想写爆款文章,实在是太难了。但我看了人家庄奴老先生的故事,也就想开了,我比人家写得实在是太少了,能有一篇阅读量超10万的爆款文章,就已经知足了。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甜蜜蜜》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又见炊烟》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小城故事》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甜蜜蜜》
2021年我在今日头条上发了1270条内容,只有一篇阅读量超过10万次
我的老乡,山东省济宁市的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都是乔羽作的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