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张照片拍摄时间
相隔不过十来年
但照片里的人却老了不止三十岁
他是焦裕禄
被称为“县委书记的榜样”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逝世
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对组织的唯一请求令人泪目:
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兰考
埋在沙丘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今天
一起致敬焦裕禄
1
焦裕禄1922年8月出生
山东淄博人
1946年1月
焦裕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 他24岁

很少有人知道
焦裕禄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48年冬
他组织了千人担架队
支援淮海战役
在革命的疾风暴雨中
焦裕禄从一个饱受苦难的贫苦农民
成长为青年干部

在血与火的锤炼中
焦裕禄收获的不仅是成长
还有爱情
1950年11月
焦裕禄与徐俊雅结为连理
昔日一起剿匪反霸、生死与共的战友
成为了一对同理想共命运的人生伴侣

为了支援工业建设
1953年6月
此时任青年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
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建设
这一年 焦裕禄31岁

期间
他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学习进修

1958年春天
洛阳矿山机器厂接了个大任务:
制造中国第一台2.5米双筒卷扬机
要求4月底试制成功
时间紧、任务重
而此时焦裕禄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
胃疼、神经官能症
肝也不时隐隐作痛
为了不耽误进度
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苏打片
胃病犯了
就塞几粒苏打片
有时疼得直不起腰
就用筷子顶住胃部

就这样熬了十几个夜晚
忍着疼痛
焦裕禄翻阅了六百多张图纸
用解剖麻雀的方法
和技术人员、老工人
把整台机器的上千个部件
从图纸到工艺规程
再到工具和材料准备
一件件推敲
就连一个小小螺丝钉也不放过

焦裕禄很少回家
吃住都在车间里
通常一杯白开水
一个干馍就打发一顿饭
困了就拿军大衣一裹
躺在车间里一条大板凳上
这条硬板凳
他睡了五十多天
经过两个月的奋战
中国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卷扬机诞生了

经过这次奋战
焦裕禄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业管理人才
但由于过度劳累
他的肝病也越来越严重
在车间里常常疼得大汗淋漓
甚至晕倒在车间
1962年春天
焦裕禄转入郑州医院疗养

2
兰考 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县城
却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
历史上记载
兰考县址曾六次迁徙
每一次都是因为洪水泛滥淹没县城
黄河多次改道和泛滥
使11条黄河故道形成了故堤
故堤环绕沙丘又形成上百个风口
给这个县城留下了大片沙荒地、盐碱滩
风沙、内涝和盐碱
成了兰考历史上亘古不变的“三害”
1962年秋
兰考突遭内涝
淹死了30多万亩庄稼
盐碱地碱死了10万亩青苗
全县的粮食产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全县36万人中
灾民就有19.3万人
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带头人
带领群众渡过难关
1962年6月
河南省委、开封地委动员焦裕禄
去河南省兰考县当县委书记

时任中共兰考县委新闻干事 刘俊生:
当时的兰考情况是个什么样子呢?灾荒压头、人口外流、干部发愁!
时任开封地委书记的张申
明确告诉焦裕禄
兰考是全地区
最艰苦、最穷、最困难的一个县
患有慢性肝炎的焦裕禄
并没有讲述自己患病的事实
他明确表示
他去
接受组织的分配
1962年12月6日
焦裕禄到兰考报到
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
此时的焦裕禄40岁

3
带着改变兰考面貌的雄心壮志
到兰考的第二天
焦裕禄便带着县委办公室的干部
下乡考察
他拜群众为师
虚心向群众学习
全面了解灾情和原因
寻求救灾办法
在刚刚到达兰考的头半个月
焦裕禄就走访了十多个村子
他认真地向老乡讨教
并总结出了治理风沙的两个办法
“贴膏药”、“扎针”

所谓“贴膏药”
就是把淤泥翻上来压住沙丘

所谓“扎针”
就是大规模栽种泡桐
这种树能在沙地里生长
长得又快
五六年就能长成大树
即能挡风又能压沙
并且泡桐年年生根发新苗
可以陆续移栽
不用多投资
成林之后
旱天能散发水分
涝天又能吸收水分
可以林粮间作 以林保粮

无论多忙
焦裕禄总是坚持和群众一起干活
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
为了彻底根除“三害”
焦裕禄从全县抽调了干部、技术员
和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农120多人
组成了除“三害”调查队
越刮大风越往风里跑
去查风口、探流沙
越下大雨越往雨里钻
去追洪水、看流向

半年下来
他带领着这支队伍
从黄河故道开始
走出兰考 走出河南
一直追到黄沙落地 洪水入河
摸清“三害”形成的来龙去脉
彻底查清全县大小风口84个
大小沙丘1600多个
9条河流发生淤塞的62个地点
他亲自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
《关于治沙、治碱、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
这个方案对治理兰考的风沙、盐碱、内涝
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案

1964年开春
兰考人民和“三害”斗争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了
开会、作报告时
他经常用右膝顶住肝部
用左手按住疼痛处
有时候用一个硬的东西
一头顶住椅子
一头顶住肝部
时间长了
他坐的藤椅
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组织上劝他治疗
他总是因为忙一再推脱
不停地东奔西走 不停地探寻思考
他知道
一旦停下来
自己也许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

直到1964年3月
焦裕禄的肝病已经严重到拿不起手中的笔
才同意到外地治疗
医生开出了最后的诊断书:
肝癌后期 皮下扩散
生命的最后一刻
焦裕禄要求将自己的遗体运回兰考
埋在沙丘上
他说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因肝癌病逝于郑州
终年42岁

1966年2月7日清晨
长篇人物通讯
《县委书记的榜样 焦裕禄》
通过广播传到了千家万户
焦裕禄的事迹被全国知晓

1966年2月26日
焦裕禄的灵柩从郑州回到了兰考
那一天
十里八村赶来的成千上万乡亲
黑压压地聚在县城北郊的一处沙丘下
大家胸戴白花
眼含热泪
寒风中“迎接”他们的“县委书记”
人们遵从焦裕禄的遗愿
将他的遗体安葬在兰考
他曾经工作过的沙丘上

在兰考工作470天
他忍受肝癌之痛
率领群众防风固沙 改造土地
其实
这位为兰考奉献生命的县委书记
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他身高178厘米 高大帅气
擅长拉二胡
还演过歌剧
对妻子和孩子充满了柔情
然而
就是一个这样热爱生活的人
直到去世
都没来得及跟家人
留下一张合影……
怀念!致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